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斌 閆啟文 雷光
【摘 要】平面設計的功能性要求即圖像所承載信息的最大化傳達,其功能傳達性大于視覺的取悅,即在抽象的二維空間中運用各種元素的設計及元素之間的組合設計等達到有效的信息傳達;由前現代時期到現代時期平面設計的發展來看其最大的變化在于服務階層的變化、生產方式的變革,其中新藝術運動在平面藝術領域的杰出成就使之成為當時最具影響的設計運動;本文對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平面藝術風格與具體人物進行闡釋,淺述該時期的平面藝術特色與影響。
【關鍵詞】新藝術運動;平面設計;比亞茲萊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126-01
一、承上啟下——新藝術運動的歷史背景
新藝術(Art Nouveau)該詞詞源要追究到巴黎從事新藝術設計的三個主要中心之一“新藝術之家”設計事務所,該事務所由出版商、貿易商薩穆爾·賓(Samuel Bing)于1895年在巴黎的普羅旺斯大路22號開設,主要生產具有新藝術風格的產品等,并與1900年左右舉辦了一次具有新藝術風格的家具展,影響廣泛,而“新藝術”一詞也不脛而走;該運動范圍涉及上十多個國家,首先在法國和比利時發源,之后蔓延到歐洲各國乃至美國。設計領域包含建筑、產品、服裝、平面設計、書記插圖與裝幀到繪畫藝術、雕塑都受到影響。
二、新藝術運動的理論指導與風格特征
新藝術運動風格主張“新”即“創造”,既與工藝美術運動一脈相承又有其特點,最大的一點變化在于拋棄過往任何一種歷史風格參照,強調宏觀把握整體藝術環境,主張藝術家應創造一種為社會生活提供舒洽環境的綜合性藝術并使用新的美學形式革新蔓延在設計領域的矯飾維多利亞之風與中世紀歌德風貌,形成新的審美觀與藝術評論觀;設計師要向自然和生活學習,主張“Art in nature,nature in art”(自然中的藝術,藝術中的自然)“師承自然”,薩穆爾·賓強調 “回到自然中去”,此理念自始自終貫穿在新藝術之家的設計過程當中;同時新藝術運動反對割裂的區分大藝術(造型藝術)與小藝術(實用藝術)之間的關系,主張運用高度程序化與模塊化的自然造型元素進行設計,從自然中汲取設計的靈感與源泉,徹底地走自然主義風格。
三、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強調各元素間組織的裝飾性與象征性。裝飾性的營造主要通過曲線來表達,使曲線充滿內在動力,以從自然中抽取出流動形態和彎曲交叉的紋樣線條作為裝飾母題,經過高度程序化與模塊化的版面編排達到整體統一,體現出蘊藏于自然表面形式之下的內在生命力與無休止的創造力形象。象征性主要表現在對人和客觀事物的主觀變形,如用流暢的線條設計動植花草、纖細優美的少女,營造出一種引人遐想的藝術特色,并自然地流露出優雅婉約的審美意向與形象生動的唯美訴求。
(一)“現代海報之父”——朱莉絲·謝列特(Julies·Shellett1841—1910)
謝列特熟練運用彩色石印技術,受法國洛可可風格畫家瓦圖(Watteau)與弗拉哥納德(Fragonard)影響形成自由風格和流暢的筆觸,受英國畫家透納(Turner)影響形成明快華麗的色彩,色彩運用講求柔和處理,形成類似于水彩畫暈染的效果;作品繪畫性、娛樂性與裝飾性并存,形式多樣,畫面情感強烈、視覺沖擊力強、簡潔明快。創作出一種纖細優美的女性形象,被稱作謝列特女(The Cherettee);正如丁·巴尼克所說:“謝雷特之所以成為世界招貼歷史上第一位大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創作了數以千計的招貼作品,而是因為這些作品都是一些偉大的藝術品?!?/p>
(二)阿爾豐斯·穆卡(Alphonse Mucha1860—1939)
19世紀末法國平面設計迅速發展,1895年至1900年間,穆卡成為新藝術運動平面設計風格的最核心人物,其風格整整影響了法國一代設計師;穆卡受到拜占庭文化的鑲嵌藝術影響,采用新藝術運動經典的植物曲線裝飾,單線平涂色彩、設計精細的人物描繪、構圖與布局,被設計家稱為“穆卡風格”(le style mucha)。
(三)黑白線條繪畫——奧伯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1872—1898)
比亞茲萊是英國新藝術運動時期非常前衛、激進的設計家,受日本平面設計風格、銅版畫及多種風格影響,不同階段有不同藝術特色,但都采用單純的黑白線條描繪方式,線條運用注重長短粗細、剛柔曲直,藝術特色簡潔大方、富有韻律、銳利剛毅、頓挫有力,厚實艷麗、簡潔精練、動感流暢,充滿了強烈的主題、豐富的想象,由于對當時被視為禁區的“性”的大膽描繪,被稱為新藝術運動的“瘋狂孩子”;貢布里希在《藝術發展史》中這樣評價比亞茲萊:“這一運動的寵兒是一位年輕的奇才奧伯利·比亞茲萊,他以絕妙的黑白插畫在整個歐洲一躍成名”。
四、結語
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平面藝術風格一方面以具有生命活力的自然形態為主要紋樣裝飾,表達出對自然模仿的熱情并使之彎曲的線條和流動的形態充滿動感,另一方面這時期的平面設計把設計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拉近了藝術與日常生活的距離;為今后的平面設計設計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的風格參考,這種新的設計風格和表現形式極具開拓性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敢.歐洲 19 世紀美術:世紀末與現代藝術的興起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康琳.英國畫家比亞茲萊和他的插圖藝術 [J]. 咸寧學院報,2007 年 10 月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