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 753000)
對退休人員管理工作屬于一項較為長期性的復雜工作。在進行管理時,企業管理者要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管理中的問題,建立相應的退休人員管理體系,不斷加強管理的力度,提高對退休人員管理工作的認識。同時企業還需要注意加大對退休離職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為其創造良好的退休生活環境。
第一,可以降低企業負擔。目前部分國有企業正在推行“社會化”模式,即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管理逐步納入社會化,國企員工家屬都可以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隨著退休人數的增加,國企的負擔也在逐漸增長。通過加強退休人員管理,可以解決國企員工的養老問題,有效緩解國企壓力;第二,提高管理服務質量。受到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部分國企在職員工待遇沒有退休人員經濟待遇高,造成在職員工工作積極性下降,服務質量降低。通過加強國企退休人員管理,可以提高在職員工的滿意度,使管理服務質量得到提高。
企業在進行管理時如果行動的步調存在不一致問題,就容易發生一些較為偏激的行為。一般來說,多數的企業退休人員可以在離職退休后過好退休生活。但依舊存在極少部分人在退休后,未能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進而導致產生步調不一致現象,甚至會出現特殊的想法、不滿等負面情緒,不僅不通過合理渠道進行反映,而且還通過他人和子女等散播負面情緒和言論,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秩序。
我國目前進入老齡化社會,退休職工人數逐年增加,空巢老人數量呈大幅上升趨勢,老年人社會服務的需求迅速膨脹。但是由于社會轉型、政府職能轉變、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許多為老服務也都存在發展緩慢的問題,難以滿足龐大的老年人群,特別是增長迅速的“空巢老人”、高齡和帶病老人的服務需求。加之我國社會保險體系處于發展階段,還沒有足夠的保障能力,養老保障的負擔日趨沉重,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國家和社會高度關注,一起幫單位承擔,緩解管理服務的難度。
近年來,我國諸多企業在事實退休人員管理工作時,都會面臨著一些問題,導致一些服務于退休人員的政策難以實施,甚至影響了退休管理工作的進行,導致部分企業人員在退休后,不能適應社會中的各方面的發展變化。
做好基礎工作是提高退休人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新時期背景下,各企業單位需要做好基礎工作,了解退休員工的生活需求,使退休人員可以配合企業工作加快管理工作的落實速度。例如,某地方政府在基礎工作安排方面,主要圍繞硬軟件設施建立、服務人員配置兩方面進行。在進行硬軟件設施建立方面,該地方政府深入了解管轄區內,社會勞動保障事務所內部的硬軟件配置情況,更換落后的設施,提高社會勞動保障事務所的工作效率;在服務人員配置方面,該地方政府從機構抽調人員,抽調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和目前企業退休員工進行座談,了解目前退休員工的基本情況。該地方政府在座談會上向退休員工分發表格,員工按照表格提示填寫基本信息,將收集信息進行數據化管理,使政府可以了解目前離退休員工主要分布的居住地,方便后續制定政策進行管理。
政府部門要在調查剖析、實踐探究等過程中把握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推進各層次問題,深化完善構建的社會化管理制度體系,在發揮自身各方面職能過程中對國有企業進行針對性指導,結合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中呈現的問題,比如,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尤其是敏感性問題,養老待遇、醫療報銷待遇、社會事業管理等,科學完善已構建的社會化管理制度,在明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崗位工作人員職責的過程中規范社會化管理各項業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在政策法規、制度體系協同作用下,科學處理社會化管理現實問題,在集中服務中統一管理區域退休人員。在此基礎上,地區政府部門要加強和國有企業之間的聯系,在資源整合、應用中共同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針對社區實際情況,科學規劃的同時結合退休人員需求與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為退休人員提供良好的社會化服務,降低其對企業的依賴程度,主動融入到社會化管理中。
在很長的時間范圍之內,企業的退休工作人員是由企業負責進行管理的,也是由企業給他們提供相關服務。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之下,退休人員和企業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也促進了企業情結的產生。企業情結產生在一定歷史條件之下,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全消失,也不會因為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出現完全消散。還有一部分工作仍然要在企業管理之下開展,還需要結合相關規定由企業負責管理,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不管不問。在企業和社區辦理人員移交工作時,需要在有關規章制度當中明確給出企業要擔當的責任。除此以外,要積極推薦國家醫保制度改革工作,加快企業年金制度的制定和落實速度,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創造條件,把一部分工作從企業當中獨立出來,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給廣大退休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做好新形勢下退休工作,提供高效優質信息化的管理與服務。礦調院充分利用計算機建立了一套包含基礎信息(退休人員信息、遺屬信息等、各類工作底稿等)、黨建資料(黨員花名冊、活動資料、退休工作簡報、黨費收繳明細、黨支部學習表、學習心得、征文等)、慰問幫扶資料(困難職工檔案、大病醫療救助檔案、異地走訪慰問資料、住院人員信息、去世人員信息等)、文體活動資料(活動安排表、實施方案、精彩瞬間照片、比賽規則、獎品發放單、各類通知等)、體檢資料(個人健康檔案、實施方案、溫馨提示、乘車安排、體檢情況說明等)、其他資料等六大類百余份電子信息數據庫;利用現代網絡社交平臺建立微信群、QQ群,為退休人員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利用新通訊技術手段,將退休人員納入該院OA辦公系統發送短信通知。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工作,讓退休人員“老有所安”。
需要企業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力度和相關管理人才的隊伍建設。在對企業退休人員的服務投入活動設施時,可以根據人員的數量,按照人均水平來建設活動場地,安置健身設備,為退休人員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動場所,從而保證退休人員對活動設施的需求。另外,企業還需要對從事退休人員管路工作的人才管理隊伍進行完善,使其滿足企業退休管理工作對人才的需求。
在進行社會管理服務時,管理部門需要明確服務對象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使離退休員工的社區歸屬感加強。例如,某管理部門為方便退休人員辦事在服務窗口配備了老花鏡和擴音器;在事務所大廳等待區配置了報紙、書刊,使離退休員工等待期間不再煩悶。管理部門可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了解目前退休員工的生活狀況,將行動不便和獨居老人居住地址進行統計,在居住社區建立家庭服務站,為其提供社工服務。管理部門借助網絡平臺構建離退休員工的健康檔案,將管轄區域內離退休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共享,了解所有離退休員工目前的健康狀況。除此之外,該當地政府投入資金建立社區活動室,豐富離退休員工的日常生活。通過細化社會管理服務,不僅可以提高社會服務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離退休員工的文體活動水平。
企業退休人員雖然不再擔當著企業的崗位職責,但是他們給企業運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此在退休之后應該獲得良好的養老保障,安享晚年和退休后的生活。針對退休人員實施社會化管理服務就是解決退休人員退休后生活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在企業退休人員數量逐步增長的背景下,更是要對退休人員實施全面有序的社會化管理服務,為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實現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