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向前
【摘 要】在現代揚琴演奏中,揚琴的演奏技巧是形成自身特有民族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豐富揚琴音樂表現力不可缺少和十分有力的獨特手段。
【關鍵詞】現代揚琴;演奏;技巧;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32.5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068-01
現代揚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現力是為更好地表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服務的,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些技巧,在揚琴演奏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單竹
單竹,指左竹和右竹進行的單獨或相互交替的彈奏。這是揚琴演奏的基礎,其它技巧很多都由它發展而成,在揚琴演奏中起著主要作用。運用單竹演奏時,往往視左竹或右竹起竹彈奏強拍音后順序不同而有“左竹法”或“右竹法”之分。用左竹起竹彈奏強拍音叫“左竹法”,反之為“右竹法”,在演奏中,一般以右竹法為主。固定只使用“左竹法”或“右竹法”不能完全適應演奏的需要,應在熟練掌握左、右竹法的基礎上,根據需要靈活使用,以不造成演奏上的困難,能基本不違背運竹的特點為好。
二、輪竹
用左、右兩手快速輪流交替奏出一定時值的快而密、平衡而均勻的音。在同一速度內奏出的音不能忽快忽慢,時稀時密;也不能一個音強、一個音弱,跛不勻。要使手能自如地控制琴竹,并能掌握強弱變化和音位移動。輪竹的作用類似琵琶中的輪指。
輪竹在奏出音數上分“定數輪”和“不定數輪”。所謂“定數”,是指單位拍中的音數有一定的數目。在訓練時應以“定數輪”為主,否則,容易造成演奏中轉換音位等情況時的不便和困難。
三、齊竹
它可起到加強節奏和力度以及音響的作用。兩手向下擊彈琴弦的動作,要整齊劃一,力度平衡均勻。不能一先一后,參差不齊。
四、彈輪
彈輪的持續時間不太長,一般多用在時值較短的音符上。在使用中,以雙彈輪和左彈輪為最多和常見,右彈輪使用則較少。
五、顫竹
顫竹是利用琴竹彈性,使琴竹發生連續的自然顫動擊弦,發出一串具有比彈輪持續耐間稍長的快而密的音。使琴竹顫動的力量主要來自拇指第一關節(從下往上數)向下運動施加于琴竹柄上的壓力,與此同時,中指和無名指或食、中、無名、小指全部貼頂琴竹柄,增加了使琴竹發生顫動的力量。琴竹的顫動隨著拇指壓力的停止而停止。彈奏時,要避開強音頭后,再使琴竹頭觸弦;琴竹顫動的幅度和力度有一種自然減弱的趨勢,是顫竹的特點,演奏時應很好地掌握這一特點。
六、顫滑竹
顫滑竹是顫竹的另一用法。當琴竹顫動擊彈琴弦時,順勢將琴竹按記譜需要和規定,向上或向下滑動。在滑動過程中,彈奏滑動范圍內的各音,產生出滑音效果。向上滑動叫上滑竹,向下滑動叫下滑竹。一般可作三音、四音或五音的上下滑動,過多音的滑動,則因琴竹顫動幅度和力度的自然漸弱而沒什么效果。
七、浪竹
浪竹是利用琴竹的彈性,將琴竹的后部壓置于揚琴最下端第一碼的琴弦上,以此為支點,連續上下用力擺動琴竹,產生連續的快而密的音。但只要使用得當,亦可在一般的演奏中采用,以達到烘托氣氛,產生一種熱烈的效果。
八、撥弦
撥弦是用琴竹尾撥奏琴弦,發出清脆、明亮的音。撥弦可以兩手交替撥奏,也可作上滑撥“+↗”,下滑撥“+↘”,具體視音樂的需要或按標記符號演奏。撥弦也是一種色彩性的技巧,不宜濫用和多用,但用得恰當會增添色彩,起到豐富表現力的作用。
九、頓音
在一只手擊彈琴弦后,用另一只手的中指和無名指迅速按住所擊彈的琴弦,不使其繼續振動而延留余音。這樣就產生一種短促、有彈性的音。演奏休止符,往往也用手閉音的方法按住余音,使之達到休止符的效果。
十、密輪
密輪是兩手在快速交替輪奏的同時,向下稍用力壓琴弦,使琴竹在不大的幅度內,由于琴竹本身的彈性而極快地在弦上跳動,發出一連串比一般輪音更密集的均勻音。運用得當,可起到烘托氣氛,表現熱烈情緒的作用。
十一、琶音
琶音是一種快速的分解和弦奏法。用兩手自下而上交替作快速流暢的演奏。演奏時要做到靈活自如地掌握各種力度和速度的變化。樂曲中適當運用琶音,可使旋律明快流暢,華美動聽。演奏琶音,在速度處理上,常根據不同的需要作如下不同的處理,即:慢起漸快——快——慢;或慢起漸快——快;或快起——漸慢;或快奏等。
十二、反竹
演奏時把琴竹翻過來,用其反面來擊彈琴弦,發出清亮悅耳的音。反竹主要用在樂曲中,根據不同的需要而變換音色,達到增加表現力的作用。
十三、吟音
符號“上”。記在音符的上方。在擊彈琴弦的同時,用另一只手在所彈琴弦的琴碼另一邊弦上顫壓琴弦發出吟音效果。
十四、抓弦
符號“爪”,記在音符的上方。是用手指或指甲,也可用附加撥子抓撥琴弦發音。抓弦很少用。根據演奏情況在音符上方注明“左抓”“右抓”等。
現代揚琴的演奏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在學習和演奏的實踐中,我們應該用辯證法去分析和研究現代揚琴演奏中運動的每個有關的局部,和它們之間的相互有機配合,有機統一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了解了現代揚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及其有關問題的知識基礎上,逐步地使這些知識變為經過自己消化的活的東西,并能在現代揚琴的演奏實踐中靈活自如地運用它們,進而提高演奏水平及表現力。
參考文獻:
[1]項祖華.揚琴藝術的世紀回眸與展望[J].中國音樂,2001(04).
[2]王麗偉.中國揚琴傳統流派的地位與特征[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