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賈杭舉 陳泓斌
(武警警官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進入信息時代,電子信息科技成為重點研究科目,人才的培養也刻不容緩。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要從高校專業教學抓起,引導學生了解電子信息技術以及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為世界信息技術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本文主要針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簡要分析。
現階段中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成為了學生的首要問題,但是學生綜合技術水平不高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這一現狀大大阻礙了電子信息科學的發展與實踐。因此,國家應該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和提高科目重視度,調整教學模式迎合時代需求,挖掘學生能力。目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由于受教學體制的限制沒有接受能將課堂知識運用與生活實踐的教學,理論實際運用能力不足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較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課程專業性強,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要求較高,但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實際操作更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有充分的機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實際運用鞏固理論知識,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但實際上部分高校沒有重視兩者的結合,更嚴重者甚至缺失了兩者的教學,這些都是學生正確掌握電子信息與技術的障礙。高校學生培養的直接目標就是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其作為教學課程制定的依據,為學生就業之后的工作崗位需求做好準備。近幾年來,各高校都在逐漸根據學生情況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是現有的專業教學計劃相較于以前而言仍沒有較大改變,在原有教學框架體系基礎要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課程的難度以及部分課程的應用實踐性都是需要攻克的問題。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與時代信息方式隨同變化,教學計劃也需要不斷調整,教育水平要跟上科技的發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知識體驗。但是現在高校教學仍舊停留在信息技術發展之后,學校對專業的社會定位也不夠準確,不能滿足市場對于學生能力的需求。教師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以及學習的態度,現在高校教師遵從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并且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對信息科學的實際操作以及最新成果了解不夠,導致學生學習停留在理論層次。學校師資建設的不完善,導致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水平落后。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落后于計算機產業發展也是專業人才實踐能力不強的原因,計算機行業發展迅速而電子信息科學教材更新跟不上,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較強,學生在學校應對考試得心應手但是上崗之后實踐能力不能滿足公司要求,這樣模式下的學生不適應社會公司的需求。獨立學院是區別于其他高等學校的辦學形式,其與其他生產要素所有者為生產為生產相互同意的服務教育而把自有資源組合在一起。獨立學院應該根據將自身的優勢以及專業特色,找尋適合自己的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無論是從長遠還是短期來看都是正確的舉措。但是特色人才培養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還很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很多,只有全面考慮才能推動特色人才派樣計劃以及電子信息科學的穩定發展。
電子信息的普及與發展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蓬勃發展的好時機,隨著計算機深入人民生活,現在正是急需人才的黃金時代。無論是相關機構還是學生都應該積極調整策略,提高自身能力為未來美好的電子信息時代打大下基礎。高校應該針對學生綜合素質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方面反思教學計劃與教育模式,學生也應該全心投入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學習為未來就業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