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世溪
【摘 要】戲劇表演藝術的基本特征是演員創造角色形象,演員既是角色的創造者,又是角色的體現者。戲曲中的“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是在體驗基礎上的外部體現,在戲曲表演中相間運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戲劇《掛畫》是本戲《梵王宮》的一折,重做功表演。
【關鍵詞】做功;表演;動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J82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023-02
戲曲表演中的“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是在體驗基礎上的外部體現,在戲曲表演中相間運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中做功泛指表演技巧,是演員創造角色的一種技術手段,伴隨著唱念做打貫穿于演出過程中,是戲曲有別于其他表演藝術的主要標志之一。戲劇《掛畫》是本戲《梵王宮》的一折,講述了耶律含嫣沖破世俗,大膽追求愛情的故事。主人公是花旦角色,花旦與正旦相對照,扮演性格活潑明快或潑辣放蕩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并常帶有喜劇色彩,其造型基調要求嫵媚艷麗、嬌憨活潑,此折唱詞極少,重做功。
本文將表演動作按其特征分為虛擬動作、姿態動作、情緒動作、特技動作、典型動作、裝飾動作和生活動作。
一、虛擬動作
虛擬動作指的是無實物或用船槳等象征實物來表現有鮮明實物感的表演動作,找出表現某事物的主干動作,緊抓生活達到形象逼真的效果。《掛畫》一折中最主要的虛擬動作就是含嫣布置閨房時“掛畫”的一系列動作。“掛畫”并沒有從一開始就直接讓丫鬟和小姐兩人配合去做,而是先拿出一幅畫打開一看,覺得不太好又拿起另外一幅,打開覺得好看后,這才準備掛起來,這左挑右選表現出了小姐對這事和人的重視。掛畫時小姐一只腳站在凳子扶手上,隨著畫的下落再逐漸下蹲,這需要演員熟練掌握一系列的虛擬動作。左邊掛完后又迫切地開始掛右邊,轉了幾個來回以后再次以同樣的姿勢穩穩地站在板凳上,完成以后,高興地欣賞著,一顰一笑,舉止敏捷優美。在蒲劇的其他劇目中,虛擬動作也常常以非常重要的地位出現。《拾玉鐲》里,門欲開又止、假耳貼門、兩側耳貼門、“繡帕”時的穿針引線等,體現出了兩個主人公的情意。由此可見,舞臺上是需要虛擬的,創造著無數寫實布景所無法表現的美的意境。虛擬表演在整個舞臺藝術程式化中有著特殊的美學意義和地位,在抒情寫意之中,虛去實物,而又通過表演,神似地立象以盡意,鮮明地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二、姿態動作
姿態動作具有一般動作幅度大、姿勢美、節奏強和相對靜止的特點,在舞臺上這部分動作往往給觀眾的印象比較深刻。《掛畫》一折中,剛開始小姐愁眉不展,到得知新人起轎后,含嫣把披著的衣服輕快地拿下來,用嘴含著領口,把衣服仔細折好交給丫鬟,體現了小姐的激動之情。掛畫時丫鬟站在椅子上挑選合適的位置,接著踮腳時表現出來的膽怯,一次兩次,搖搖手表示做不到,小姐一看著急了,丫鬟把畫交給了小姐。小姐一步竄上了板凳,穩穩地站在凳上,踮腳抬手還是做不到,想出了辦法站在凳子的扶手上,丫鬟擔心地看著,小姐把畫掛上去,丫鬟又遞上一幅,掛好之后,不小心掉下來坐在凳子上,把兩人都嚇壞了。“揭蓋頭”一段演員的表演可謂惟妙惟肖,含嫣見到心上人后關上門的一次次小心試探,嬌羞又忐忑地慢慢移動,兩人對視后心情激動,拿手絹緩解,還是按捺不住想看對方,索性用手絹遮住一半臉,而后在凳子上坐立不安、上去下來,靠近以后沒有直接打開蓋頭,而是用腳輕輕碰了一下對方之后立即回到凳子上。掀蓋頭嘗試了兩次,開門時心情不安,從外面回來關門時的心情興奮,甩辮子、在凳子上轉來轉去。聽到聲音后,害羞地捂起了臉,不再糾結立即揭下了蓋頭,含嫣順手扯過蓋頭,“凌空越桌、菩薩盤坐”落在桌后的高椅子上,蓋頭也反蓋到了自己的頭上,接著嘴咬蓋頭時整個人的嬌羞之情更是肆意流露。從準備閨房時打掃、掛畫、換衣服、迎接新人、互相試探,到最后互表心意與花云相偕逃走。總之,姿態動作是一組動作中的主干,有時是過程動作的結果,有時就是過程動作,表演者一定要給觀眾一種挺拔、舒展的感覺,才能夠感染觀眾,同時讓“做功”中的姿態動作與整體的“做功”相輔相成、互相襯托。
