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睿萍
[摘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菠蘿產業是湛江徐聞縣的傳統特色產業,同時也是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是實現徐聞農業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穩定的重要抓手。根據湛江徐聞菠蘿產業供給側發展現狀,從耕種、加工和市場交易三個維度對徐聞菠蘿產業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分析,認為徐聞菠蘿產業供給側改革存在種植結構、技術結構、產銷結構和服務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菠蘿產業;問題;對策;徐聞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識碼]A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要促進農業發展由規模化生產向區域地標品牌化經營的戰略轉型。湛江徐聞是“中國菠蘿產業龍頭縣”,素有“菠蘿的海”之稱。種植面積近2萬hm2,年產菠蘿達40多萬t,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菠蘿加工產品遠銷全球60個國家地區。在徐聞縣一半的鄉鎮,農民靠種植菠蘿為生,每年菠蘿產值在12億元左右,占徐聞農業產值的將近四成。菠蘿產業不僅是徐聞縣的傳統特色產業,同時也是優勢產業、主導產業。
近幾年,由于湛江徐聞菠蘿產業持續低迷,嚴重影響到徐聞農業經濟、農民增收,成為當前徐聞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一重大挑戰。針對這一現狀,本文從徐聞菠蘿產業供給側現狀及問題出發,從耕種、加工、市場三個維度對徐聞菠蘿產業進行可持續發展分析,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促進徐聞菠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 徐聞菠蘿產業供給側現狀
1.1 種植結構不合理
1.1.1 菠蘿品種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徐聞縣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陽光充足,降水量充沛,自然環境適合菠蘿種植生產,當地菠蘿種植的歷史悠久。徐聞縣種植的菠蘿品種 90%以上為巴厘品種,該品種在當地已經培植育種數十年,目前出現了苗種活力不足、種性退化嚴重的情況;雖也有種植金菠蘿和臺農16、臺農17號品種,但由于氣候不適宜或種植技術要求高,導致其普及率相當低,種植不成規模。呈現出種植品種相對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
1.1.2 種植戶缺乏現代的市場觀念。市場觀念要求生產者一切生產活動都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正確處理市場需要和生產活動的關系。徐聞縣菠蘿產品當前處于產品供過于求,具體表現在菠蘿總量過剩,而需求端吸納力相對不足。原因在于,種植戶普遍缺乏正確的市場觀念,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種植規模,導致產品集中扎堆上市,市場價格下滑。
1.1.3 土地輪耕深翻不到位,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徐聞縣土地復種現象嚴重,是當地菠蘿種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種植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采取輪作方式,土地復種時間往往長達數十年,這些菠蘿種植地出現凋萎病害的情況明顯。加上農戶種植過程中生長調節劑、化肥使用不當致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土壤養分大打折扣,地里的病害也越來越多,導致菠蘿爛根、爛心甚至大減產,菠蘿品質下降。
1.2 技術結構不合理
1.2.1 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徐聞縣菠蘿加工產業與菠蘿鮮果產量之間發展失衡。徐聞現有菠蘿加工企業近40家,但受資金制約,加工廠規模都不大,生產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加工企業小、散、弱情況突出。除此以外,這些加工企業菠蘿產品加工工藝落后,加工深度和加工精度不足,現在的加工產品僅有菠蘿汁、菠蘿罐頭、菠蘿干數種,處于粗淺加工狀態,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
1.2.2 菠蘿產品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徐聞縣在菠蘿種植、管理上機械化程度較低。基本上全依靠人力種苗,在施肥、打青、催熟等方面也依賴于人工作業。菠蘿采摘上也是完全依靠農民在菠蘿園一顆一顆的采摘,然后擔出來,而澳大利亞已實現日常管理的大機械化,臺灣也采用了傳送帶運送技術,實現了菠蘿采摘自動化。此外,菠蘿產品加工作業自動化程度也低。除了通達菠蘿榨汁廠外,其余菠蘿加工企業大多都還是采用人力作業方式,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低下。
