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 蘇燕玲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干預對處于焦慮、抑郁狀態的老年性癡呆(AD)照料者生活質量和焦慮抑郁病情的緩解作用。方法:對56名AD患者的照料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綜合干預,干預前后對所有照料者分別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照料者負擔量表(ZBI)、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評估,檢驗綜合干預的效果。結果:6個月的干預后,處于焦慮、抑郁狀態的AD照料者SAS、SDS、ZBI分值較干預前明顯下降,WHOQOL-BREF中健康狀況主觀感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的分值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5)。結論:綜合干預對緩解AD照料者焦慮抑郁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照料負擔具有較好的作用。
【關鍵詞】老年癡呆照料者,焦慮抑郁,綜合干預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ing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aregiv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who were immersed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Methods A total of 56 caregiver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SAS, SDS, and ZBI scores of AD caregiv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perception, physiological field, and psychological field of health status in WHOQOL-BREF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has a good effect on alleviating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AD caregiver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ing the burden of care
Key words: caregiv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anxiety and depression;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R74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1
老年性癡呆(AD)是各種原因導致的不可逆性進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我國AD患者以居家照料為主,普遍缺乏相關診療、護理知識。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各種障礙日益明顯,給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挑戰。據文獻報道,我國AD照料者人群中焦慮、抑郁的發病率為50-60%[1]。本文通過對處于焦慮、抑郁狀態的AD照料者進行短期綜合干預,檢驗干預后的成效,旨在探索有效緩解照料者負性情緒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科學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研究對象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診于首都醫科大學良鄉教學醫院老年記憶門診的AD患者的主要照料者為調查對象,納入本研究。納入標準:①被照料者確診;②與患者共同居住,無償照料的親屬;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焦慮及抑郁病史;②已服用調節情緒類藥物;③有嚴重慢性疾病病史。④正處于疾病急性期。本研究已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1.2 臨床資料 共56名AD照料者參與,女性38人、男性18人,均齡(55.3±4.7)歲。受試者中46人處于焦慮,20人處于抑郁,10人焦慮抑郁共存,有高血壓23人、糖尿病17人、15人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7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2人有睡眠障礙,9人有頻發室性期前收縮,10人存在便秘。受試者在實驗前和過程中依據自身患病情況接受常規藥物治療。
1.2 研究方法
1.2.1 所有受試者需接受持續6個月的綜合干預,干預前后需自行填寫Zarit照料負擔量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綜合干預包括健康教育、護理指導、康復訓練、社會支持。⑴健康教育:每月2次健康講座;⑵護理指導:每月1次護理知識培訓。⑶康復訓練:敘述和示范手指操、體能訓練步驟,由簡至繁重復進行,每月1次。⑷心理疏導:每月組織1次團體心理咨詢和心理緩壓課。⑸社會支持:每月定期組織聯誼活動;建立照料者微信社群,增加社交。
1.2.2 評價工具 ⑴Zarit照料負擔量表(ZBI):包括2個維度、22個條目,2個維度為個人負擔和責任負擔。最高88分,分越高,代表負擔越重,0~20分很少或無負擔,21~40分中度負擔,41~60分為中到重度負擔,61~88 分為嚴重負擔。⑵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簡表(WHOQOL-BREF):由28個問題組成,包括6個方面:①自身生存質量總的主觀感覺;②自身健康狀況總的主觀感覺;③生理領域;④心理領域;⑤社會關系領域;⑥環境領域。
每個問題由輕到重記1~5分接受測試者根據自己近4周內的感受評分。總分越低則生活質量越差。⑶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反映心理狀態,各20個項目,將各項目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數部分為標準分,≥50分為陽性,說明焦慮程度越重。
1.2.3 質量控制 課題組對量表內容的理解一致率達99%,并于1h內填完。為保證問卷有效性,有兩個以上空項的視為作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干預前后各量表得分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綜合干預后受試者SAS、SDS、ZBI得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值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2.2 受試者WHOQOL-BREF6個領域基線得分,尤其以健康狀況主觀感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的提高最顯著(<0.05,見表2)
討論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以認知功能不可逆損害為主,可伴有精神行為異常的慢性疾病,個人生活需他人照顧。居家照料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照料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生活。
有資料顯示,照料者負面情緒越重,患者病理行為的出現就越頻繁,對社會衛生資源的消耗也越高[2]。而綜合干預是基于不良情緒影響因素中的可改變因素而制定,其目的是為了幫助照料者從容應對照料困境,進而給患者創造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
本文受試者SAS和(或)SDS得分均在50分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在短期綜合干預后受試者SAS、SDS得分顯著下降,說明可有效減輕照料者的焦慮、抑郁病情。本研究顯示,對照料者進行綜合干預后,其ZBI得分明顯下降,生活質量各領域得分有提高,尤其在健康狀況主觀感覺、生理領域和心理領域方面,說明綜合干預對于減輕照料者的照料負擔和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明顯改善作用,雖采取的干預方法和評價指標不同,但本結論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大體相似[3~5]。當照料者掌握了較為全面、專業的疾病知識,健康主觀感覺等更強烈,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將得到有效排解。
綜述,綜合干預能夠有效緩解AD照料者的焦慮、抑郁病情,提高其照料效果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但其遠期效果如何、干預方法和內容如何優化等,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張紅杰,老年癡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 36(15)
Susan RW,Long-term care-giving:What happens when it ends[J].Abnorm Psychol,2001,110
李建芳,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性癡呆照料者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 23(11)
徐清芝,健康教育對居家老年癡呆癥家庭照料者負擔及焦慮抑郁情緒的作用[J].精神醫學雜志.2017,03(30)
彭立萍,老年癡呆患者居家護理及其照顧者的健康教育[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