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長沙 410000)
當前,全域旅游在我國各個地區深入開展,在供給側的改革大背景下,我國旅游產業處于重要的轉型和升級階段,要促進全域旅游的發展,需要做好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高職院校是復合型導游的培育搖籃,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對于導游人才的培養需要積極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創新方法,與旅游產業發展相對接,提高人才教育質量。
全域旅游對于導游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在全域旅游的推進下,旅游模式從傳統的觀光游變為了休閑度假游,導游人員需要關注游客的舒適感和愉悅感,從細節著手,同時,全域旅游不同于以往的區域旅游,是將多個景點和地區整合串聯起來,對導游從業者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導游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導游技能,還要了解城市規劃、工業生產、農業種植等方面的技能方可滿足游客需求。就當前的導游人才培育模式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很難滿足全域旅游對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人才培育理念滯后,全域旅游是對相關產業、生態環境規劃、環境公共服務的整合,要求導游具備扎實的景點講解能力和組織能力,具備完善的技能。但是,在當前導游人才的培育目標上,還沒有以全域旅游為導向做出改變,在課程內容上,也是以理論技能傳授為主,過于關注證書的通過率,導致學生獲取的知識內容狹窄。在實訓模式上,也存在弊端,學生的互動參與性不高,對于實踐知識也是被動接受,這種實訓形式很難讓學生真正有所得。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導游人才培養方案需要以產業結構出發來進行靈活調整,關注學生的能力、知識和素質結構,實現人才培養和全域旅游的無縫對接,讓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能夠直接與產業無縫銜接,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規劃人才、研究人才、教育人才、營銷人才和職業經理人。在課程內容的調整上,需要立足于區域旅游產業發展,設置鄉村旅游、定制旅游、策劃度假旅游、旅游運營等課程內容。并增加與民宿相關的知識體系,開發“旅游+”“互聯網+”課程,根據當地企業的需求對教學內容做出重構。在課程類型上,包括專業技術基礎、職業素質、崗位職業技能、個人發展需求幾個不同的模塊,其中,個人發展需求是以選修為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
全域旅游將各項產業深度融合起來,旅游也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導游人才的培養上,需要深入推行產教融合,拓展人才培養渠道,提高導游的綜合素養,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在“旅游+工業化”模式中,要求導游既要掌握基礎知識,也要掌握工業裝備制造等相關內容;在“旅游+農業”模式中,要求導游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知曉生態化農業的內容。全域旅游的內容和范圍遠遠超越了以往的游、住、購、娛、行,更多的是多種領域的全面融合,要讓學生能夠適應全域旅游的要求,他們還要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創新意識、策劃能力和運營能力,根據游客的需求來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基于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入推行產教融合,拓展現有合作企業的深度和廣度,加強與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的合作,對于合作企業,予以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并從實訓模式、實訓內容和師資團隊上進行改革,實現產學研之間的一體化發展。此外,加強學校、合作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通過“教研活動”“專題講座”等方式,促進校園、企業之間的人才交流,開設關于“旅游教學評估”“導游課程改革”“旅游資源建設”“導游人才研究”等方面的課題研究,校園與企業之間相互學習,共享智慧,共同為導游人才軟實力的提升提供服務。
全域旅游產業需要的導游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服務能力。為了提高導游的服務能力,需要在導游教學內容中融入“六新”的理念,即新的合作觀、新的發展觀、新的服務觀、新的合作觀、新的市場觀,實現旅游點、線、面之間的協同發展,打破單一教學內容的限制,促進區域、社會、旅游之間的共生發展。對此,要將導游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融合起來,構建專業群,設置層次化的教學內容,全程重點落實人才服務意識的培養,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工作崗位來新增自駕游等自助游內容,引導學生產生主客一體化的意識,讓他們能夠在工作過程中用熱情周到的態度來為游客提供服務。
全域旅游是以區域經濟建設作為目標,實現了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整合,能夠有效協調社會、經濟、自然之間的關系,是旅游業的重要發展導向。在全域旅游模式中,人才是一個核心內容,對于導游人才的培養,需要基于全域旅游來出發,合理設置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產教融合模式,將各項資源融合起來,為全域旅游的發展提供高素質、高質量的導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