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爽,趙 亮,周維莉
(長江師范學院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重慶 408100)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作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主干專業基礎課之一,一直是土木工程、設備專業的首選課程。“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的學習,同時也為建筑CAD、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建筑施工技術等后續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的學習,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們對于三維形體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繪制和閱讀本專業工程圖紙的技能,此外還要求學生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圖標準等有一定的了解。
2019-0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此次綱領性文件的出臺為當代的教育事業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作為建筑工程類的專業基礎課,也有著迫切的改革需求,結合此次國家出臺的政策,同時結合土木大類自身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從教材大綱、教學方式、教學思路等方面出發,抓住機遇,落實政策,提出適應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本校“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采用的是王強等主編的《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第三版。“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共安排了48 個課時,全部為課堂教學。由于內容多、任務重、課時少,課堂教學可以將知識結構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包括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投影的基礎知識、點線面的投影、立體的投影,這部分的主要教學重點及難點是培養學生理解三面投影體系,熟練掌握直線及平面的投影特性、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的投影特點和做圖方法,了解投影變換的相關內容;另外一部分包括標高投影、軸側圖、建筑形體的表達方法、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路橋施工圖,這部分的主要教學重點在于建筑形體的表達方法,掌握剖面圖及斷面圖的形成,了解軸側投影的繪制方法、掌握點線面及立體幾何圖形的標高投影的表示方法、建筑平立剖面圖的圖示方法、結構構件圖基礎圖的圖示方法、水暖電專業施工圖的圖示方法、道路橋梁及涵洞的圖示方法。
從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部分是全書的重點及難點,尤其是點線面的投影方法,是后面的章節的基礎。有了對于點線面的投影規律的基本認知,才能較好理解后面形體的表達方法,有了對形體平面、斷面、剖面圖的認識、標高投影的簡單知識,才能輕松學習關于建筑、結構、設備、橋涵施工圖的部分。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作為每個學生必須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學分高,課程難是這門課程的特點。由于教授對象為大一新生,經歷了6月高考、9月軍訓,原有的學習習慣很難繼續保存下來,加之剛入大學,課堂知識講授與高中授課差別極大,大學授課節奏快,主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因此每節課知識要點極多,高中授課節奏慢,為了學生能聽懂,經常將一個重點反復講、反復練,課時也較大學課程多很多,所以,大一學生對這門課程經常表現出前期跟不上,后期理解困難的問題。加之純粹課堂授課,重點難點多,知識點集中,枯燥無趣,沒有大量的鞏固練習,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可以從多方面著手,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講授和問答的環節,課下多布置相關訓練,將學到的知識迅速轉化吸收。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目標為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閱讀和繪制工程圖樣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繪制工程圖樣的技能,為后續其他課程的學習、專業技能的學習、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2]。但反觀當代建筑行業設計中,各大設計院、施工監理單位都以CAD制圖軟件為基礎,同時還在培訓各個專業的設計師熟悉BIM軟件畫法,手工傳統制圖基本已完全告別舞臺,所以從基礎的教學目標著手,對“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進行改革。將以前培養繪制和閱讀建筑、土木、設備專業施工圖紙的能力,慢慢轉變為培養閱讀各個專業施工圖紙的能力,將培養繪圖技能慢慢轉變為了解BIM、CAD 等軟件的入門知識,弱化培養其手工繪圖的方法,將手工繪圖轉變為了解內容。
2019-02 頒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中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長期戰略規劃,它與《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共同構成了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十大戰略任務、三大保障措施。在此良好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也應從政策中尋找新的出發點,應用在當前的教學當中。“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的教學方法改革策略具體如下。
要優化教學方式。可以建立QQ 群,每節課前提醒學生們下節課需要提前預習的內容,讓學生們心里對知識有所熟悉,教的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看書的情況,查漏補缺。上課過程中,抓緊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前10 min 復習重點及講授新課重點難點,讓學生們對課程有一定的連貫性,同時也對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所了解,雖然無法保證45 min 注意力都集中,但起碼可以確保將重難點時,學生心里有所準備,可以認真聽講。
要加強教學管理,培養其創新能力。乘著“中國教育現代化”這艘快船,順應新形勢,完善之前的教育質量體系,從教材開始,選擇適應時代的“十三五”新版教材,了解最新的教育及專業知識動態,同時認真編寫教案、課件,課后及時總結歸納,將教學管理應用于自身及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課堂授課聯系實際,啟發學生多思考,多觀察,不僅僅局限于這門課程的期末成績,而是要真正扎扎實實學好這門課。
完善課后作業輔導。由于“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知識點繁雜,不經過大量相關練習,無法真正理解、融會貫通,因此每節課課上、課后均布置一定量的練習題,對學生們當天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訓練,下節課可以在學生課堂反應不熱烈不積極的時候拿出來進行討論,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熟悉了知識點,讓每個學生不止單單聽課,也時刻準備著回答問題,有一定的緊張感和緊迫感,加速學生對課上重點知識的消化程度。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現在推出的“雨課堂”及“學習通”教學軟件,里邊有在線簽到,隨機點名回答問題,學生還可以隨時在群聊里提出問題,可以說是完全將傳統的授課方式完全變形,豐富的軟件內容讓學生們上課不再無聊,將學生直接拉入課堂之中,讓學生覺得上課有趣,即使有些聽不懂,還可以隨時翻看前面的PPT,或者匿名彈幕提問,或者群聊提問,極大地增強了講與學的互動性,是今后授課的一種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