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新增注冊企業27.3萬戶,同比增長12.8%。
2018年以來,上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符合預期,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上海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以開展大調研、建設大平臺為抓手,夯實全過程服務。在強化政策建設載體,完善企業扶持體系方面,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發布《關于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三個 100億”“降低四項成本”“加強五個支撐”等具體舉措;建立了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工作制度,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聯系民營企業,初步形成了近600家重點聯系民營企業數據庫;全力建設“一網通辦”平臺,實現全市通辦、全網通辦、單窗通辦;建成“上海市企業服務云”,圍繞政策服務、訴求處理,面向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本市企業,提供全覆蓋、精準性、兜底式服務。
同時,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提升政府辦事效率,比如,上海開辦企業流程環節由7個減少為3個,辦結時間由原來的22天縮短到5天。此外,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上,大力扶持創業興業,全力推動創新轉型,努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并為企業提供交流對接機會,幫助拓展市場。
2018年 12月 25日上午 8時 34分,伴隨著首發列車D9551次列車啟動,杭黃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浙西富陽、桐廬、建德、淳安邁入了高鐵時代,而黃山與長三角城市群的關系也變得更加緊密。
杭黃鐵路全長265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全線設9座車站,其中安徽三陽、千島湖、建德、桐廬、富陽為新建車站。線路穿越西湖、千島湖、黃山、西遞宏村等7個5A級風景區,桐廬瑤琳仙境、臨安大明山、齊云山等50多個4A級風景區,以及十幾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
杭黃高鐵是杭(杭州)昌(南昌)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通運營,將進一步完善浙皖兩省和我國東部地區高鐵路網結構,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對促進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增強長三角地區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杭黃高鐵目前處于初期運營階段,運行時間為1小時56分。2019年1月5日調圖后,或將增開停站較少的列車,屆時杭州出發最快只需要1小時26分鐘即可到達黃山。而上海、南京至黃山的時間也將縮短到2小時26分和3小時24分。
2018年12月27日,《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發展報告》成果發布會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行。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現代服務業智庫”首席專家、南財大副校長張為付發布研究成果。
《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發展報告》首次對我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發展進行科學全面的研究,對包括全國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27個非省會城市在內的58個城市進行量化分析。報告采用廣義首位度概念,從城市的規模、產業、功能3個方面選取了36個評價指標。
從總指標綜合得分來看,排名前9位的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武漢、蘇州、廣州、合肥、西安、貴陽、烏魯木齊。功能首位度方面,蘇州市表現突出,得分排名全國第一。
2018年12月24日,《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在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出并通過網絡發布。南京市規劃局歡迎各界人士參與為期一個月的“公眾意見征詢”活動,對草案提出意見,描述自己對南京未來發展的期許和愿景。
城市總體規劃是引領城市發展的 “總綱”。南京改革開放以來已編制4個版本的城市總體規劃,為城市高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南京2035總規”緊緊圍繞“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目標愿景展開,從區域、空間、產業、文化、品質等5個方面規劃發展。南京市規劃局總規劃師何流介紹,與以往版本的城市總體規劃相比,“南京2035總規”一大變化是“全域性”,即從主要關注中心城區,變成將全域納入規劃范圍。“南京2035總規”為2035年的南京勾畫出“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市域空間格局,以及“一主、一新、三副城、九新城”的城鎮體系。即構建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六合、溧水、高淳等3個副城,橋林、板橋等9個新城。其中,江北新主城的規劃范圍為223平方公里,規劃城鎮人口規模180萬人,是江北國家新區的核心區和南京輻射帶動蘇皖區域的重要功能承載區。“雙主城”規劃表明,南京從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時代”邁向擁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
2018年12月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和湖州市聯合編制,并以湖州為全國首個鄉村振興發展指數評估樣本的《鄉村振興發展指數暨湖州市鄉村振興發展評價報告》在北京發布。
據悉,鄉村振興發展指數以“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值,包括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方面,由5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34個三級指標構成,并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鄉村振興評價體系。
按照目前進展,湖州將于2023年提前12年總體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30年提前5年全面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珠海邊檢總站拱北邊檢站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連接廣東省珠海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拱北口岸,2018年客流總數達1.34億人次。
拱北口岸是連接內地與澳門的主要通道,經拱北口岸旅客僅需步行約10分鐘就能到達澳門。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是旅客前往澳門的首選,口岸日均客流量達36萬人次,高峰期日客流量最高達46萬人次。
2019年1月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批復。批復要求,《總體規劃》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個初心,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對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創造“雄安質量”、建設“廉潔雄安”、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
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獲悉,2018年度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1月至11月累計完成建安投資1184億元,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97.8%。其中,88個京津冀協同發展類項目累計完成建安投資418億元。
2018年度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共276項,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類項目88個,公共服務提升與民生保障57個,城市治理水平提升項目78個,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項目53個。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包括建安投資和費用兩大類,其中建安投資是指固定資產在建造和購置過程中發生的建筑工程、安裝工程投資,這部分投資直接反映實體投資情況,屬于直接有效投資。關注建安投資,更加體現精準有效投資,更加有利于指導北京投資建設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