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推行激情高效的早讀、精選經典文化誦讀素材、運用經典文化素材、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四個方面探究提升學生文化底蘊的策略。學生通過吟詠誦記、運用理解、深層次提升、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提升文化底蘊。
【關鍵詞】文化底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應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和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應有的作用”。此段文字指出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最大意義,就是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為學生的終身注入源頭活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富有民族凝聚力、創造力、自信力的優秀國民。而要讓這個高中語文教學的最大意義產生于高中語文教學,怎樣去培養這樣的國民呢?我的觀點是向中華經典文化致敬,引領學生提升文化底蘊。
一、推行激情高效早讀,吟詠中提升學生文化底蘊
激情早讀是指端正坐立或站立,雙手捧書至額頭,高聲誦讀,神情專注、高效誦記的早讀方式。
該早讀任務明確、激情飛揚、專注投入,注重誦記的實際效果,以誦讀經典文化素材為主要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語言感知能力、汲取文化養料的能力,把文化的熏陶、人格的塑造、家國情懷的浸染等對學生精神文化的鍛造貫穿始終。眾生誦讀經典,排山倒海,往復循環,使經典文化頃刻復活,猶如氣流在彼此之間流淌,又如熱血沸騰在每個人的靈魂。經典文化的個中滋味在搖頭晃腦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學生每天反復吟詠經典文化素材,逐步提高文化底蘊。
二、精選經典文化素材,誦記中提升學生文化底蘊
經典文化素材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成語、名句、典故及優秀古詩文等。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那么怎么精選經典文化素材呢?
教師要結合語文教材對經典文化的編排情況,站在新時代,對傳統文化做理性的審視,然后精選經典文化誦讀素材,以便為學生提供典范性誦讀內容。教師應當選擇古代優秀文化經典素材中承載思想文化的成語、名句、典故及優秀古詩文等。經典文化素材除了選擇吟誦課本教材(必修、選擇性必修及選修)上的古詩文外,教師可以突破教材編者的單向意圖或者局限,選擇意蘊豐富、意趣盎然、短小精悍的詩文,從而使誦讀的經典內容豐富多彩,富有趣味,意蘊深厚。比如《論語》,初中選學了十則,高中必修教材沒有選,選修課本安排了十多個片段,但因其處在選修課本且迫于高考復習時間緊張,只能是草草了事。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在上必修課本時,穿插《論語》重要章節的學習與誦記,并要求在早讀誦讀經典章節。教師要讓經典文化素材形成有機聯系,并做到序列化,讓學生比較系統地誦讀經典文化,多方面接觸傳統文化,建立合理的傳統文化知識結構,形成豐富的文化積淀。
精選經典文化素材后,教師要督促學生在早讀上或者課余時間反復吟詠經典文化素材,最終成誦。若果能把經典素材熟練背誦,它蘊含的思想文化就已經領悟了一半,日后加以再次吟詠研讀,必將領悟其真正的奧妙。只有學生扎實吟詠并誦記經典文化素材,才可以在運用中真正理解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文化底蘊。
三、運用經典文化素材,深化理解中提升學生文化底蘊
對經典文化素材吟詠誦記為學生進一步提升文化底蘊奠定了基礎。但要真正提升文化底蘊需要在運用中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廣泛運用經典文化,在運用中深化理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最終提升學生文化底蘊。
(一)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大量準確運用經典文化素材
教師可以在課題導入、環節過渡、課堂討論、展示點評等方面運用經典文化素材,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素材在表達交流、議論說理、增強文采方面的有力表達效果。尤其在課堂教學小組討論與展示時,教師要指引學生用成語、詩句、古人名句等經典文化素材表達自己的見解,交流思想。這樣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要在課后識記并掌握大量的經典文化素材。在課堂這片學習的沃土上,既加深了對經典文化素材的理解,又促進了文化底蘊的進一步提升,也促使學生課后自覺誦記經典文化素材,再次豐富和提升文化底蘊。為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愛用經典文化素材表達與交流的意識與習慣,積極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正確運用經典文化素材。
(二)寫作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巧妙運用經典文化素材
對真正經典文化素材的理解,對文化底蘊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在寫作實踐中大量運用經典文化素材。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在發展等級板塊中要求作文要有文采,富有文化底蘊。所以教師可以把學生文化底蘊的深層提升放在作文教學中。學生能夠準確運用經典文化素材寫出一篇上乘的高考作文,就需要儲備大量的經典文化素材,并深入理解、準確運用。教師應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大量閱讀經典文化素材,在寫作中大膽運用,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教師要經常進行經典文化素材運用技巧的作文訓練,指導學生學會運用經典文化素材。比如可以在擬題、題記、開頭結尾、主體部分等方面訓練學生如何運用經典文化素材,讓平時作文洋溢高考作文的風采。作文教學中,教師經常這樣引導學生廣泛運用經典文化素材,學生必然會在運用中深入理解經典文化素材,從而使學生文化底蘊得到深層次提升。
四、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平臺中引領學生提升文化底蘊
如果說誦記、運用經典文化素材,讓學生文化底蘊的提升處在口中、腦中、紙上,那么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就讓文化底蘊的提升落實在了實際運用層面。實踐中,提升學生文化底蘊,才可以真正激發學生提升文化底蘊的熱情,并真正讓文化底蘊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顯現出來:可以組織班級甚至整個年級的提升學生文化底蘊的語文活動。教師可以組織演講比賽,談自己對傳統文化某個話題的看法;組織辯論賽,言說某個文化觀點或現象;可以組織帶有傳統文化性質的課本劇表演,比如可以讓學生排演《屈原》《荊軻刺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等;可以組織一場經典文化知識競賽,讓學生在比拼中提升文化底蘊……
創設多樣化的平臺,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文化底蘊,是促使學生把提升文化底蘊作為日常化、興趣化、終身化的關鍵。學以致用,且在眾目睽睽之下,代表著集體的榮譽,作為參與者個體,在活動中自然會促使同學提升集體凝聚力并熱愛古文化,也促使自己的自信力、創造力被激發,從而讓自己不斷成長為優秀的國民。一次看似簡單的活動經歷,也許就會促使一個人終身熱愛傳統文化,走上自覺提升文化底蘊的熱情之路,從而讓文化底蘊促進一個人終身發展。正如2017年版的新課標所說:“經過改革,讓學生多經歷、體驗各類啟示性、陶冶性情的語文學習活動,逐步實現多方面要素的綜合與內化,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質、精神風貌和行為方式?!遍_展語文實踐性活動,提升學生文化底蘊,就是有益的嘗試。
提升學生文化底蘊,需要循序漸進,需要吟詠經典文化素材,需要運用經典文化素材,更需要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以演繹的方式提升學生文化底蘊,爭做文化底蘊的優秀傳承人,促進自己未來的發展,做一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懷揣深厚文化的大國民。
作者簡介:張含光,1979年生,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