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遠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局
在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們健康意識強化的影響之下,人類的平均壽命得到明顯延長,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人口老齡化問題。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嚴峻,加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內在要求,更是需要相關人員重視養老金會計。但是就當前我國養老金會計的現狀來看,仍舊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進,養老金會計尚未有效適應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求。對此,本文以養老金會計為主要研究內容,對其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予以簡要分析和著重探討。
“養老金”以退休職工為對象,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貨幣資金,其來源主要取決于職工在職期間為企業、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包括“住房津貼”、“人壽保險”、“醫療補貼”等。“養老金會計”又被稱為“退休金會計”,主要是指圍繞養老金籌集、分配、投資、管理等資金運動過程進行核算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
具體來說,養老金會計主要由“養老金計劃資產”、“養老金負債”、“養老金費用”三大要素組成。(1)養老金計劃資產,在養老金計劃規定范疇內,企業將職工所需要交納的養老金金額存入基金機構,由該機構負責養老金基金管理、投資、運營等,在職工退休后該機構則為職工提供養老金的財務來源。該資產項目與其他資產項目存在明顯不同,主要表現為負責主體為第三方獨立機構,即便企業破產也無法動用養老金資金。(2)養老金負債,職工在職期間為企業服務,而企業以養老金計劃為依據承諾職工退休后支付的一種薪酬義務,與精算現值存在必然聯系。(3)養老金費用,職工在職期間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企業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即為在職員工付出一定的對價,無形之中增加企業資產流出或者負債。
我國養老金會計存在會計準則不成熟的問題,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在養老金處理方面僅僅是做出了方向性指示,尚未對養老金會計的具體內容作出明確說明且養老金會計規范性有待提高。具體來說,對于情況較為復雜的養老金會計來說,會計處理細則、實際操作相對簡單,沒有深入分析精算假設,對其中的具體規范也尚未作出明確說明,即政策存在大量空白現象,無法為實際操作提供科學規范的參照標準。此外,CAS9(2014)中沒有圍繞養老金會計設置專門的會計科目,無法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呈現與養老金有關的財務信息。
我國養老金會計存在受益推廣難度較大的問題。在養老金會計實行以來,受益推廣計劃可以說是養老金會計核算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就當前其所推廣的效果而言不容樂觀。具體來說,設定受益計劃對企業的財務能力要求較高,企業需要承擔較大的財務風險且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可是絕大多數企業參與積極性有待提高。與此同時,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還存在一定的欠缺之處,絕大多數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相對不足,因此,選擇設定受益計劃的企業甚是鮮少。
《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中對養老金會計核算做出了明確說明,提出了嚴謹的流程步驟及核算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依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即某些數額的確定存在爭議。例如,適當的折現率是確定設定受益義務現值、當期服務成本等數額的重要指標,可是針對我國資本市場處于發展的現狀來看,折現率的確定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而準則中要求選擇“高質量公司債券的市場受益率”無法為其匹配科學權威的參照標準。此外,資本市場的不健全更是為養老金會計準則的實施帶來了一定難度。
養老制度的完善對養老金會計處理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現階段我國會計從業人員能力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絕大多數會計從業人員并未接受系統且正規的訓練。與此同時,設定計劃存在大量的精算假設內容,包括未來薪資水平、通貨膨脹、醫療費用水平等,需要會計從業人員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假設,這就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可以根據相關因素進行精準科學的預測,可是現階段我國符合要求的執業精算師數量較少,無法滿足我國養老金會計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立足于資本市場經濟發展現狀逐步完善養老金會計,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與養老金會計處于有效銜接狀態,對其中的各項準則加以細化,包括“精算假設具體估算方法”、“信息披露要求”等,并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經驗,實現我國養老金會計準則與國際養老金會計準則的接軌。對于養老金會計數據無法在財務報告中呈現這一問題,信息使用者可以圍繞養老金設置單獨的信息報表,使用者根據自身需要對其數據做出如實填寫。此外,在核算方面設置“養老金資產”、“養老金負債”、“養老經費用賬戶”等獨立要素。
設定受益計劃可以先從綜合能力較強、經濟效益較好的銀行、鐵路等大型國有企業試行,在此基礎上借助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的信用加以評估,設置相關的信用評估指標,由人員結構穩定、發展前景良好、可持續經營能力強的企業進行強制執行。等到試行成功或者達到預期效果時,則可以將受益計劃推廣至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值得說明的是,在不成熟階段可以沿用傳統設定提存計劃方式實施養老金會計核算,并對工作固定性較強且年齡較大的老員工設置專門的受益養老金補充計劃,為其提供有效保障。
政府要發揮自身宏觀調控作用,加強對資本市場運行的規范化管理,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規定養老金會計的相關內容,為養老金會計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規范良好的制度氛圍,并確保各項數據的精準客觀。同時,在我國養老制度尚未健全的情況下,應通過逐步降低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的方式達到緩解養老壓力、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的目的,借助政策扶持鼓勵企業積極宣傳年金制度,促使養老個人賬戶朝著實賬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有效減低企業支付養老金的風險。
在人口老齡化進程深化的今天,養老金會計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構建一支高素質、強能力的會計從業人員隊伍,對養老金會計水平的提升、適應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則顯得極為必要。因此,加強對會計隊伍中高精尖人才特別是精算師是人才培養,是解決養老金會計問題的有效途徑。首先,會計從業人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跟隨時代發展形勢加強新理論、新技能的系統學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閱讀書籍、網絡搜集、培訓教育等方式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增加自身的會計知識儲備量。其次,政府要以詳盡指標的形式對會計從業人才素養做出明確說明,逐步提高行業人才準入標準,加強理論培育與實踐應用的緊密聯系,及時更新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題庫,并通過實踐操作環節的增設提高從業人員業務能力。最后,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鼓勵會計人才在精算領域內大膽創新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我國養老金會計面臨會計準則不成熟、受益計劃推廣難度大、會計準則可行性較差、執業精算師數量匱乏的問題。因此,若想有效提高養老金會計水平,確保養老金會計適應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形勢,則需要充分借鑒國內外改革經驗完善養老金會計準則,立足于現實情況選擇性地推廣設定受益計劃,并通過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執業精算師隊伍建設等途徑為養老金會計優化提供保障條件,推動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朝著完善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