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芳 蔣玲 華玲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乳腺癌術后中青年患者實施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對于患者婚姻質量的影響。方法:針對我院收治的需要實施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93例進行觀察,隨機將其分成兩組,針對參照組46例乳腺癌患者實施基礎護理,針對研究組47例乳腺癌患者在基礎護理前提下實施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對比兩組乳腺癌術后中青年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乳腺癌患者(P<0.05);研究組乳腺癌患者婚姻質量、性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參照組乳腺癌患者(P<0.05);心理干預3個月研究組乳腺癌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能有效緩解乳腺癌患者術后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提高患者家庭幸福指數及婚姻質量。
【關鍵詞】心理干預;乳腺癌;術后;中青年患者;婚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1
乳腺癌屬于臨床中發生了較高的惡性腫瘤,主要是由于環境、飲食、遺傳、乳腺良性疾病及激素原因等導致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頭及乳暈異常、腋窩淋巴結腫大等。部分乳腺癌患者全身癥狀主要表現為乏力、疲倦、食欲差及低熱等[1],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中一般針對患者實施手術切除治療,雖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細胞及病情的發展,但手術會給大多數女性朋友帶來身體及精神方面的創傷,極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自卑感、面對配偶的一種心理壓力,嚴重者還將導致婚姻受影響的現象出現[2]。為了分析以夫妻為中心心理干預對于乳腺癌術后中青年患者婚姻質量的影響,我院針對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3例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針對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要實施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93例進行觀察,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兩組患者均屬于中青年群體范圍內,參照組46例乳腺癌患者中最大年齡患者50歲,最小年齡29歲,均值為(39.41±5.26)歲,小學學歷患者12例,初中學歷患者25例,高中以上學歷9例;研究組47例乳腺癌患者中最大年齡患者49歲,最小年齡30歲,均值為(39.36±5.33)歲,小學學歷患者10例,初中學歷患者23例,高中以上學歷14例。
對兩組乳腺癌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組間差異小且可比性高。
1.2 方法
針對參照組46例乳腺癌患者實施基礎護理,主要為患者實施術后常規的病情監測、生活指導、飲食干預、傷口護理,肢體功能鍛煉等,為患者實施基礎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基礎性的護理措施。
針對研究組47例乳腺癌患者在基礎護理前提下實施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具體如下:
首先,制定以夫妻為中心心理干預計劃:在手術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由一位患者及其丈夫共同接受干預的操作,一名護理人員專門負責一名患者,整個護理過程屬于一對二的過程,并結合患者的需求及時間安排在患者滿意的時間內開展干預。要求患者及其配偶每個月抽出 1次機會入院,初期開展健康宣教的方式提高患者及配偶對于乳腺癌、手術、術后心理、義乳及生活等方面知識的認知,詳細介紹義乳的設計、佩戴及生活中注意事項等,一對一干預過程中要求丈夫與妻子積極互動,并引導其主動提出性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解答及疏導。
心理咨詢師在實施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之前應對夫妻雙方實施心理評估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開展相應的心理干預,在干預過程中應鼓勵及引導患者及丈夫對對方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了解夫妻雙方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主要來源,并針對夫妻存在的不準確認知進行指導,引導夫妻雙方采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鼓勵夫妻雙方主動溝通交流,相互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并指導夫妻雙方相互安慰及支持,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及丈夫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婚姻質量,促進患者婚姻幸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評分、婚姻質量、女性性功能指數量表(FSFI)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等指標的差異。
(1)心理狀態評分:采用SAS量表,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心理負面情緒越嚴重;
(2)婚姻質量:對患者婚姻滿意度、夫妻交流情況、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總分值150分,分數越高婚姻質量越高。
(3)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數量表(FSFI)對患者性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包括性欲望、性喚起、性滿意、性疼痛、性高潮、性潤滑等進行綜合評分,總分2至36分,分數越高患者性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評分、性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研究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評分、性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乳腺癌患者(P<0.05),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見表1所示:
2.2 婚姻質量
兩組乳腺癌患者護理后的婚姻質量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見表2所示: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及生活環境的變化,現階段乳腺癌的發生率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且乳腺癌的發生年輕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其家庭幸福[3]。臨床中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一般實施根治手術治療,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患者預后較好,但多數根治術治療后的乳腺癌患者在術后生活過程中經常發生婚姻方面的問題[4],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婚姻質量屬于一個人生命質量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且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絕大多數中青年患者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承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即女兒、妻子及媽媽等,且現階段中青年女性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上疾病的影響極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覺得自己失去了作為女人獨有的魅力、對于丈夫的吸引力不夠、無法滿足丈夫的生理需求等現象,導致患者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傷,且在婚姻中總是唯唯諾諾、自卑哀嘆[5]。臨床中針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在手術之后應定期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不僅僅是患者,還包括患者的丈夫,婚姻是由兩個人才能經營下去的,護理人員及心理咨詢師應為患者提供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主要是指針對乳腺癌患者及其愛人共同實施心理、認知及行為等方面的干預,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及丈夫對于這一疾病現實的接受程度,維持穩定的家庭基本功能[6],減輕及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中自卑、壓抑及焦慮等心理,讓丈夫了解妻子的心理狀態,繼而給予針對性的安慰、支持及陪伴,減輕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其幸福指數及生活質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以夫妻為中心心理干預的研究組乳腺癌中青年患者護理后的婚姻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性生活質量評分及心理狀態評分均明顯優于實施基礎護理干預的參照組乳腺癌中青年患者,說明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的效果較為顯著,利于患者婚姻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針對乳腺癌術后中青年患者實施以夫妻為中心的心理干預效果顯著,能提高患者的婚姻質量,建議臨床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王玥, 戴經緯, 齊向秀,等.選擇性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 2018, 40(2):292-294.
丁艷, 孫紅.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不良情緒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13):1831-1833.
王兵, 王燕群, 張淑芳,等.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中青年女性患者負性情緒及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 2013,13(12):104-105.
莊鑫, 趙維瑜, 馮丹惠.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 2014, 25(5):776-778.
李華軒, 李敏香, 冼志蓮.心理干預對青年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2, 26(8):125-126.
遲婷.綜合心理干預對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甘肅醫藥, 2016, 35(5):390-392.
王燕, 王華, 劉楠,等.心理行為干預對青年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