王繼坤
【摘 要】目的:探究在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與高血壓的2型糖尿?。═2DM)患者中應用瑞格列汀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將2015.01-2016.12我院基線時合并微量蛋白尿與高血壓、未使用降糖藥或者已經使用二甲雙胍或者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聯用的T2DM患者納入此次研究中,患者采取隨機分組法口服瑞格列汀或者安慰劑,對24周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基線相比的變化值及不良反事件情況進行評估。結果:經過24周的治療,瑞格列汀組經安慰劑校正后HbA1C與基線相比下降0.56%(95%CI:0.40-0.75%,P<0.0001),FPG與基線相比下降23(95%CI:15-23)mg/dl(P<0.0001)。兩組任何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63.33%、63.23%,血壓及血脂變化相似。結論:在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與高血壓的T2DM患者中應用瑞格列汀能改善其血糖的控制情況,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微量蛋白尿;高血壓;瑞格列汀;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2
伴隨人們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2型糖尿?。═2DM)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糖尿病患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與高血壓,其慢性腎臟病與心血管病的出現風險會明顯增高。瑞格列汀作為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劑,已有研究證實無論是單純使用瑞格列汀或是聯用其他降糖藥均能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情況,同時有著低血糖發生風險較低以及不增加體重等特點,將DPP-4抑制劑應用至該類患者中不會增加其心血管事件的出現風險[1]。本文探討將瑞格列汀應用至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與高血壓的T2DM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給臨床制定出有關治療方案提供出重要依據,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01-2016.12間我院基線時合并微量蛋白尿與高血壓、未使用降糖藥或者已經使用二甲雙胍或者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聯用的T2DM患者納入此次研究中,采取隨機分組法口服瑞格列汀或者安慰劑,治療總時間是24周,研究終點是評定瑞格列?。▎嗡幓蛘呗撚闷渌堤撬帲┑挠行约鞍踩?。入選標準:患有高血壓和(或)已開始口服降壓藥和(或)以往患有高血壓;基線時未行降糖治療或已經使用過二甲雙胍或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聯合治療。共528例患者與條件向符納入此次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組以后予以瑞格列?。?mg/d)或者安慰劑,其中安慰劑組共150例,瑞格列汀組共378例,均順利完成此次研究。安慰劑組、瑞格列汀組年齡均值分別是(61.38±10.26)歲、(61.40±10.21)歲。HbA1C均值分別是(8.25±1.23)%、(8.21±1.20)%,收縮壓均值分別是(138.26±15.24)mmHg、(138.30±15.19)mmHg。兩組的基線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分析和比較。
1.2 觀察終點 有效性終點:24周后的HbA1C及FPG與基線相比變化值,HbA1C達標率為<7%;安全性終點:不良事件的出現情況。
1.3 數據處理 在全分析集(包括至少接受一次試驗藥物同時擁有基線及治療后至少HbA1C各1次檢測結果的患者組成),選擇協方差分析對有效性終點進行評估,同時于統計模型中將背景治療、基線HbA1C水平、研究項目、是否參與洗脫期選作校正因素。分析FPG水平變化情況時,將基線FPG水平也當作校正因素納進統計模型,采取Logistic回歸對治療后HbA1C達標的優勢比(OR)進行評估,采取描述性統計學方法對安全性數據進行標識,數據均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D或者標準誤SE)進行表示。
2 結果
2.1 有效性結果 治療24 周后,安慰劑組、瑞格列汀組的校正后HbA1C與基線相比下降(0.06±0.05)%、(0.64±0.06)%,瑞格列汀組經安慰劑校正后HbA1C與基線相比下降0.56%(95%CI:0.40-0.75%,P<0.0001)。安慰劑組、瑞格列汀組校正后FPG與基線相比變化值(SE)分別是(14.25±3.98)mg/dl、—(10.15±1.98)mg/dl,經過安慰劑校正后瑞格列汀組FPG與基線相比下降23(95%CI:15-23)mg/dl(P<0.0001)。在基線HbA1C≥7%患者當中,和安慰劑組相比較,瑞格列汀組24周后的HbA1C達標率更高(8.72%:29.10%,OR=3.8,95%CI:2.4-5.7,P<0.001)。
2.2 安全性結果 安慰劑組、瑞格列汀組任何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63.33%:63.23%)、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4.12%:2.53%),因不良反應致停藥發生率是(3.28%:2.59%)均相似,瑞格列汀組藥物有關不良事件出現率稍高(9.15%:12.86%)。安慰劑組、瑞格列汀組的任何癥狀性或者無癥狀性低血糖率是2.56%、12.36%。單用瑞格列汀或者聯合二甲雙胍時,低血糖率是1.28%,未出現嚴重低血糖。于聯用二甲雙胍及磺脲類前提下,和安慰劑組比較,瑞格列組的低血糖率較高(7.68%:26.98%)。兩組血壓及血脂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糖尿病、高血壓、白蛋白尿和慢性腎臟病及心血管病發生發展之間有著密切關系,T2DM患者常存在白蛋白尿與高血壓,臨床醫師常依據者兩種高危因素以評估患者以后心腎疾病的發生風險,同時給其制定出相應的藥物療法。以往胰島素、格列奈類、磺脲類等藥物雖有著一定降糖效果,但存在低血糖和體重上升等副作用,會嚴重影響其預后,因此,如何給患者制定出合理降糖治療方案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瑞格列汀不會使患者體重增加,且出現低血糖的機率較低,無需依據腎功能對劑量進行調整,對高危患者安全性及用藥便利性良好,已在本研究中得到證實。
本文匯總分析顯示,基線時兩組的臨床特征與降壓治療背景相似,瑞格列汀可使患者的HbA1C、FPG水平降低,且患者對藥物耐受性良好,兩組的任何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出現情況相似,但瑞格列汀組的藥物有關不良事件出現率較高,僅使用瑞格列汀或者聯合二甲雙胍時,低血糖出現率較低,聯合使用瑞格列汀和磺脲類藥物時,會使低血糖的出現率增加,分析原因可能是磺脲類藥物對腸促胰素類藥的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具有解偶聯作用,致使促胰素類藥不依賴于葡萄糖進而刺激胰島素分泌。目前,有關DPP-4抑制劑給血脂譜帶來的影響尚未有統一結果,有研究表明[2],DPP-4抑制劑給餐后血脂紊亂有著中性影響。本文研究中沒有發現到瑞格列汀對血脂譜及血壓有著任何統計學意義的影響。
總之,將瑞格列汀應用至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與高血壓的T2DM患者中能改善其血糖控制情況,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胡超,鄭靜,苗佳等.磷酸瑞格列汀片在腎功能不全受試者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49(1):74-80.
周曉冰,劉曉萌,張連山等.BALB/c小鼠單次經口灌胃瑞格列汀的安全藥理學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16,39(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