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娟 王薪茗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內科常見快速心律失常的護理對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取2017年1~12月120例心內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方法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護理干預的方法對心內科監護室中(CCU)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實施護理能夠取得更加有效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內科;快速心律失常;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2
心律失常是由于竇房結激動異常或激動產生于竇房結以外,激動的傳導緩慢、阻滯或經異常通道傳導,即心臟活動的起源和(或)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或)節律異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組疾病。它可單獨發病,亦可與其他心血管病伴發。其預后與心律失常的病因、誘因、演變趨勢、是否導致嚴重血流動力障礙有關,可突然發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續累及心臟而致其衰竭。發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見。其他病因尚有電解質或內分泌失調,麻醉,低溫,胸腔或心臟手術,藥物作用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本院通過使用護理干預的方法對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120 例本院2017年1~12 月收治的重癥監護室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68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臨床上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實施護理,觀察組患者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通過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護理。按照如下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
1.2.1 嚴格心電監護 對快速心律失常者,應持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心率、心律、心電圖、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變化。發現頻發(>5次/min)、多源性、成對的或呈RonT現象的室性期前收縮,室速,預激伴發房顫,竇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等,立即報告醫生。安放監護電極前注意清潔皮膚,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電極放置部位應避開胸骨右緣及心前區,以免影響做心電圖和緊急電復律;1~2 d更換電極片1次或電極片松動時隨時更換,觀察有無皮膚發紅、瘙癢等過敏反應。
1.2.2 配合搶救 對于高危患者,應備好搶救用物,為患者準備血壓監護儀、吸痰器以及除顫監護儀[1]。一旦發生猝死立即配合搶救。迅速恢復有效的心律是復蘇成功至關重要的一步。一旦心電監護顯示為心室顫動或撲動,應立即除顫。對于單相波除顫,電擊能量360J,若無效可立即進行第2次和第3次除顫。此時應盡量改善通氣和矯正血液生化指標的異常,以利重建穩定的心律。采用雙相波除顫,可選擇150~200 J能量,1次150 J能量雙向波除顫的有效性>90%。
1.2.3 遵醫囑使用藥物防治心律失常 在此過程中,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藥物、升高血壓的藥物、腎上腺素、呼吸興奮劑、異丙腎上腺素以及硝酸甘油。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靜注時速度宜慢,一般5~15 min內注完,靜滴藥物時盡量用輸液泵調節速度。胺碘酮靜脈用藥易引起靜脈炎,應選擇大血管,配制藥物濃度不要過高,嚴密觀察穿刺局部情況,謹防藥物外滲。觀察患者意識和生命體征,必要時監測心電圖,注意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及用藥后的心率、心律、PR間期、QT間期等的變化,以判斷療效和有無不良反應。
1.2.4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在心內科監護室,沒有家屬陪伴,對自己的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對治療費用和預后是否能夠恢復正常生活非常的擔憂,出現了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然而快速型心律失常更是嚴重的打擊,患者沒有辦法好好的配合護士進行診療工作,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同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5 輔助檢查 由于患者多為老年患者,而CCU內的老年患者多數合并有器官衰竭,此時如果再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將對機體造成重大損傷,甚至引起生命危險[2-3]。心律失常的發病率與是否有器質性心臟病無關,其主要誘發因素為感染、缺氧和電解質紊亂。感染是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差;缺氧是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排痰能力減弱,易造成氣道堵塞;電解質紊亂是因為老年人機體內環境代償功能減退。每天進行血常規、血氣分析及生化檢查,由專人每天詳細記錄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的時間、類型及當天的血常規檢查、氧分壓、pH 值、電解質等。在此過程中可以對于患者實施電解質、乙肝指標、血常規、胸片、肝腎指標以及心電圖的檢查。
1.2.6 制定活動計劃 對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應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對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鼓勵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對于嚴重心律失常患者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壓下降者,應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肌耗氧量。臥床期間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護理。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CCU是專門為重癥冠心病所設的監護病房。每個病床占面積較寬,床位間用玻璃或布簾相隔。病房中設有床邊監護儀、中心監護儀、心電圖機、除顫儀、輸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相關的儀器,能夠幫助患者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取得極為優秀的治療效果。設有中心監護站,直接觀察所有監護的病床,患者出現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情況后,可以及時發現并通知醫師,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方法。在此過程中,通過嚴格心電監護、積極地配合搶救、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護理,并為患者準備好充分的藥物以及治療儀器,能夠較為完善的對患者進行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其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鄧學軍,許睿.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4,28(6):513-514.
陳竹青.老年人近期感染與心律失常100例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2(8):1074-1076.
劉波.老年患者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