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輝
(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鎮新河中學,甘肅 民勤 733399)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 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針對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提出的價值目標、取向和準則,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出其基本的特征和根本的性質,也反映了其豐富的內涵和實踐要求,更是其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初中生是我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關系到初中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同時還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對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全面的發展。但初中階段的學生相較小學生而言,雖然心智獲得了一定發展,但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誘惑。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情緒極不穩定,面對各種挫折會產生各種偏激的想法。因此,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學會與教師、與同學、與家人相處,并學會處理個人和集體、個人和國家的關系,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要想完成這一教育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形成遵循黨的領導、聽黨的話、跟黨走的堅定政治立場,這樣才能促使學生衷心擁護黨的理論、路線及各項方針政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促使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情境教學法,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從而更好地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現實矛盾和沖突,進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遷移,成為自身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培育的根基,促進自身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的培育和發展。
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他們熟悉的各種規則和秩序的場景、圖片,并為他們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在教學情境中感悟、體驗“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從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讓他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知識內化和遷移,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講解與核心價值相關的課本知識,從而更好地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一課“中學時代”的內容時,因為初一學生剛接觸新校園,校園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新奇的,因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自己收集各種圖片和信息,然后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來感受、體驗初中的學習生活,從而正確認識初中學習生活,正確規劃初中學習生活。這樣,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時代的進步,教師再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促進他們的發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通過交流探討,更準確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實際教學中,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指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一種被教學實踐證明過的有效的學習和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情,合理地將他們劃分成學習小組,然后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探討,從而促使他們在互幫互助下更進一步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五課“交友的智慧”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科學地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游戲,通過角色扮演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交友,并在這一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進去,引導學生思考各自角色的價值目標和準則,從而準確定位自身的價值取向,將這種結論內化遷移,成為自身的價值準繩,以此發現并改進自身的不足,促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實際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能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主觀意識和思維方式,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進一步內化遷移,對理論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地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欲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并從中獲得相應的教育,進而總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內涵。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傳授學生相應的法律知識后,適當地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讓他們通過自主觀察,在合作學習中總結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不道德的和違法的現象。這樣,教師利用反面案例開展正面教學的方式,不僅能豐富學生實踐學習的資源,而且能有效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作用,進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對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將二者融會貫通,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