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標 靳曉霞

【摘 要】本文從擇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就業心理狀態五個方面調查分析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現狀,結果表明,高職學生具有一定的擇業意識,但發展水平不足;半數以上的高職學生有職業理想,部分學生的職業理想趨于現實;高職學生樹立了較強的職業道德意識,但仍需要具體學習;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趨于多元化,職業價值取向存在偏差;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大,心理素質不夠高,求助心理咨詢的不多。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開展個性化的職業指導,拓寬課程教學主渠道,加強校企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訓練。
【關鍵詞】高職學生 ?職業心理素質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127-03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高等職業教育,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質量。這既有利于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越來越重視高級技能人才的引進,對技能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特別是要具備較強的職業心理素質。因此,準確把握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內涵和影響因素,了解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的措施,對于培養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心理素質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素質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環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動態發展的、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基本特征。心理素質是個性品質、心理動力、心理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意識及心理適應水平的動態整合體。學界對“職業心理素質”的內涵可謂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職業心理素質是個體的心理素質在職業行為上的體現以及心理素質與職業匹配度上的體現。有的學者認為,職業心理素質是指從業者在認知、情緒情感、意志及個性品質方面的素質整合。還有的學者認為,職業心理素質包括職業意識、職業情感等,是人們在崗位就職時體現出的職業活動特性,包括工作態度、意志力等。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職業心理素質是從業者在從事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擇業意識、職業價值觀、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就業心理狀態等方面的綜合體。
基于上述定義,本文從擇業意識、職業價值觀、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就業心理狀態五個方面來探討高職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擇業意識是個體對擇業價值追求、定位、評價、選擇的一種傾向性態度。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信念和態度,是價值觀念在職業問題上的體現。職業理想是指個體在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素質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對自己未來所從事何種職業的一種設想。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二、調查情況及數據的統計分析
(一)調查對象
筆者以廣西高職院校為例,對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現狀開展調查。本次調查抽取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職院校作為調查對象,共回收問卷986份。
(二)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研究”課題組編制的“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現狀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職業心理素質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擇業意識、職業價值觀、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就業心理狀態等方面的25個問題,對調查結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總體狀況。調查對象的總體情況如表1所示。
2.高職學生擇業意識調查分析。如表2所示,被調查高職學生中,有14.6%的學生對于自我的性格、氣質、能力非常了解,61%的學生比較了解,24.4%的學生不了解或者了解比較模糊;11.8%的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職業素質要求非常了解,56.1%的學生比較了解,32.1%的學生不了解或者了解模糊;23.2%的學生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43.7%的學生有較模糊的職業生涯規劃,33.1%的學生想規劃,但不知如何規劃或沒有職業生涯規劃;多數學生對于所學專業及專業對口問題認識較為清晰。由此可見,高職學生具備一定的擇業意識,但不強。
3.高職學生職業理想調查分析。被調查學生中,有11.8%的學生非常了解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41.5%的學生了解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46.7%的學生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自己的適合從事的職業;14.3%的學生非常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45.5%的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40.2%的學生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18.8%的學生認為其工作動力來自為社會做貢獻,41.1%的學生認為其工作動力來自強烈的責任心,32.1%的學生認為其工作動力來自個人利益的獲得(見表3)。可見,部分高職學生的職業理想較為清晰,部分學生的職業理想較為模糊,部分學生的職業理想較為現實。
4.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調查分析。被調查學生中,18.7%的學生認為要在從業前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71%的學生認為職業道德需要不斷學習,8.7%的學生認為具有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修養即可,1.6%的學生認為具備職業道德無所謂;13.6%的學生全面了解對未來從事行業所需基本職業道德規范,62.4%的學生較為了解,21.7%的學生了解很少,2.3%的學生不了解(見表4)。從調查可知,高職學生樹立了較強的職業道德意識,但仍需要具體學習。
5.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調查分析。調查問卷中,從擇業時考慮的因素、選擇用人單位最關注的因素、畢業后的去向三個選項可以看出高職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趨于多元化。在被調查學生中,71.3%的學生期望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88.4%的學生希望在國有企業、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工作,70.9%的學生希望在大城市或者東部沿海城市工作,46.6%的學生不愿意降低工資標準就業(見表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職學生的就業取向存在偏差,對于職業的期望值和要求過高。