1.2.3 鮮果保鮮技術薄弱,運輸配套設施不完善。保鮮運輸是菠蘿產品進入需求市場的重要環節之一。菠蘿是熱帶水果,存在易腐壞的特性,一般摘下約一個星期就會熟透,以后就逐漸腐壞不能食用,但菠蘿的需求市場遍布國內外。由于當地菠蘿鮮果采后保鮮技術相當薄弱,缺乏保鮮物流體系和保鮮包裝設施設備,運輸配套設施不完善,菠蘿運輸流程往往只是簡單地摘完、裝車、運走,加大菠蘿流轉過程中的損耗率。
1.3 產銷結構不合理
1.3.1 產業結構單一,產品供給品質不高。徐聞縣種植巴厘品種占菠蘿種植總面積的95% ,臺農16、17號、金菠蘿等優良新品種僅占0.5%左右。菠蘿產業結構不合理和扎堆上市,致使菠蘿的品質、品相雙雙下降,出現了“黑心菠蘿”“水菠蘿”,使采購訂單大幅減少;而大量菠蘿集中在5月上市,與西瓜、荔枝等水果撞車,也使得菠蘿競爭力大為削弱,加重了產品的滯銷。
1.3.2 菠蘿鮮果銷售渠道狹窄。徐聞縣當前的菠蘿鮮果銷售模式主要有 “種植戶+菠蘿中介+收購商”的模式,這是傳統的交易渠道。該渠道已經無法承擔迅速擴張的菠蘿產業壓力。二是“種植戶+菠蘿中介+電子商務企業+網購客戶”的電商模式,但這種電商模式交易額在總交易額中占比不足5%,且由于增加了產品銷售環節,拉長了產品變現鏈,導致運營成本增高。
1.3.3 菠蘿產業品牌開發力度不足。徐聞菠蘿目前僅有被稱為地理標志產品的“愚公樓”牌菠蘿被熟知,品牌建設落后。當地的菠蘿包裝紙上打印的多是海南省熱帶水果字印和圖片,而不是徐聞縣菠蘿之鄉字樣,體現出當地品牌實力弱,品牌信心不足。在日常品牌運營方面政府牽頭打造了“菠蘿的海”旅游景觀,也舉辦了菠蘿節活動。但是實際情況是“菠蘿的海”景點設施廢舊,游客寥寥無幾,日常運營缺失;開展的菠蘿節活動也缺乏常態化,影響力弱,品牌建設流于表面,沒有發揮出品牌價值和效應。
1.4 服務結構不合理
1.4.1 農技力量不足,缺乏優秀技能人才。由于鄉鎮工作條件差,待遇不高,徐聞難以吸引優秀農技人才。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菠蘿產業發展需要,間接導致徐聞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和技術轉化機制不健全。發展徐聞菠蘿產業急需引進高校和科研機構高端人才,為徐聞縣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標準化建設等提供智力支撐。
1.4.2 產業信息不對稱,市場組織化程度低。信息不對稱也是制約徐聞菠蘿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因素。一方面導致菠蘿產品市場的各種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致使菠蘿產業的市場主體之間難以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而徐聞當地市場組織化程度較低,組織化浮于表面,影響力弱和產業服務業發展滯后,使每年來徐聞縣的客商不少,但由于當地的餐飲行業和田園旅游業發展落后,不能對菠蘿產業起到延伸拉動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菠蘿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4.3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較弱。政府政策是產業發展引導力和支撐點之一,沒有相應的政策引導,產業的發展就難以持續。政府對農戶的扶持政策力度不足表現在農村普惠金融機制不完善。資本金融下沉的資金量少,無抵押農戶信用貸款政策普及率低,缺乏推動農戶生產發展的信貸動力。農業保險政策覆蓋面窄。菠蘿產業極易受天氣制約,由于農業保險政策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投保途徑和項目,導致種植戶經營風險高。
2 湛江徐聞菠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分析
2.1 菠蘿耕種維度可持續發展的分析
菠蘿耕種可持續發展要采用良性循環方式,將適度開發和保障生態統一起來。減少耕種過程和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此外,菠蘿耕種可持續發展往往還受制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業的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又反哺于農業,好的良性循環會讓當地菠蘿產業發展的越來越好,反之,則越走越差。
總體上看,徐聞菠蘿耕種方面的可持續性較差。當地菠蘿耕種還是以家庭作業為主,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其耕種系統發展也不完善,菠蘿品種過于單一,菠蘿種植方式和作業技術落后。
2.2 菠蘿加工維度可持續發展的分析
