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群
目前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互聯網獲取相關的知識,雖然在傳播速度和內容量上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優點,但是網絡中所富含的各種負面因素也正在潛移默化地腐蝕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
網絡負面新聞,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網絡上新聞媒體通過視頻和文字的形式對消極的事件所進行的新聞報道,通常都會帶來多數人的內心恐慌,對于社會安定非常不利。網絡發展的便捷性使得負面新聞影響力和波及范圍更廣,借助新媒體進行新聞信息傳播可以在短時間內輻射很大的范圍,其影響范圍在時間和空間上空前延伸,輿論影響力大[1]。網絡使得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利,很多私人的信息網站等媒體平臺在發布新聞的過程中很可能將事件中的負面因素無限放大,而且其發布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審查和審核,難以進行統一的管理,這就算很大程度上使得網絡負面新聞多如牛毛。除此之外,互聯網作為舶來品,雖然能夠帶來非常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交流方式,但也使得多國的文化沖突愈加明顯,很多大學生在其中處于迷茫的狀態,甚至接受了網絡中對西方文化的美化,刻意丑化中方文化,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傾向于歐美文化。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很多負面事件,適當的了解生活中的負面問題,有利于學生都會規避風險,正確的認識社會,增強受挫折能力,進而更好的安排生活和學習[2]。但是,在網絡中也存在著很多虛假的負面新聞,目的就在于引起人們的恐慌,達到銷售某種產品或者增加關注度的情況,被稱為“虛構的負面新聞”以下就主要對這種情況作出分析,虛構網絡負面新聞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比較低,大多數負面新聞都是虛構出來的,目的就在于博人眼球,大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不深,難以有效的甄別其中的錯誤信息,誤認為社會中都是負面的信息,失去生活的信心和熱情。第二,網絡新聞的信息操縱性強,為了提升事件的關注度,新聞工作者常常會把其中的負面因素進行擴大,對事件的片面報道嚴重動搖了新聞的客觀性。第三,負面新聞因為具有較強的獵奇性,西本身所具有的沖突提高了新聞所具有的價值,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這樣就會使新聞媒體對類型性視界進行重復報道,營造出事件頻發的情形。
在大多數高校都是通過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價值觀,但是隨著網絡負面信息的頻發,使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質疑。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出現,使得知識的傳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對各種文化進行學習和了解,這使得學生所面臨的視野和思維都非常的廣闊,雖然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外來事物,凸顯自己的個性;但是也會使得學生帶著質疑的心理學習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就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難以進行開展[3]。而且目前所采取的單一式價值觀教育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學生非常容易就會被負面新聞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帶著走,對于學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也非常不利。
我國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并期望能夠幫助大學生創造更有價值的人生。人生價值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與其自身的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學生在幼年時期都具有較好素質教養,大學之后自我意識的覺醒,其對于社會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在網絡上接觸過多的負面新聞,非常容易對自身的價值觀產生扭曲。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時期,如果不能對負面新聞進行正確的認識,就難以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我自身的社會責任,那么他們的人生就會缺乏導向,在遇見困難的時候就會怨天尤人,弱化自身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4]。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很多負面問題,在遇見負面問題的時候,要能夠對其進行正確的認識,如果一味的采取逃避的態度,不但不會使負面情緒消失,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
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信息傳播無處不在。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在很多時候對于負面新聞我們難以避免的需要接受,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自然會形成各種各樣的關系;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這也是人與社會關系直接而具體的體現。大學生過多的接觸負面新聞時,負面新聞中所含有的價值導向非常容易使學生失去理性,在遇見生活中的問題時,就會有很多過激的反應。如果高校能夠對相應的負面新聞進行正確的疏導,使學生對其進行正確認識,透過負面新聞中的過激情緒,研究其中的社會問題,就會對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有效率的進行提升,進而幫助大學生建立更好的價值觀,在積極進取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獲得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提高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
負面新聞不僅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大,嚴重的話甚至會可能導致群體事件。為了更好地引導新聞的處理,需要能夠客觀理性的對負面新聞進行處理。只有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宏觀調控新聞管理,才能與積極的態度對負面行為進行規制,以免其中的過激情緒影響到大眾。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需要全面的對負面新聞進行限制,負面新聞有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社會的現實狀況,并有針對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負面新聞,既要能夠限制其中的過激情緒,又要能夠積極地披露社會中的陰暗信息,使違法亂紀的行為在陽光下得到審判。那么政府就應該對相應的負面新聞進行主動出擊,對相關新聞所涉及到的真實信息進行全面公開,保證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同時,倡導正確的理解和處理方式,避免發生以訛傳訛引發恐慌的情形,將群體性危險事件發生的幾率降低到最小,保證大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進行成長[5]。
大學生處于互聯網生活之中,媒體新聞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避免負面新聞帶來的不良影響,首先就需要改變新聞行業的大環境做起。媒體的信息分析能力對負面新聞中所折射出的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加強對新聞媒體綜合素質得提升,才能將負面新聞中的不良作用降低到最小。新聞媒體行業要能夠加強自律,積極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糾正負面新聞必然帶來負面影響的錯誤想法,從多個角度對事件的性質進行思考,用合適的表現手法對負面新聞進行陳述的過程中,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的話才能更好的對負面新聞的正功能進行挖掘和傳播。
大多數高校在開展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刻意忽略社會中的負面新聞,這就會使大學生難以正確處理和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負面情緒和事件。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引入負面新聞剖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負面新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校讓我能夠對負面新聞進行全面的剖析,并積極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處理社會中所存在的負面新聞。相關教師也要能夠轉變自己以往的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負面新聞進行客觀和準確的全面分析,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中的不良信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觀念。
總而言之,負面新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有利有弊,在開展大學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能夠對負面新聞進行正確的分析,避免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進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為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