6.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狀態調查分析。被調查高職學生中,53.2%的學生相信自己可以成功,37.6%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直面競爭,但對成功沒有把握,還有8.1%的學生害怕失敗,1.1%的學生害怕競爭;面對就業壓力,77.4%的學生認為就業壓力很大或較大,20.5%的學生認為一般,僅有2.1%的學生認為就業壓力較小。針對就業心理問題,32.2%的學生選擇自己解決,29%的學生選擇求助于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27.0%的學生選擇請教父母、朋友等,11.8%的學生選擇利用網絡解決問題(見表6)。這說明高職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大,心理素質不夠高,求助心理咨詢的不多。
三、提高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建議
(一)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增強職業認知,降低就業期望值
為了避免職業指導和市場需求不匹配,應在充分了解市場和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的系統職業指導工作,對大一新生開展以培養自我認知和職業理想為目標的新生職業生涯導航,以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MBTI職業人格測試、職業能力測試為輔助,增強學生的職業認知,對大二學生開展以培養職業價值觀和通用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同時輔以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對大三學生開展以培養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目標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同時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降低學生的就業期望值,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二)拓寬課程教學主渠道,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
建立以課程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為輔的系統課程教學體系。通過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必修課,給學生灌輸系統全面的職業發展理念和職業指導。還可以通過開設形勢政策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等選修課,培養學生的職業認知、職業心理素質和集體主義觀念。并利用網絡課程如職前教育、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多角度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開設豐富多彩的專題講座,聘請校外心理學、教育學和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及優秀的企業家和校友開展不同主題的講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引導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及社會利益有機結合,實現共贏。最后,在每一門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加入職業道德修養部分的學習內容,將職業道德修養內化為學生的人格品質。
(三)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學校應加強和企業合作,一方面,了解企業用人標準和需求,并將之作為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的依據,通過反復實踐論證后形成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培養學生。另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辦學,加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并大力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給學生提供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讓學生實際操作處理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學中做,做中學,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不斷加大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的引進力度,并派遣校內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學習,培養一支理論扎實和技能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服務。還可以跟企業建立信息互通長效機制,為師生提供最新、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
(四)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崗位對于求職者的心理素質要求的特點,設置富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困難性的素質拓展項目,訓練者在參與項目的操作過程中,獲得心理和身體上的高峰體驗,并在項目分享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彼此領悟,再由培訓師點評提煉,達到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以筆者所在院校的高壓輸配電專業為例,組織學生參加學生空中抓杠、同心橋、飛奪瀘定橋和翻越天梯四個素質拓展項目,培養學生的平衡力、爆發力、高空作業力、安全規范意識及克服困難和勇往直前的意志力等職業心理素質,項目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鍛煉團隊間行動前合理分工。學院從2009年起,把學生心理素質拓展項目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專業教育及企業崗位關鍵心理素質要求緊密結合,與國電南寧發電公司等7家廣西區內外企業合作,協同開展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模塊建設,每年對電力工程系學生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多項心理量表前后測數據表明,通過職業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大多數學生在自我效能、樂觀、韌性等維度上有較大的提高,得到合作企業高度評價。
【參考文獻】
[1]燕玉霞,黃煜欽,張珂芯.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特點的質性研究[J].科教導刊,2019(2)
[2]李寧萍.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與職業價值觀教育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9)
[3]張亦弛.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方法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5)
[4]王亞琴.淺談高職生科學職業理想的構建[J].黃岡職業學院學報,2019(2)
[5]郭允.職業院校學生擇業意識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指導,2012(3)
【基金項目】2019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高職學生心理資本開發與工匠精神培育互動研究”(2019KY1489)
【作者簡介】甘 標(1982— ),男,廣西玉林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靳曉霞(1983— ),女,河南商丘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助教,電子與信息工程系心理工作站副站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