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蕾
廣播記者作為廣播媒體新聞節目的主要生產者,對廣播媒體的長遠發展以及廣播新聞節目的整體收聽率起著巨大的作用,其綜合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廣播新聞節目的質量與播出效果,尤其在新媒體時代,面對媒介融合日益深入發展的浪潮,廣播新聞的傳播方式、收聽率、聽眾接收信息的習慣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因此,廣播記者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為了更好的發揮廣播記者新時期的工作職能,廣播媒體及其廣播記者需要進行一系列精準轉型,結合自身的客觀實際,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角色定位研究,最大化發揮廣播媒體的優勢,順應當今媒介發展形勢,做好轉型調整,從而更好地服務廣大社會受眾,促進廣播媒體的發展壯大。
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新媒體給廣播等傳統媒體帶來巨大的沖擊,傳統廣播媒體的聽眾數量明顯下滑,并且聽眾在接收廣播媒體所播出的信息時呈現出顯著的“即時性”“隨意性”以及“碎片化”的特點,瀏覽信息更喜歡關注標題和圖片,聽眾在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過程中越來越傾向于“快餐式”的新聞,這恰恰是廣播媒體的劣勢所在,因此,廣播媒體整體的收聽率也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對于廣播記者而言,如何提高廣播新聞的品質以及節目內容的內涵?需要廣大廣播記者一起認真思考,畢竟在新媒體的環境中,廣播記者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毋庸置疑,對于任何類型的媒體而言,播出獨家新聞都是其塑造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最好方法,尤其事關重大的獨家新聞更能引起受眾的強烈關注,所以,廣播記者也一直在千方百計地尋找獨家新聞的線索。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受眾通過各大新媒體平臺以及智能手機等新媒體工具,可以隨時隨地拍攝發生在身邊的各大新聞事件,在加上互聯網超強的傳播能力與傳播速度,不管什么內容的信息,只要一經諸如微信朋友圈、QQ、網絡論壇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后,立刻就能在社會受眾中廣泛傳播,可以說,如今國內外的重大新聞上一秒發生,下一秒就會被大家所知悉,這對廣播記者來說,搶獨家新聞幾乎變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除了要具備強大的硬實力外,還要有“千載難逢”的機遇,可見,新時期的廣播記者采寫獨家新聞的難度越來越大。
都說新媒體時代的受眾愈發難以“伺候”,如今廣播聽眾的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化,而且隨著聽眾的總體素質不斷提高,聽眾的收聽情趣與審美能力也在不停的變化與提高,對廣播新聞的內容、節目形式都有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所以,廣播記者要圍繞“聽眾”的核心信息需求,創新廣播新聞的采寫技巧,增強廣播新聞的內涵,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各樣的多媒體工具,比如無人機航拍等技術,盡量讓采寫出來的廣播新聞受到聽眾的喜愛,在這種形勢下,廣播記者更加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否則就不能勝任新時代廣播記者的崗位職責,這無疑給廣播記者的新聞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
為了更好適應新時期媒介融合發展的趨勢,廣播記者重新對角色進行系統性定位思考,轉換傳統廣播記者的工作思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在重新定位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廣播記者的工作效率。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媒介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注重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不斷取長補短,廣播記者當然也要順應這種趨勢,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及所在電臺的定位戰略,積極思變,尋找最適合發揮自己優勢的所在,對記者角色進行科學提升,掌握更多的技能,力爭做一名新時期更加全面的廣播記者,然而,不少廣播記者“心大”,刻意追求角色的“大而全”,恨不得什么都要參與進去,往往卻忽視了自身的特色,反而不利于發揮自身的長處,此外,這種盲目追求的心態還能對其他同事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影響團隊的合作與團結,因此,廣播記者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客觀實際,“量身定制”,做出最適合新時期廣播媒體發展趨勢的合理定位。
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在很多環節比廣播等傳統媒體更能受到廣大受眾的青睞,畢竟受眾通過新媒體渠道更能自主的收看各種新聞和娛樂節目,廣播媒體單向傳播的模式在新時期是一個需要改變的“短板”,可以說,新媒體的優勢是需要傳統媒體好好利用的,廣播記者在定位研究的過程中,要知道新媒體的特質,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為今后的轉型升級明確方向,如果忽視新媒體的特質,勢必會跟不上新媒體時代媒介發展的步伐,也把控不準新時期受眾的真正需求,長期下去勢必影響廣播媒體的社會威望以及廣播記者的職業發展。
通常廣播記者其實最主要工作就是為廣播媒體采寫大量的廣播新聞稿件,其工作職責相對比較單一,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體加劇了媒介市場的競爭,也讓受眾的信息需求發生根本改變,再加上廣播媒體行業本身也在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和完善,在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傳統“單一型”廣播記者越來越難以滿足新時期廣播媒體的需求,廣播記者只有轉型升級,切實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在競爭愈發白熱化的媒介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全能型”廣播記者運用而生,并迅速走紅,成為當今各大廣播媒體爭相搶奪的高素質新聞人才,所謂“全能型”廣播記者是指除了精通傳統記者新聞的采寫技巧外,還具備熟練運用各種多媒體的能力以及能夠勝任廣播編輯、制作人、主播等多個工作職位,通俗點講就是能“身兼多職”。
廣播記者需要正視新媒體的絕對優勢,不能抵制新媒體,而是要靈活借助新媒體的各種資源優勢強化廣播媒體的優勢,所以,廣播記者在進行定位研究時要將廣播媒體納入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規律下,順應新媒體時代的潮流,圍繞“聽眾”,以滿足受眾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為轉型升級、角色定位的出發點,否則,會容易導致廣播記者定位出現偏差,從而拉開廣播媒體與聽眾的心理距離,不利于忠實收聽群體的穩定。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媒介之間也是如此,廣播記者在媒介發展的新時期,一定要用全球視野看待廣播媒體以及新媒體的發展,在進行自身定位過程時,要結合全球媒體發展的大勢,學習更多先進的媒體理念和新聞采寫技巧,提高新聞敏感性,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挖掘更多新穎、重大的新聞線索,盡可能增強新聞的內涵,還要具備對重大新聞進行評論的能力,滿足聽眾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廣播記者在媒介融合發展的環境下,要注重與廣大社會聽眾的互動交流,如今聽眾參與廣播媒體活動的意愿明顯強烈,聽眾不再滿足于被動收聽廣播媒體報道的信息,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有效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廣播記者要及時開通個人微信、微博等賬號,廣播新聞節目中也要實時開通電話熱線,尤其在報道重大新聞事件時,鼓勵聽眾積極參與到新聞報道中來,不但有利于體現出聽眾的主體地位,還給廣播記者開拓了新聞線索的來源渠道。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廣播媒體面對新媒體帶來的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廣播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潮流趨勢需要進一步深入,借助新媒體更好地發揮出廣播媒體的絕對優勢,廣播記者要以實際行動促進廣播媒體與新媒體全方位的融合發展,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觀念,做好自身定位分析,從而為廣大聽眾提供更多優質的廣播新聞作品,更好地滿足聽眾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發揮廣播媒體作為社會傳統主流媒體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