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艷 張思敏

【摘 要】目的:研究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對產前診斷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84例產前超聲檢出胎兒畸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全部孕婦均行二維超聲、四維超聲檢查,研究比較單獨使用二維超聲與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胎兒畸形的診斷符合率。結果:單獨使用二維超聲檢出率為86.9%,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為97.6%,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高于單獨應用二維超聲(P<0.05),84例孕婦中,體表胎兒畸形33例,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93.9%)高于單獨應用二維超聲檢出率(66.6%)(P<0.05)。結論:產前診斷胎兒畸形聯合應用二維超聲、四維超聲檢出率較高,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二維超聲;四維超聲;胎兒畸形
【中圖分類號】R714.5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02
胎兒畸形屬于產科臨床發病率極高的疾病,主要病因為染色體異常或母體子宮內胎兒結構異常,作為胎兒嚴重的出生缺陷,極易引發胎兒死亡[1]。現階段,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均出現明顯變化,胎兒畸形發病率逐年升高,有效降低胎兒畸形發生率是產科臨床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2]。臨床診斷胎兒畸形主要通過超聲檢查,具體檢查模式包括二維超聲、四維超聲等,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4例產期超聲檢出胎兒畸形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的臨床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84例產前超聲檢出胎兒畸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24.82±3.67)歲,孕周為19-37周,平均孕周為(25.19±2.11)周,其中經產婦37例,初產婦47例,全部84例孕婦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二維出超聲采用采用美國G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取孕婦平臥體位,使腹部完全暴露,探頭頻率設定為3.5MHz,在腹部進行斜向、縱向、橫向等多個方向的掃查,依據順序追蹤檢測法對胎兒面部、頸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羊水、胎盤等進行觀察,準確測量股骨長徑、胸腹圍、雙頂徑等參數,重點記錄異常位置的超聲征象和具體數據。
四維超聲與二維超聲使用相同的儀器設備,檢測過程中對胎兒心臟進行橫、縱、斜三個切面的常規二維超聲檢測,將探頭頻率設定為2.5-7.0MHz,檢測三血管平面,左右室流出到切面、四腔心等位置,將設備切換至四維采樣容積框模式,采用表面光滑模式進行檢測,對四維模式下的X、Y、Z軸位置及時調整,在屏幕呈現出清晰立體動態圖像后可移動探討,以此獲取胎兒各個部為的具體參數,并將照片妥善保存,通過數據分析確定是否存在胎兒畸形。
1.3 評價標準 經孕婦生產后或引產后胎兒畸形結果作為依據,對比單獨使用二維超聲、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臨床診斷結合的符合率。
1.4 統計學方法 單獨使用二維超聲、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臨床診斷結合的符合率使用%表示,檢驗方法為 檢驗,數據分析比較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P<0.05表明統計學分析具有實際意義。
2 結果
單獨使用二維超聲檢出率為86.9%,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為97.6%,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高于單獨應用二維超聲(P<0.05),84例孕婦中,體表胎兒畸形33例,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93.9%)高于單獨應用二維超聲檢出率(66.6%)(P<0.05)。
3 討論
胎兒畸形是產科臨床發病率極高的疾病,主要類型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單心房室、房間缺隔、大血管錯位、室間隔缺失)、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脊柱裂、側腦室擴展、腦積水)、腹部畸形(肛門閉鎖、十二指腸閉鎖、幽門梗阻、食道閉鎖)、肺部畸形、生殖系統畸形、骨骼發育異常、染色體異常等[3]。相關機構統計顯示,我國先天殘疾兒童占出生總人口的比例約為5%,胎兒畸形已經從醫學問題逐漸發展為社會問題。通過早期檢測能夠檢出胎兒畸形,利用終止妊娠等措施可降低對孕婦的影響,如胎兒畸形問題較輕,孕婦可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決定是否繼續妊娠[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單獨使用二維超聲檢出率為86.9%,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為97.6%,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高于單獨應用二維超聲(P<0.05),84例孕婦中,體表胎兒畸形33例,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檢出率(93.9%)高于單獨應用二維超聲檢出率(66.6%)(P<0.05)。臨床進行胎兒檢查主要采用超聲檢查,該檢查方式具有無輻射、無創、無痛等優勢,檢查時間短,短時間內可展示出檢查結果。常規的二維超聲屬于靜態檢查,對于特殊和較小的胎兒畸形檢出率偏低,極易造成誤診。四維超聲屬于最先進的檢測技術,該技術將計算機與超聲結合,并加入了時間參數,能夠準確顯示出胎兒的動態圖像,對于唇腭裂等小范圍畸形也能夠準確顯示。將二維超聲與四維超聲聯合應用能夠提高檢出率,避免誤診的出現[5]。
綜上所述,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診斷胎兒畸形檢出率較高,能夠降低畸形胎兒出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同時,本次研究樣本數量不足,缺乏統一醫療機構數據對比,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診斷胎兒畸形的臨床效果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曾梅青.四維彩超、胎兒頸項透明層(NT)厚度超聲檢測聯合診斷胎兒畸形的價值分析[J].特別健康,2019,(16):207.
柏桂森,陳亞巖,廖佳音, 等.研究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在產前篩查胎兒畸形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3):449-450.
戴楚虹,黃亮,王永健.超聲聯合核磁共振在診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中的價值[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40(3):224-226.
傅煜.超聲對孕11-13^+6周胎兒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價值研究[J].健康前沿,2019,28(4):271.
陶承顏,王霞,趙渝軍, 等.探析孕11~13+6W系統超聲在早期胎兒結構畸形篩查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