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穎
新聞短視頻因為其時長比較短,所以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資訊表達清楚,就需要精簡的將主要內容呈現出來。另外,網絡環境的節奏較快,氛圍較輕松,作為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聞短視頻,自然也要適應互聯網的傳播習慣,給受眾提供一些快節奏的資訊,以便滿足受眾快速獲取信息的需求。所以短視頻傳播平臺上,為受眾呈現的是一個又一個節奏明快的資訊快餐,思路清晰,敘述簡潔,觀看體驗非常直觀。
網絡媒體自出現以來,就因其傳播內容不夠高端而飽受爭議。新聞短視頻也是一樣。網絡新媒體跟書面傳播媒介相比,在深度上確實有著遙遠的距離。書面媒介可以讓讀者反復咀嚼,比如一句話沒有看懂,可以反復多次的閱讀和理解,直到看懂為止,因此書面媒介適合傳播一些有深度的、相對比較難懂的內容;相反,視頻類媒體因為其轉瞬即逝的特點,所有的內容都是按照確定的節奏和速度傳播的。
短視頻的時長限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僅僅在幾分鐘的時間內,既要說清楚事情,又要挖掘其深度,顯然是很難做到的。“快餐往往缺乏營養”,也是一個大家都懂的道理。再說新聞短視頻面對的受眾群體。在報紙剛變成一種大眾傳播媒介的時候,面對的受眾大多數屬于社會上的精英階層,所以紙媒上的新聞內容也自然深刻高品質一些;而現如今的網絡媒體是以廣泛的受眾起步的,因此網絡媒體上的新聞內容大多淺顯易懂。
最后一個原因是網絡大環境的影響。在輕松的網絡環境里,大多數人是抱著休閑娛樂的心情去獲取信息的,極少數受眾會抱著認真學習的心態。在這種情況下,晦澀難懂的表達和說教性的言論只會讓受眾感到更加疲憊而退出觀看,只有淺顯易懂的內容才能滿足受眾休閑輕松的收受需求。
碎片化是網絡新媒體傳播內容的普遍特點。因為網絡新媒體是極其追求速度的,甚至可以說,網絡新媒體就是靠及時傳播信息而發家致富的。及時傳播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網絡新聞為了爭取速度有一點就發一點,使新聞內容碎片化和缺少關聯。新聞文本如此,新聞短視頻更是如此,不僅要追求速度,還要顧及視頻時長。在短時間內,往往只能從一些小的側面反映問題,無法面面俱到,也很難做到整體地有深度地呈現。而視頻相比于文字,更加難以加工和整合。制作后的成品就更難添加和更改,所以只能以碎片化的形式一點一點展示。
雖然質量精良的專業新聞短視頻在制作上需要技術和能力要求,但是現在大多數平民化短視頻平臺,比如秒拍、抖音等,都有較為簡易的制作短視頻的方法。只要點擊拍攝功能,就能隨時隨地錄制一些簡短的場景,然后選擇發布功能,就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傳播。廣大互聯網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在這樣的背景下,移動終端上的新聞短視頻就有了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取材貼近生活。另一方面,生活中的一些新聞內容往往比較簡單淺顯,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和挖掘。過去常用“誰家的狗三條腿”這樣的事來比喻一些生活中的小新聞,如今對于這樣一些生活題材類的小新聞,短視頻既能直觀明了的展示出現場的狀況,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消息傳播出去。
互聯網思維向來以活潑和豐富著稱。在互聯網輕松寬廣的環境下,總是會誕生各種新奇的事物和想法,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無限新的可能。新聞在傳統媒體時代的模式是比較固定的,形式也是比較單一的。不論是紙媒時代的消息,還是電視上的《新聞聯播》,都有著很固定的制作模式和表達方式,以至于人們甚至可以戲謔的總結出一套《新聞聯播》的主持稿。而網絡新媒體的情況就大不一樣。新媒體的崛起就是因為它花樣百出的資訊傳播方式和不循規蹈矩的表達方式。網絡新聞在寫作手法上沒有傳統媒體那么嚴格的格式要求,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所以新聞短視頻的文稿也可以做的多種多樣,而不是拘泥于傳統媒體的5W模式,循規蹈矩、毫無新意可言。另外,視頻的表達本身就比較活潑生動,在畫面的選擇上,有更強的生活氣息。文稿的搭配上,也會因為要配合畫面里的一些生活類的小場景而相應的更加生動有趣。