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欣
【摘 要】目的:研究將抗生素應用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效果以及時間效應。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治療的98例患兒,收集整理全部患兒臨床資料,比較抗生素應用情況以及并發癥時間效應。結果: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可以使用青霉素、頭孢曲松鈉以及頭孢呋辛鈉這些抗生素,且患兒在用藥后出現并發癥與未出現并發癥兩種情況的時間效應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時,需要根據患兒致病菌檢測結果以及病情選擇適宜的抗生素種類,否則難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抗生素;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應用;時間效應
【中圖分類號】R722.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2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屬于常見呼吸道疾病,基于新生兒呼吸功能以及呼吸器官尚未成熟,所以若是不能及時治療,容易引起敗血癥以及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當前臨床上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多使用抗生素藥物,然而由于此病病因不甚明確以及醫院病原學檢測條件不足等原因[1],醫生在治療此病時,多憑借實踐經驗用藥,所以治療過程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導致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為了提升抗生素的使用效益,需要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治療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以便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性參照依據。本文就抗生素應用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效果以及時間效應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治療的98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6例,女52例,全部患兒日齡2-25d,平均(15.6.±2.5)d。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此病診斷標準,并且臨床資料完整無誤;排除標準:中途轉院者、吸入性肺炎者、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整理與收集全部患兒的所有臨床資料,并給予患兒營養支持、清理呼吸道以及止咳化痰等治療。然后在此基礎上,使用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治療。具體需要使用哪一類型抗生素或是聯合應用抗生素,需要根據常規痰細菌培養結果以及胸部X線片檢查結果確定。另外,在治療過程中,還需采集患兒糞便,以便進行常規腸道菌群培養。對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進行分析,分析內容包括使用類型、使用頻率、治愈時間、使用時間以及治療效果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涵蓋抗生素應用情況以及并發癥出現的時間效應兩項。(1)抗生素應用情況:統計不同抗生素類型的治療例數;(2)并發癥時間效應:統計不同抗生素在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時出現并發癥的例數與未出現并發癥的例數[2],并記錄不同抗生素的治愈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觀察數據的分析處理均采用的是SPSS23.0統計學軟件,數據表示方法是(),并使用了t檢驗,參考標準以P<0.05為準。
2 結果
2.1 患兒抗生素應用情況 通過觀察與分析表格內容可知,臨床中在治療新生兒肺炎時,多會使用青霉素、頭孢曲松鈉、美洛西林以及頭孢呋辛鈉等抗生素(見表1)。
2.2 患兒并發癥時間效應 通過數據間的比較與分析,發現出現并發癥的患兒以及未出現并發癥的患兒在治愈時間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出現并發癥情況:青霉素聯合頭孢曲松鈉、青霉素聯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頭孢曲松鈉、美洛西林、頭孢呋辛鈉的病例數分別是7例、3例、0例、4例、3例、3例,所占比例分別是7.14%、3.06%、0.0%、4.08%、3.06%、3.06%,治愈時間分別是8.13±2.26、8.13±2.16、-、8.23±2.66、8.77±3.12、9.12±2.84;(2)未出現并發癥情況:青霉素聯合頭孢曲松鈉、青霉素聯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頭孢曲松鈉、美洛西林、頭孢呋辛鈉的病例數分別是10例、11例、19例、18例、12例、8例,所占比例分別是:10.20、11.22、19.39、18.37、12.24、8.16,治愈時間分別是7.83±2.16、7.92±2.66、8.58±2.85、7.83±2.16、8.47±2.82、8.72±2.84。
3 結論
新生兒肺炎屬于一種常見疾病,此病發病率較高,若是在發現后未能及時治療,容易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新生兒肺炎根據病因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其二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而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又有胎糞吸入性肺炎、羊水吸入性肺炎以及乳汁吸入性肺炎三種類型。就新生兒肺炎而言,由于此病的病原體較多,加之患兒在患有此病后病情復雜,所以此病臨床癥狀并不是很典型,因此,臨床中治療新生兒肺炎時,除卻進行對癥治療之外,一般還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主要是為了提升治療質量與治療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此病時,需要先行明確病原菌,然后再對抗生素的種類做出科學化的選擇。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臨床中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時,多采用青霉素、頭孢曲松鈉、美洛西林以及頭孢呋辛鈉等抗生素,較之以往僅僅使用青霉素這一種抗生素藥物而言,當前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抗生素種類有所增加,而抗生素的耐藥菌也有所增加,并且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不容易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并發癥,影響患兒身體健康。另外,在時間效應上,聯合使用多種抗生素與單用抗生素并無明顯差異,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中在治療新生兒肺炎時,需要結合致病菌檢查以及患兒病情確定用藥方案,而不能憑借治療經驗用藥,并且還需減少聯合使用抗生素的次數,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幫助患兒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魏志堃.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的影響[J].天津藥學,2018,30(06):30-31.
張均,余桂林.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監測及細菌藥敏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4):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