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效果。方法:對我院90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分組對比,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2組采取全方面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1組經過治療康復的患者為31例,搶救成功6例,占13.33%,死亡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2.22%,護理滿意度為73.5%;實驗2組經過治療康復的患者為34例,搶救成功的有7例,占15.55%,死亡患者為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護理滿意度為92.7%。經過研究可以得出,實驗2組的死亡患者明顯少于實驗1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都均高于實驗1組,實驗2組的全方面護理干預的方法更有效果,p<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也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值得借鑒、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1
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不斷下降、吸煙人數不斷增多、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呼吸系統疾病的患病人群明顯增多,而且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也越來越高。治療呼吸科重癥患者不僅要進行有效的治療手段,還要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對臨床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現欲研究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選取我院9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具體方法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的臨床資料 選取60名我院接收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中最小年齡為24歲,最大年齡為76歲,平均(45±1.38)歲,由24名男性患者和21名女性患者共同組成,其中支氣管哮喘患者5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5例,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16例,支氣管炎患者7例,肺癌患者2例。實驗2組中最小齡26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47.35±1.6)歲,由25名男性患者和20名女性患者共同組成,其中支氣管哮喘患者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5例,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14例,支氣管炎患者8例,肺癌患者2例。所有患者在科學的臨床診斷下都被證實為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排除患有精神以及免疫等系統重大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比較和分析,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對比方法 對實驗1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相關的治療。對實驗2組患者采取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方法進行相關治療,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1]。
1.2.1 對實驗2組的患者進行全天24小時無間斷的觀察,實時觀測患者心率、血壓、意識形態等生命體征是否出現大幅度變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監測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頻率及呼吸節律,詳細記錄各種變化為后續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如果患者發生呼吸感染的情況,護理人員需要詳細記錄引發呼吸感染的原因,并且要加強護理;如果患者出現缺氧癥狀的話,則需要及時給氧并實施心電監護,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調節給氧量,以保證患者呼吸順暢[2]。
1.2.2 對實驗2組的患者還要做好通氣的護理,需要護理人員經常檢查患者的呼吸是否順暢。如果患者口腔中有痰液,要及時清理,并且要注意患者的口腔衛生,經常清潔患者的口腔來減少其他疾病的感染概率。對于不能進行自主合理或者呼吸困難的患者,要及時給氧,患者通過呼吸機吸氧再進行后續的輔助治療。一旦發生問題或無法控制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3]。
1.2.3 還需要做好藥物治療的護理工作。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度、患病時長、患者的年齡、身體素質等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及劑量進行相關治療。特別要注意的是應該事先詢問患者是否有過用藥史或藥物過敏史,在詳細的了解后,才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藥物治療。患者在進行靜脈注射時,應該時刻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過敏癥狀或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在注射后出現了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馬上停止給藥并做好詳細的記錄[4]。分析這兩種護理方式給患者帶來的護理效果,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做出相對應的評估。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治療有效率、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1.4 數據統計分析 將收集的數據用SPSS.20進行統計和分析,資料數據使用(n,%)表示,使用x2對得到的數據結果進行檢驗,如果P<0.05,證明差異是有統計學意義的。
2 結果
對比這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效果,實驗1組經過治療康復的患者為31例,搶救成功6例,占13.33%,死亡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2.22%,護理滿意度為73.5%;實驗2組經過治療康復的患者為34例,搶救成功的有7例,占15.55%,死亡患者為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護理滿意度為92.7%。經過研究可以得出,實驗2組的死亡患者明顯少于實驗1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都均高于實驗1組,實驗2組的全方面護理干預的方法更有效果,p<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呼吸科重癥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干預的方法配合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各種反應做好實時監測和詳細記錄,具有非常好的護理效果。經研究發現,對比常規護理,實施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護理的搶救成功率、治療有效率、護理滿意度都明顯較高。所以,醫院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的方法護理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不僅可以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護理水平,還能夠使患者更好的戰勝病魔,早日康復,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有效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張馥麗.系統化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 2017(35):209-209.
曾令美.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4):200-201.
佚名.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9, 28(1):197-199.
楊靜, 顧亞萍.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43):146-147.
周冬紅.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 2017, 30(2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