所以新聞短視頻在制作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無論是在畫面的選擇上還是文稿的配合上,相對于傳統媒體的表達方式都更加靈活。上文提到互聯網環境的新奇和輕松也使新聞短視頻的表達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比如時間順序上的靈活多樣:可以先從一兩個小細節鏡頭入手,也可以按照事情發生的正常順序入手,也可以插入一些類比鏡頭引出話題。甚至很多時候新聞短視頻就是一段幾十秒鐘的沒有經過什么加工的視頻片段。只要內容包含值得傳播的信息,就可以創造出很好的傳播效果。
海量信息帶來的副作用,就是信息的重復率過高。傳播者變多,大家都可以把看到的一些事情拍成短視頻發布出去。比如廣場上一條狗咬了人,旁邊的人都可以拿起手機,拍攝下這一幕并且進行傳播。但是這么多人發布出去的內容都是沒有經過精心制作和加工的,大多數視頻都停留在還原現場的層面上。所以當我們希望了解相關信息時,可以搜到很多相同的畫面,卻難以找到其他相關方面的反映,我們想要關注的一些側面無法呈現。新聞短視頻正面臨著這樣的窘境。碎片化、同質化的短視頻,總是給大眾呈現出大量不完整的相似的信息,甚至造成信息污染,這是新聞短視頻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網絡環境里,海量的信息、豐富的資源,吸引人注意力的內容形形色色、應接不暇。在注意力成為一種奢侈品的時代,顯然誰吸引了注意力誰就擁有了市場。網絡新聞也不得不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不遺余力。面臨這么多的選擇,人們自然是會青睞那些最能滿足自己需求的信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上網都是想要在輕松愉快的網絡環境中尋求放松和休閑,想通過短視頻學習的人是少數。所以,人之本能在這種情況下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本能的驅動下,人們往往會選擇那些獵奇的、低俗的信息,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最低級的趣味心理。因為這種需求的存在,新聞短視頻總是會找一些噱頭作為吸引大眾眼球的工具,比如色情的、暴力的內容。同時,短視頻平臺已經采用算法推送的方式,點擊越多的內容就越容易出現。這樣一來,算法推送就對短視頻平臺整體惡性循環式的低俗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新聞短視頻作為洪流中的浪潮也難免受到影響。無論是從選材上,還是文稿的編輯上,還是畫面的呈現上,都顯現出偏低俗化的傾向。這在快節奏的網絡資訊環境中,無疑是對社會進步有著很大危害的。
網絡新聞的及時海量讓新媒體異軍突起,并席卷了整個新聞事業。但是因為網絡信息系統太多龐雜,信息量過大,傳受的交互性越來越強,以至于傳播群體魚龍混雜。這樣的傳播結構自然也就無法保證新聞短視頻內容的質量,內容低俗、淺薄、消極、甚至很多虛假的消息也被制作成視頻傳播。更可怕的是,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可能會斷章取義,將一些視頻片段發布上去,配上一些混淆視聽的文字,完全扭曲了事實真相。由于視頻的展現形式使大家都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所以很容易上當受騙。網絡上的消息和新聞如大海中的水滴,以至于網絡監管和消息篩選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不實信息和低質量信息的大量出現,使得新聞短視頻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在這個“眼見不一定為實”的年代,即便是視頻也可以作假,再加上短視頻平臺也越來越多,水平良莠不齊,大多數的短視頻平臺都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這種消極的情況長期下去,自然就使新聞短視頻的權威性大打折扣,人們對新媒體短視頻的內容信任程度日益降低。在這個層面上講,傳統媒體還是保留著較好的權威性和信賴度。比如雖然人民網也常常發布一些新聞短視頻,但是其正式程度和權威性就不如《人民日報》的文字報道。傳播新聞需要公信力,新聞短視頻要想煥發更持久的生命力,承擔更重大的傳播責任,在改善公信力上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