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 萌
1.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中紙質信息載體存儲任務較重
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財務管理多年來無論是制作原始憑證,還是編制會計報表,都是根據紙質票據、請款申請材料等相關資料作為記賬依據,依靠人工梳理核對校驗完成,會計憑證載體一般為紙質化文件,按一定時間與賬務類別裝訂成冊備查存檔,但查找核對的時候需要花費大量人力與時間,且需要固定空間儲存保管,一旦丟失或損壞則將給單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2.財務管理分析匯總時效性受限
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財務管理工作在智能化以前,由于處屬各單位業務開展方式的需要,管理范疇時常受到地域的限制。實際工作中按照處屬各單位財務數據匯總上報情況由人工匯總歸集實現,財務管理時效性受到地域限制。
3.傳統財務管理與業務情況對接不暢
傳統財務管理中財務部門及業務部門都擁有各自獨立的運作體系,而各個部門的數據信息也是獨立形式存在,未能做到與其他部門及時互通共享,這樣就導致各部門反饋過程復雜、信息傳遞不暢,單位決策與規范落實效率降低。
互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各基層單位傳統財務管理開辟了全新的運作模式,即智能財務。其不但擁有傳統財務無法企及的快捷、準確與及時共享,還將跨越單位管理理念、組織架構以及實施環境的制約。由傳統財務管理過渡到智能化財務管理的優勢及積極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會計信息載體發生改變
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認為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服務提供者,強調多元投入,PPP模式也主張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共同參與投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中。我國現階段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三個部門,即公共部門的財政投入、私人部門的社會資本以及老年人的自費投入等。然而,公共部門的財政投入大多使用于社區建設、管理人員的薪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在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實際投入資金較少,而私人部門具有“經濟人”的本質特征,一般以追求盈利為目的,而私人部門投資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的資金風險較大,投資回報周期表較長,私人部門常出現資金斷鏈問題。
相較于傳統會計信息載體,智能化財務管理則依托于虛擬化的信息數據,不但保留了傳統會計檔案的用途,而且在存儲方式上更為簡易與快捷,相關數據調取與核查只用通過系統完成即可,無需大量空間與人力、物力去維護、保管,為單位節約了大量的運營成本與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財務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2.智能化財務帶來管理模式的先進性與科學性
相較于傳統財務管理模式智能化后的財務管理,從數據采集、分析到最終報表完成,都依托于信息化的財務系統。其財務工作對象以及處理結果均在虛擬環境中以數字形式保存在硬件設備里。
3.突破了財務管理地域限制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網絡信息傳遞打破了這一限制,使信息數據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實現了更為實時、完善的財務信息資源共享。特別是天津市殯葬事業管理處信息化建設完成對接后,通過實時共享處屬單位的財務數據,使得管理者的決策有了更及時、全面以及準確的數據基礎。
4.促進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有機融合
隨著完善、高效的信息化建設在基層單位中的深度應用,搭建起涵蓋了業務、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功能于一體的內部系統,使各部門的財務數據可以第一時間傳遞到財務部門,便于快速響應與及時收集、整理。
1.構建業財融合的網絡信息管理平臺
業財融合網絡信息管理平臺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將管理思路作為人員行動規則,經營因果關系作為信息流轉、數據計算規則嵌入其中,高度集成各項資源信息,以合理管控、精準經營、優化資源配置為目的的綜合性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的出現能夠成就經營管理中由資源推動行為,行為支配資源的 “協同聯動、循環運轉”模式,而財務數據作為經營管理的核心信息既產生于該過程又服務于該過程,將在此運轉模式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以實現真正意義的業財融合。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完善,各基層單位將著力打造適用于自身的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利用該平臺將殯葬事業工作中原本相對獨立的業務管理體系和財務管理體系,在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保駕護航下有機地融合起來,確保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及其他職能部門之間工作目標的一致性。該項工作的落實將極大地改善傳統模式下單位管理層及制度所帶來的信息傳遞緩慢、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使單位內部管理體系趨于扁平化、信息化。同時,借助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功用,使節點管理的職能更加明確,進而發揮其最大功效。
為落實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工作,各基層單位應根據自身經營需求整體設計平臺功能,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在可操作范圍內對現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對現有系統無法滿足的功能進行技術開發,最終各項子系統通過智能交互形成網絡信息管理平臺。
綜上所述,各基層單位需要借助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對當前的工作流程、信息傳遞途徑進行精細管理,使內部管理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業財一體化;同時,從人工管理過渡到數據管理,打造成為開放透明的信息流、資金流以及業務流。
2.加強財務管理系統應用與維護
虛擬化的財務管理系統需要各基層單位搭建好完善的硬件設備與軟件環境,需要從自身需求出發,配備好適用的硬件設施,并從日常業務開展方式與模塊需求出發,尤其需要避免在構建初期盲目求大求全,過度購買不適用的模塊,以提高該軟件系統的適用性與經濟性。另外,由于脫離了傳統紙質化的承載,財務相關數據還需要得到及時地維護、更新與存檔工作,尤其當前網絡病毒與木馬程序泛濫的環境之下,財務部門還需要定時做好數據備份以及病毒庫升級。
新的管理系統運行環境下,原財務人員的核算職能逐漸弱化,系統管理員、IT人員的職能應運而生。其中,系統管理員負責系統操作權限、業務審批流程、數據統計格式的設置,IT人員負責系統數據的備份、系統操作日志的檢查。新的職能出現必然引發內控層面上的新的不相容職責分離問題,系統管理員、IT人員和系統操作員的職能分離和權限劃分成為系統化管理環境下內控關注的重點風險。
3.提升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能
隨著財務管理工作擺脫了傳統的手工制作模式,進入到智能化管理中,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能也需要隨之得到提升與完善。數據匯總核算、資料整理歸集等基礎財務人員(出納)崗位的職責逐漸被智能化管理替代,隨之而來的是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向管理會計人才轉變,應該從單位管理層面提出數據需求,能夠根據單位業務發展情況及發展方向做好財務分析,掌握智能化財務管理理念、軟件操作系統等內容,培養或引進有較高綜合素養的專業人才,豐富單位財務管理力量。
科技的不斷創新發展,不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也對我國經濟體系中各個單位的運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因此各基層單位需要主動把握時代的變革與科技發展趨勢,尤其像殯葬這種傳統行業,積極地創新自身管理手段與模式,特別是作為核心部門的財務管理。經過近年來大量創新融合,已經充分證明了智能化財務管理的強大功能與優勢,并持續深度開發與利用,與各基層單位完整的經營活動結合起來,創造出豐富的經濟效益與強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