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勇
【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過去我院收治的獲得臨床確診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39例)、治療組(39例)兩組。對照組采用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治療組采用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治療總有效率、術后并發癥情況、術后住院治療時間。結果:治療組患者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2.3%,高于對照組的71.8%;僅有1例術后并發癥出現,與對照組的6例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住院治療時間較對照組發生明顯縮短(P<0.05)。結論: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術后住院時間,使手術治療總有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非體外循環;并發癥;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4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近年來已經成為臨床對冠心病進行治療的一種常見方法[1]。本文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間收治的,獲得臨床確診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39例)、治療組(39例)。對照組患者冠心病史1-17年,平均5.2±0.7年;本次發作1-26小時,平均10.3±1.5小時;男性25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61-87歲,平均69.3±5.5歲;心功能Ⅱ級患者19例,Ⅲ級患者13例,Ⅳ級患者7例;治療組患者冠心病史1-15年,平均5.1±0.5年;本次發作1-29小時,平均10.5±1.4小時;男性23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63-88歲,平均69.5±5.6歲;心功能Ⅱ級患者17例,Ⅲ級患者12例,Ⅳ級患者10例。對照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作時間、心功能分級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常規給予普通干預,給藥標準為100 U/kg,從而實施全量肝素化,使凝血酶原激活時間保持在480s以上。通過升主動脈和右心房下腔實施靜脈插管操作,從而建立體外循環系統。將升主動脈阻斷,灌注含有鉀的冷血心肌保護液,使心臟處于停搏狀態。對大隱靜脈橋血管在遠端位置進行系統的吻合處理,隨后再對前降支與左側乳內動脈之間進行吻合,使升主動脈能夠充分開放,待心臟達到復跳狀態之后,于患者的主動脈夾側壁旁路近端與升主動脈進行吻合處理,同時開展輔助循環及復溫等相關操作。治療組采用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常規給予普通肝素,劑量標準控制在100-200U/kg之間,凝血酶原激活時間保持在300s以上,使靶血管充分暴露并進行固定,在負壓吸引狀態下實施血管橋固定吻合操作,將吻合區域的血管剪開,從而完成大隱靜脈橋血管與其他病變血管遠端的吻合,之后可以實施大隱靜脈橋血管近端位置的吻合。當有兩個以上吻合口同時存在的時候,可以應用序貫式吻合法進行操作,序貫吻合通常情況下按照從遠至近的順序進行,首先實施右冠狀動脈系統的后降支或左心室后支吻合,隨后再逐步實施鈍緣支、左前降支、中間支或對角支的吻合操作,在整個操作完成后,可以采用魚精蛋白對肝素進行稀釋。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治療總有效率;(2)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術后住院時間。
1.4 有效率評價標準 顯效:冠心病癥狀消失,術后檢查顯示,病變部位狀態恢復正常;有效:冠心病癥狀減輕,術后檢查顯示,病變部位狀態有顯著改善;無效:冠心病癥狀沒有減輕,術后檢查顯示,病變部位狀態沒有任何改善,后果加重[2]。
1.5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8.0處理,P<0.05可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
2 結果
2.1 手術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具體數據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 治療組僅有1例,對照組6例,比例分別為2.6%和15.4%,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術后住院時間 對照組、治療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13.29±2.51)d和(10.27±1.26)d,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用,可以為手術操作者提供一個完全無血的靜止的視野,使冠狀動脈的吻合程度能夠做到更加的精細[3]。但有相關領域所進行的研究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機體功能呈現持續性降低的態勢,使其手術的耐受程度較差,因此,采取該術式進行治療,不僅僅會導致臟器損傷等多種并發癥的出現,還會使血液與體外循環管道系統進行直接的接觸,誘發相關的炎癥反應,對治療效果產生進一步的不利影響[4,5]。通過本次研究可充分說明,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進行治療,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使術后住院時間得以顯著縮短,提高手術治療總有效率。
參考文獻
張繼倬,韓露,陳興華,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近期療效及患者康復情況[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3):255-257.
江濤,李元海,劉訓芹,等.磷酸肌酸鈉預處理對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心肌損傷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4,35(4):463-466.
胡國智,羅萍.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療效對比觀察[J].醫學綜述,2015,21(10):1856-1857.
周慶,楊勁松.體外循環及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冠心病效果比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6):2427-2430.
周萌,梁濤.高齡老年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生活質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5,20(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