菠蘿產品加工是當前徐聞縣菠蘿是菠蘿二次商品化、菠蘿二次市場化的緊要環節,對提升菠蘿生產整體經濟效益、推進菠蘿產業結構化、推動菠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徐聞縣主要以菠蘿經濟為支撐,從而構建起一二三產業結構。因此,菠蘿產業在其社會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體上來看,菠蘿加工方面可持續發展差。當地菠蘿加工產業發展落后,無法解決菠蘿生產和加工的經濟效益問題。但是菠蘿加工產品市場前景光明,在現有的農產品科技條件下,深化菠蘿加工產業一定會改變徐聞縣菠蘿產品加工經濟效益低的局面。
2.3 菠蘿市場交易維度可持續發展的分析
2018年徐聞菠蘿交易的弊端凸顯,并被無限放大,其表現為菠蘿交易渠道狹窄,大量菠蘿產品無法銷售,導致資源極大浪費。徐聞現有的菠蘿交易市場,是我國最大的菠蘿交易場所,也是當地菠蘿交易體系的最大組成部分。由于其運營模式落后,加之缺乏產品標準以及市場準入規則,導致市場產品良莠不齊,出現收購需求和產品錯位,沒能夠充分發揮其市場對接資源的作用。同時,徐聞縣菠蘿交易電子商務發展存在“邊緣化”,其作用也比較低。
總體上來看,菠蘿市場交易方面可持續發展差。當地菠蘿交易主要依靠大宗交易模式,其他交易渠道開拓不足,交易渠道應對風險能力低,不利于種植戶和企業樹立生產信心,不利于維護菠蘿市場交易的穩定性。
3 促進徐聞菠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關于種植方面的對策建議
3.1.1 大力繁育新品種,優化菠蘿品種結構。面對徐聞縣菠蘿種植品種單一的現狀,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強優稀新品種引進和試種實驗工程。建設大型菠蘿優質種苗培育和示范基地,采用先進的選苗育種技術,落實新品種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促進菠蘿品種的更新換代才能做到以市場效益為導向,優化菠蘿種植結構,帶動當地菠蘿經濟轉型。
3.1.2 落實需求預估工作,樹立正確市場觀念。樹立正確的市場觀念,正確處理市場需要和生產活動的關系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落實市場需求預估工作。根據往年的產量數據、銷量數據、價格數據和市場增長率等方面入手,綜合預估未來兩年的市場需求,打造全鎮菠蘿種植和預估采摘時間的綜合信息收集公示平臺,解決種植戶了解行情和市場信息不對等的問題。二是樹立正確的市場觀念。以落實市場需求預估工作為輔,加強市場需求觀宣傳,落實種植戶思想創新工作。
3.1.3 普及作物輪作觀念,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讓耕地和水資源修養生息,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推動徐聞縣菠蘿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強化作物輪作觀念,通過廣告標語、村委宣傳和信息化宣傳等形式宣傳作物輪作理念。二是建立輪作激勵機制,設立產業專項基金,規定土地一定時限內不能復種,并給予遵守規定的種植戶獎勵。
3.2 關于技術方面的對策建議
3.2.1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菠蘿產品加工業發展首先要打造精深的菠蘿產品加工業,推進菠蘿產品加工由傳統手工作業向現代自動化發展的進程。其次要強化菠蘿產品加工鏈,引進精深加工技術,把全鎮“小、散、亂”的菠蘿加工企業整合起來,盡可能的發揮產業集聚效應,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最后,提升價值鏈,建設菠蘿加工產業園區,完善當地菠蘿加工業的整體規劃,鼓勵生產精深加工產品,提高菠蘿產品的附加值。
3.2.2 引進現代化生產機械,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徐聞縣菠蘿產業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用工成本大幅度上漲現象,對此,必須引進現代化菠蘿生產和加工機械,通過提高自動化水平,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在菠蘿種植、管理和采摘機械化方面,可以向美國、澳大利亞和臺灣地區借鑒經驗,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在菠蘿產品加工方面,要引導菠蘿加工企業引進半自動或全自動加工設備,完善現代化廠房建設。
3.2.3 完善保鮮物流體系,打造科學的鮮果流通鏈。打造完善的菠蘿保鮮物流體系是保證菠蘿產品質量和運輸效率的重要一環。可以借鑒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成功經驗,引進真空預冷技術、低壓氣調冷藏法、冷鏈物流和UV-C處理等保鮮技術。此外,要完善鮮果運輸信息化建設, 可以使用RFID、ERP、GPS/GIS、二維碼等信息技術,建立強大的實時信息監控平臺,以保證產品品質,降低菠蘿鮮果的運輸損耗率,增加菠蘿產業的經濟效益。
3.3 關于市場方面的對策建議
