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慶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華家嶺學校,甘肅 通渭 7433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已是大勢所趨。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但是在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結合實際,探討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實際上,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與當地的教師以及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和認可程度有很大關系。一些學校將文化課成績看得十分重要,過分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和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一些教師僅僅是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做題來提高學習成績,沒有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更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地區初中教育的資源以及設施等都不完善,很多農村初中的教學硬件都過于老化,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在一些農村初中,很少能看到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這既影響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又影響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他們在學習時會有一種抵觸情緒或者陌生的感覺,其實這都是正常的,但是一些教師卻沒有進行正確引導,導致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學生家庭條件的差異,也使得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各不相同。如有部分學生很早之前就接觸過計算機,并且能夠比較好地進行操作;也有一些學生對計算機并不熟悉,甚至沒有接觸過網絡。這時教師如果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集科學與技術于一身的綜合性科目,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重視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同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認識高度,把教好初中信息技術課當做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學生在初中階段不僅僅要學好文化知識,還要從多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在以后的社會中立足。教師只有重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學校應在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之上,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理念有一個基本的評價。對于一些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理念以及知識方面有欠缺的教師,學校應集中力量對他們進行培訓,使他們在學科專業素養和個人能力上都有質的提升。首先,教師要有在各種場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根據資源配置管理信息技術的能力;以與時俱進、日益深入的思維方式理解信息技術的能力;明智的評價信息技術的能力。其次,教師應該從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為學生制定每一節課程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在一次次的學習和動手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
一些農村初中由于資源缺乏,相關設備不夠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對于這種情況,學校可以通過向上級主管教育部門提出資金申請,購置相關的教學設備,發揮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學校也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找尋一些設備相對比較充盈的企業,租賃企業的設備、使用企業的資源,不斷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一些教育資源相對充足的農村初中,應該對本校的教學設備進行及時更新和維修,不斷提高教學效能。而教學資源比較匱乏的農村初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正確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先進信息技術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與其他學校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去其他學校聽優秀的教師講課。教師也可以請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到本校來講課,讓學生獲得最新的知識。利用現有的資源使學生獲得最優的教學質量,是當前教學的最高標準。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保證教學的有序開展,讓學生輕松掌握信息技術。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對于剛接觸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來說,這種方式能夠讓他們對信息技術有初步的了解,但是隨著他們接觸和學習的內容逐漸增加和豐富,這種方式已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而且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有比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改變教學方法,使他們能夠開動自己的腦筋,發散自己的思維,更好地融入到學習中,真正學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很多,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相關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教學拓展,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布置作業時,改變原有的題目練習方式,讓學生進行網頁制作,或者通過某一個問題的調查,制作相應的PPT。這些都能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練習中。此外,讓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來完成一項作業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一舉兩得。
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生活環境等因素,導致他們自身的接受水平以及實際的操作能力各不相同。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并且學生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保證每個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讓學生探討問題,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初步劃分好層次,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讓學生進行文字輸入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這項技術,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這部分學生進行排版或者其他文字方面的操作。這樣,每個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高。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但是由于農村初中的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存在一些偏差,使得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開展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關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素養,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進而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