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勁蘭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濱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翻轉課堂是學生自主化的課堂模式,是傳統教學先教后學模式的創新。具體來說,翻轉課堂就是先學后教,從課堂教學的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和課后反饋復習三個環節開展教學。具體流程如下。
翻轉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翻轉課堂的引導者,因此對課堂教學環節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翻轉課堂第一環節就是學生自己觀看視頻講解,主動學習。那么,如何將視頻做好,怎樣的視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呢?一方面,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制作不同的視頻。視頻的制作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進行,要貼近學生生活,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融入視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認識分數”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分數,教師可將教材中的主題圖引入視頻,以中秋節公平分配月餅導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樹立分數的意識。然后,讓學生準備圓形紙張,根據視頻中的引導,公平分配月餅,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知識。如數字的計算需要學生反復練習,加強記憶;圖形問題則需要通過多元探索,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法。教師在設計視頻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理解和認知水平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對認知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只需要將知識點過一遍即可,而對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需要通過問題創設加以引導。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相關的任務清單,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學習,而是帶著問題主動學習。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加上課堂上的積極探索和交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進一步激發,學習效果大大增強。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致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翻轉課堂則能有效改變這種現象,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課堂研討與實踐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具體來說,學生通過課前觀看視頻,對相關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掌握,為課堂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研討、實踐,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合作探究創設條件,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課堂教學要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大可“放過”,對于個別不理解的現象,可以讓學生反復收看視頻,也可以單獨解決。因此,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對學生只能進行引導而不能干預,對于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和疑問,要及時點撥。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運算律”這一內容時,課前學生通過視頻對運算律的基本內涵已經有了初步認識,課堂上的重難點在于通過探討和實踐,引導學生總結乘法分配律。在研討和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疑問給予及時點撥和引導。通過研討和實踐,學生將數學知識內化于心,并能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小組合作的研討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給予了幫助。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了學生數學學科思維的培養。
研討和實踐環節完成后,課堂評價則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鞏固研討和實踐的成果。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獎相結合。首先,鼓勵學生自己總結提煉探討成果,并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展示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評、互評,是對研討成果的進一步鞏固,其中有一些未解決的難題,教師可進行點撥和引導,共同解決。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開展單元總結、提升、評價,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提升,通過自檢,查漏補缺,及時復習,以便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數學翻轉課堂可以將單元基礎鞏固以常態化的活動來開展,這樣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精心設計復習鞏固視頻,并在視頻中、視頻后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隨時可以收看視頻,自我檢測,進而打破課堂與課下時間和空間界限,以達到對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運用。
總之,翻轉課堂對中小學各學科教學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延伸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激活了教學方式,實現了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