三、情緒動作
情緒動作是直接表達人物某種思想或感情的動作,要求動作貼切、感情細膩、真實動人,讓觀眾在演員的一舉一動中仔細體會其心理活動和情感。《掛畫》一折在情緒動作上的精湛表演,充分表現出了含嫣的各種心理狀態和情緒轉變,剛開始出場小姐“回家后如醉癡情思難斷”的愁眉,緩慢的小碎步,走到桌邊坐下手扶額頭,整個人從頭到腳都流露著相思和無奈。丫鬟說花轎已經動身后,含嫣的眼神和表情中流露著興奮和嬌羞,情節轉折后跳起來,表情也立即開心,讓觀眾更貼近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動,小姐和丫鬟兩人并排整齊的一段動作,舉手投足間演繹出了此時歡快的氛圍。含嫣接到花云后迫不及待想見面的激動之情,感染了觀眾,和觀眾之間自然而然達成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默契。
四、特技動作
特技動作是具有特殊技巧的動作,一般用在塑造人物的關鍵時刻,用巧妙的技術來刻畫人物性格和內心。蒲劇中的特技動作多種多樣,分類標準也較多重化,比較常見的有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手帕功、耍帽子、頂燈、椅子功、扭腰步等。單從《掛畫》一折來看,特技動作主要指含嫣掛畫時的椅子功、蹺功,興奮時她的手帕功、辮子功等。演員在板凳上,雙腿立,單腿立,單腿蹲,鳳凰展翅,童子拜佛,種種表演,般般絕技,都是在表現掛畫時的喜悅心情,踩著蹺飛身上凳的做功,令人驚嘆。長板凳的頭是伸出在板凳腿的外邊,本來用手一壓這頭,另外一頭就會翹起來,可演員活動在板凳頭上,板凳紋絲不動。含嫣急著迎新人,卻被石子絆了一跤,她回頭一看是一個小石頭,她撿起石頭輕輕向上一拋,雙腿也隨之跳起,右腿彎曲在左腿的左后側,腳掌恰好踢中落下的石頭,這一系列動作恰當地表現出了她活潑的性格和當時興高采烈的情緒。戲無技不驚人,但是不能單純賣弄技巧,不能脫離生活、人物和劇情,技巧是加強其藝術效果的特殊藝術手段,能夠調動觀眾的觀看欲望,達到各種藝術審美特質的需求。
五、生活動作
生活動作在戲劇舞臺上最為常見,是指具有生活本身形態的一些動作,總體必須要有分寸、有層次和美感。藝術來源于生活,即使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搬到舞臺上,也不能完全按照生活來演,藝術終將高于生活,對審美和藝術效果都有一定的要求。《掛畫》中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在展現生活動作給觀眾欣賞,在準備閨房一段中,丫鬟打掃房間時動作輕快,灰塵掉下來時的神態,包括小姐推門向外望,滿懷期待地鼓掌,將這些生活中的常態動作和小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真實動人。在“換衣服”的情景中,小姐覺得丫鬟拿的衣服不好看,著急換衣服卻將扣子扣錯,讓觀眾在笑的同時也隨之緊張了起來,緊接著點唇、搽粉等充分表現了含嫣的激動與期待之情。演員對這些平時的習慣性動作賦予了一定的生活情趣,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六、典型動作和裝飾動作
一個是代表人物個性的動作,一個是用來鋪墊主動作的從屬動作,這兩類動作在戲曲中同樣重要,只有做好陪襯動作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體動作。《掛畫》一折由于是典型的“做功戲”,所以演員在舞臺上的典型動作和裝飾動作較少,但也并非沒有,丫鬟的某些細節動作和神態主次分明、表演恰到好處,也讓觀眾十分驚喜。
表演藝術都是以體驗創作為靈魂的,戲曲表演受程式制約,演員必須把自己的內心體驗通過程式表現出來。《掛畫》一折,演員通過各種表演程式體現出了少女的各種心情,表演節奏恰當、層次分明,將內心體驗、技巧、程式化發揮到了極致,值得觀眾用心體會,分析其中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孫瑜.蒲劇做功中特技表演研究[D].山西大學,2011.
[2]王星榮.蒲劇散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3]張建華.蒲劇表演藝術[M].靈寶戲曲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