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憲林
【摘要】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以往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轉變教學方法。“活動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不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本文將對打造“活動課堂”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進行淺析探究。
【關鍵詞】活動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應試教育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許多教師開始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并為學生打造活動化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令學生自然而然地跟隨教師思路融入語文課堂當中,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前演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隨著數字信息化時代來臨,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侵占小學生的課余時間,促使當今小學生毫無交際圈,不敢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說話聲音微小,動作扭捏,甚至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充分利用語文課前時間,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背誦自己喜歡的短文片段,或者講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待學生演講一段時間之后,學生改變之前膽怯害羞模樣變得自信十足,嗓音洪亮。課前演講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讓學生在背誦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今后寫作奠定良好基礎。另外,學生演講結束之后,教師應對學生的演講內容以及肢體形態進行點評,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肯定表揚,對于表現遜色的同學,教師應給予鼓勵并指出演講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
二、改編課文,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無法理解課文中所講述的含義。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教材中生動有趣的故事進行改編。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則在一旁起到輔助作用。為此,低年級的小學教師應讓學生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出現的所有人物,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本課內容后,令學生開展豐富的想象力,對課文中講述的故事內容進行延伸,并在延伸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改編。例如在學習《青蛙賣泥塘》一課時,教師在備課時,將課文中出現的動物一一做好頭飾以及課文中所提到的道具,并在教學過程中選出扮演青蛙、老牛、野鴨、小鳥等其他小動物的學生,然后引導學生按照課文內容進行對話表演。待學生表演完畢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之前青蛙想賣掉池塘,后來又不賣了嗎?學生通過對話短劇表演,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所以紛紛踴躍回答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借助游戲,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基礎教學,是學生今后流利閱讀、順利書寫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通常采用簡單讀寫方式強化學生記憶,這種教學方式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作業壓力,令學生從心里對識字學習產生厭惡抵觸情緒。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師依照新課改的要求,有意識地創新識字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令學生在極其放松的環境中加深對漢字的認知與掌握,并讓學生領悟到中國漢字的藝術魅力。例如教師在學習漢字時可以借助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等);手提包(抱);太陽王(旺)……”待調動起學生參與識字的積極性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字編寫“謎面”,然后讓教師和其他同學一起猜。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促使識字課的教學成效非常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畫漢字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識字的求知欲,進而為學生今后學習語文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
四、小組合作,拓展學生課外閱讀范圍
根據小學生喜歡接受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往課外活動只是傳統語文教學的一種補充形式,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與提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外教學活動,拓展學生閱讀范圍。當前,許多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忽略閱讀中隱藏的文學價值。教師通常讓學生泛泛誦讀完閱讀材料之后,并沒有進行詳細講解,阻礙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閱讀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所要閱讀的材料進行討論分析,尋找閱讀材料中的好詞好句,并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開展朗讀大賽。在比賽結束之后,教師應及時對各個小組進行點撥評價,對朗讀最好的小組給予表揚。另外,教師還可以讓每個小組成員各自從家帶一本故事書,并從每個小組中選取一本進行介紹,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組織寫作,鍛煉學生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寫作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難點。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少生活閱歷,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再者,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通常喜歡按照作文選照葫蘆畫瓢,并沒有對寫作要求進行深入思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熟知的事物,促使學生能夠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將要寫作的內容進行口頭描述,然后將所說的內容寫在作文本上。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仿寫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內容仿寫一段話,以此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
六、結語
根據以上內容綜合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利用課前演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改編課文,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借助游戲,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采用小組合作,拓展學生課外閱讀范圍,組織寫作,鍛煉學生寫作水平,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自然而然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投入到語文課堂學習當中,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春艷.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學周刊,2019(18).
[2]魏建江.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
[3]金嬋.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J].文教資料,2019(10).
[4]郭志華.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