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才 普光民 高祥 李鴻飛 母有彪 邱曉波 王云生


【摘 要】目的:探討后路手術對胸腰椎骨折脫位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入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所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34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各17例,參照組行前路治療,觀察組行后路手術,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結(jié)果:觀察組的手術出血量、時間和手術后的引流量低于參照組,且參照組椎體前緣高度丟失、CObb角丟失均高于觀察組,組間具有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椎體后緣高度丟失率無差異(P>0.05)。結(jié)論:采用后路手術對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而言,能取得的治療效果達到了前后入路的手術效果,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后路手術;胸腰椎骨折脫位;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2
胸腰椎骨折屬于常見的脊椎骨折,隨著交通事故和高處墜落等意外的頻發(fā),胸腰椎骨折脫位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對于胸腰椎骨折脫位的分類和治療還是存在不少的分歧,本文通過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所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34例,評定對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實施后路手術治療效果[1]。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將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間所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3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分為觀察組(n=17)和參照組(n=17)。男20例,女14例,最大67歲,最小39歲,平均年齡在(41.07±2.63)歲,19例胸椎骨折脫位,15例腰椎骨折脫位,按照骨折的類型為13例C1型、15例C2型、6例C3型。在手術開始之前按照脊髓損傷的程度,可將其劃分為8例A級、10例B級、9例C級、4例D級、3例E級。所有的患者受傷是因為墜落、車禍等
1.2 方法 參照組行前路治療手術,觀察組行后路手術[2-3],患者取俯臥位,腹部懸空,C臂下透視定位傷椎,取脊柱后正中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各層,顯露傷椎和上下兩個節(jié)段的棘突,椎板及橫突,用椎板拉鉤牽開,在胸椎橫突根部及腰椎上關節(jié)突的外緣垂直線與橫突中軸線的交點處開口,開路器開路,攻絲植入定位針,C臂下透視定位準確,用椎弓根探針探查,確定在椎弓根四周骨質(zhì)中,測量長度后在傷椎上下各兩個節(jié)段椎體內(nèi)植入椎弓根螺釘,根據(jù)傷椎椎體及椎弓根損傷情況決定是否傷椎置釘。用棘突剪咬除傷椎棘突,再用椎板咬骨鉗咬除椎板及上下關節(jié)突,解除關節(jié)突交鎖,同時行硬膜囊和神經(jīng)根減壓,提拉復位脫位椎體,用棒維持固定,經(jīng)后外側(cè)椎弓根行傷椎椎體次全切除,破損椎間盤摘除,行硬膜囊和神經(jīng)根減壓充分減壓。測量植入鈦龍的長度,修剪鈦籠到合適高度,然后在鈦籠中間植骨。撐開椎間隙,然后植入鈦籠,逐漸加壓后擰緊螺釘固定,安置橫連。再次確認植釘位置準確,鈦籠位置良好,牢固固定后,沖洗關閉切口,植管引流,無菌敷料包扎。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6.0軟件處理34例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依據(jù)正態(tài)分布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記錄兩組患者各項指標,予以t檢驗,組間對比p<0.05即可證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
表1、2數(shù)據(jù)證實,觀察組的手術出血量、時間和手術后的引流量低于參照組,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照組椎體前緣高度丟失、CObb角丟失均高于觀察組,組間具有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椎體后緣高度丟失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脊柱骨折脫位的最佳治療手術還未得到統(tǒng)一的定論,在一項研究報道中曾對比在急診期和擇期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經(jīng)損傷的案例中,發(fā)現(xiàn)在急診期間對患者進行手術,能有一定的幫助,可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可能性也比較低。對只有單純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生命征平穩(wěn)后盡快行手術,盡量挽救脊髓和神經(jīng)功能恢復;對于出現(xiàn)其它損傷或者合并癥的患者,先對其進行搶救,盡可能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骨折脫位手術治療。
對于胸腰椎骨折脫位患者常采用前路手術、后路手術進行治療,前路手術能夠通過減壓并利用椎間融合來完成脊柱前柱的重建,但前路手術沒辦法解除后方的小關節(jié)交鎖問題,也沒辦法進行縱向牽引,復位效果并不理想,出血較多,腹腔臟器損傷風險較后路大。后路手術能通過對脊髓和神經(jīng)根的充分減壓,重建前,中柱的穩(wěn)定,堅強的固定融合,能很好的完成復位,穩(wěn)定脊柱,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證實,觀察組的手術出血量、時間和手術后的引流量低于參照組,同時參照組椎體前緣高度丟失、CObb角丟失均高于觀察組,組間具有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椎體后緣高度丟失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后路手術的治療效果比前路好,且患者的恢復也比較快。
綜上所述,采用后路手術對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能較好的恢復脊柱的穩(wěn)定性,能夠充分的進行脊髓和神經(jīng)根的減壓,為患者的后期恢復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值得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陳曉慶,陳向東,姜星杰, 等.后路復位固定治療嚴重胸腰椎骨折脫位[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5,17(3):265-267.
羅琦山.后路減壓內(nèi)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損傷80例臨床分析[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8):519.
劉繼軍,劉鵬,郝定均, 等.后路復位椎間植骨融合內(nèi)固定治療完全性胸腰段椎體骨折脫位[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9):5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