3.3.1 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品質。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競爭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菠蘿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生產力布局,切實把增加綠色優質菠蘿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產品品質,實現菠蘿產業由總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變,突出菠蘿產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
3.3.2? ? 發展電商助農項目,拓寬菠蘿鮮果銷售渠道。拓寬電商渠道需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直接從種植戶入手,大力發展電商助農項目,教會種植戶營運電商平臺,打造“種植戶+網購客戶”的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二是利用好現有的交通體系,發展上門收貨和送貨業務,搭建配套的電商網絡,發展農村物流和農村淘寶項目。使生產方和需求方達到互惠共贏。
3.3.3 打造“菠蘿之鄉”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打造自主品牌是推動菠蘿產業發展的振興之路。應加強徐聞菠蘿品牌建設,全力提升徐聞菠蘿的知名度。首先可從菠蘿的包裝著手,變更現有的海南熱帶水果字印和圖片,統一設計包裝宣傳徐聞“菠蘿之鄉”品牌。其次把“菠蘿的海”旅游景點運營常態化,完善景點配套設施和游客引流。最后、將菠蘿文化相關的活動常態化。
3.4 關于服務方面的對策建議
3.4.1 引進人才,完善產業創新機制。人才是第一資源,必須從人才隊伍建設著手,完善徐聞菠蘿科技服務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通過柔性引進的方式,引進高校和科研機構高端人才,為徐聞縣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標準化建設等提供智力支撐,做到“育得人、引進人、留住人”。有人才就有創新,進一步完善產業創新機制,設計適用的創新激勵機制和技術轉化機制,催化產品和技術創新,形成“點子多、產品多、轉化率高”的局面。
3.4.2 建立信息流通渠道,強化產業組織作用。產業組織具有引領大局的作用,必須吸引農民參加專業合作組織,強化專業組織影響力。一方面,通過強化政策扶持、項目帶動等措施,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菠蘿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另一方面,搭建平臺載體,推動信息流通,幫助農民引進、消化、吸收新技術。此外,還要推進餐飲行業和特色田園旅游業等衍生行業發展,將游客資源變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4.3 加強政策扶持,深化金融支農深度。政府必須從實際出發處理好菠蘿產業發展速度和農戶政策扶持的關系,高度重視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工作。一方面努力構建政府性擔保的農村普惠金融機制,積極搭建農業信貸體系,深化金融支農深度;另一方面增強菠蘿農業保險保障支持力度,積極引導農業保險的發展,擴大其覆蓋面,打造具有特色的農業保障體系,推動菠蘿產業的發展,提高其發展的可持續性。
4 總結
加快菠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振興菠蘿產業的必然選擇。菠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優質菠蘿產品供給,核心內容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關鍵環節是強化科研轉化,有力支撐是搭建發展大平臺,重要舉措是促進政策體系改革,目的是產銷合理銜接去除庫存,以多樣化生產滿足需求,提高科技水平降低能耗,以標準化生產促進增收,為建設區域特征與地方優勢的農業夯實基礎,實現湛江菠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徐聞農村經濟的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 于法穩.基于資源視角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6):1-6.
[2] 鄧春梅,李玉萍,梁偉紅,等.我國菠蘿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18,46(06):1031-1034.
[3] 陳文勝.論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以區域地標品牌為戰略調整農業結構[J].農村經濟,2016(11):3-7.
[4] 許晶.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20):59-60.
[5] 劉西川.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金融創新的“新思維”[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0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