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外平
【摘 要】在大學教育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各高校已經將挫折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門重要的課程。近些年來,許多大學生的壓力不斷地增大,其對挫折的抵抗能力也越來越弱,加強對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挫折心理的起因和表現做了一定的說明,并且通過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和一些教育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挫折心理分析;實施策略;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201-01
目前在讀的大學生基本為00后,他們身處時代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在心理方面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這部分人面對一些復雜問題時,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打擊。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積極介入,通過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使他們保持健康的情緒狀態,為其順利完成學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大學生挫折心理表現以及產生原因
(一)因專業原因產生的挫折心理
專業選擇的問題是導致學生產生的挫折心理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原因。高考后填報志愿由于學生的家長對專業缺少正確的認識,致使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對本專業缺乏興趣;另一個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家長往往依據當下的就業形勢來為孩子選擇熱門專業,這樣就導致學生對家長所選擇的專業并不感興趣。部分學生沒有達到目標專業的分數線,而被調劑到較為冷門的專業,不具備自主選擇的機會。由此種種使得學生無法對本專業產生積極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因學習環境的不適應產生的挫折心理
在大學校園中大部分的學生是來自廣大農村地區,農村地區高中教育理念與大學中的教育理念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農村教育大多強調“死讀書”,而高校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素質教育。很多學生在高中生轉變為大學生的這一時期,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一時難以轉變,學習成績明顯滯后。由于成績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部分學生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極大的負擔和較強的思想壓力,由此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使他們長期陷入苦惱和焦慮不安。
(三)因人際關系不協調產生的挫折心理
步入大學的校門,就相當于向社會邁出了第一步,每一位同學都希望在大學的校園中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與朋友們一起學習、生活和娛樂。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大學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技能和技巧,從而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阻礙交往的發展。當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出現了此類情況,挫折心理就會逐步顯現出來。比如,被人誤解、得不到他人的認可、缺少知心同學和朋友的幫助等。
二、在大學中開展挫折教育的意義
(一)提升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強,大學生也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學業、就業等方面的挫折,但是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抗挫折能力不是很強,面對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置,從而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在大學中開展挫折教育能夠讓大學生們正確認識挫折,并通過適當的方法來解決,提升他們挫折的承受能力。
(二)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有幫助作用
在大學的教育中開展挫折教育,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所有人的成長歷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挫折與困難可以磨練人的心性,要讓學生意識到挫折的積極影響。高校重視挫折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經得住考驗,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加強挫折教育對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三、面對挫折教育的對策
(一)重視大學生的挫折心理教育
高校應當將挫折教育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要配合教師隊伍,建立健全有效機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鼓勵教育,使其能夠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引導大學生正確評價自我
由于大學生自我認知不當,缺乏自信心,容易引起挫折的負面效應。如果學生制定的目標過高,目標又不容易達到,學生個人就會感到懊惱和失意。但是制定的目標過低,就會缺少面對困難的勇氣。所以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長處,確立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同時大學生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總結,不斷完善自我。
(三)重視學校、社會、家庭的協調作用
做好大學生挫折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單方面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讓學校、社會和家庭這三個角色相互協調,同時家庭在這方面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第一,家長要適當調整教育方式,不要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依據孩子的意愿和愛好進行培養。第二,目前有許多大學生被家長所溺愛,使得孩子的成長受到限制,要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提高孩子面對挫折心理的承受能力。同時家長也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第三,家長要起到帶頭作用,規范自身的行為,讓學生保持平常心,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大學挫折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四、總結
在對大學生進行知識講授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各高校要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且討論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從而能夠提高大學生對挫折和失敗的應對能力,提高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為實現今后的目標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靜.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對策[J].時代報告,2018,(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