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 張文藝


【摘 要】目的:探討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在創傷外科急救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回顧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采取常規急救模式時收治的1000例創傷外科患者(對照組)與2018年4月~2019年4月采取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時收治的1000例創傷外科患者(觀察組)臨床資料,對比兩組病死率。結果:觀察組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病死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取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可以縮短急救時間并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創傷外科;急救;快速反應
【中圖分類號】R4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2
創傷外科急救患者往往病情較為嚴重,若治療不及時極易導致病情迅速加重甚至死亡,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為創傷外科患者采取更好的急救模式對維護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探討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在創傷外科急救中的使用效果,我院對2016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2000例創傷外科患者進行了分組討論,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采取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時收治的1000例創傷外科患者為觀察組,并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1000例創傷外科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752例、女248例,年齡為21~69歲,平均(41.85±3.76)歲。觀察組中,男761例、女239例,年齡為22~71歲,平均(41.92±3.81)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急救模式: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電話后將患者送至醫院,然后由急診室為患者采取對癥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后再將其轉到專科接受進一步治療,并將必須采取手術的患者轉專科采取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取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120急救中心接到患者呼救后立即委派救護車展開院外接送,接到患者后及時將其發病時間、病情嚴重程度、所處地點以及預計到達醫院時間等相關信息上傳至醫院,整個過程借助無線集群通信系統上傳信息,醫院指派最近的急救分站進行護送,救護車回到醫院后立即為患者展開急救工作,急救中做到急救措施、手術治療、ICU三位一體,全程監護患者體征變化,為需要手術的患者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急救時間;②病死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來比較數據,以X2檢驗和率(%)、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數、計量資料,P<0.05說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急救時間比較 觀察組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 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各類突發事件的傷亡人數不斷增加,導致創傷外科患者越來越多。創傷外科疾病病情多較為嚴重,如何縮短搶救時間以抓住“黃金1小時”是確保重度創傷患者救治成功的關鍵所在。常規急救觀念常常導致介于生死臨界狀態的患者損失了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救命的黃金時間,因此,必須為患者采取現代創傷急救的新概念勢在必行[1]。
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是創傷外科急救的新模式,旨在快速安全地幫助患者緩解病情以降低病死率。此模式以無線集群通信系統為媒介,實現了各類信息的快速共享,其優點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①快速反應:120急救中心在接到患者呼救請求后,可以立即定位發病地點,此時120急救中心便可以參照定位臺與調度臺信息內容通知最近的急救分站排救護車接送患者,接到患者后可及時上傳患者病情與位置信息至醫院,醫院工作人員便可以在無線聯網終端顯示屏上看到患者的相關信息,有利于醫院參照相關信念采取相關的救治準備,當患者來到醫院后便能夠及時給予積極有效的搶救,有效地縮短了患者的救治時間[2]。無線集群通信系統可以確保通訊網絡、交通網絡以及醫療救護網絡的三位一體模式高速運行,有效地縮短了急救時間,從而避免了創傷繼續發展,最重要的是減少了腦疝、失血性休克的出現幾率。這種模式有效地實現了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的無縫連接,以致于急診通道更加通暢,使得患者能夠得到快速有效地救治。②有效救治:此模式將急救措施、手術治療、ICU融為一體,從而接診患者時便開始快速有效地進行檢查、復蘇以及急救等工作,同時給予全程監護,為需要手術的患者立即采取手術,從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損傷[3]。文中觀察組急救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可以縮短急救時間;觀察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可以減少降低病死現象。
綜上所述,在創傷外科急救中采取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不僅可以縮短急救時間,而且還可以減少降低病死現象,因此有必要對快速反應有效救治模式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劉文濤.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 2018,23(1):103-106.
鄭琦涵, 岳茂興, 李瑛.快速反應有效救治的創傷外科急救新模式[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7, 19(12):1333-1334.
徐世偉, 文亮, 劉明華,等.急救、手術、ICU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實踐和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 2017, 9(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