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文昌小學,哈爾濱 150000)
教師不僅是文化火種的傳播者,還是靈魂的塑造者和傳承民族精神的使者。小學教師應努力讓孩子們在小學時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將懵懂無知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健康人格、優良素質,能夠斷美丑,分善惡的少年,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
小學生心理和生理都沒有發育成熟,需要我們正確的引導,隨著經濟發展,國民的文化娛樂水平也在提高,但我們的道德素質教育沒有跟上時代要求。小學生心里面英雄絕大多數是西方世界的動漫英雄,超人、蜘蛛俠、變形金剛等,崇尚暴力的個人英雄主義。那些為了國家利益,犧牲自我,精忠報國的英雄人物和事跡知之甚少,愛國情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發呢?筆者的方法是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機。如認真抓好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及國旗下宣講,高唱國歌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開展主題班會,聘請軍隊教官進行軍訓,鼓勵學生收集材料,宣講愛國故事,讓學生認識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英雄用鮮血換來的,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要懂得感恩與回報。抓住突發愛國事件的新聞時效性,例如在班會里對今年三月末為撲滅四川涼山木里森林火災犧牲的30名森林消防指戰員烈士,開展讀報紙、看視頻為烈士默哀、敬禮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英雄的感人事跡,激發學生學英雄,愛英雄,敬英雄的情感。在清明節帶領學生到東北烈士陵園,瞻仰烈士墓,學習烈士事跡,敬獻花圈,在烈士公墓前,宣講愛國誓言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大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熱情。
現在社會發展較快,在教育上重視智育,忽視德育教育情況嚴重。市場經濟造成家長的拜金主義思想,又傳導給子女,促成小學生的道德缺失。教師應立足“以人為本,德育當先”原則,積極投身德育教育工作,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飛的更高、更遠。為了規范學生的言行,筆者和學生一起學習《弟子規》,在引導學生背誦時,讓孩子知道應有的規矩,在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中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其目的在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誠敬的態度,形成仁愛的品格。《弟子規》的語言風格簡明并有深刻內涵。言語的疏導性強,讓小學生認知道德理論知識,明白人生的道理,達到很好的道德啟蒙作用。“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須愛”,這些經典語言在早課前,先朗讀,后背頌。為學生解讀文章里的故事,讓其逐漸領會文章要旨。開展《弟子規》知識競賽,辯論會和表演《弟子規》中小故事等專題活動,觀看《百家講壇》關于《弟子規》的名家講座,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師應具備積極向上勤奮進取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為朝夕相處的學生起到表率作用。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管理每一名學生的行為準則,堅持不懈地抓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范教育,為學生們成為具有高尚品格的公民打造良好基礎。
教師在日常教育生活中要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以潤物細無聲的精神,在學生面前做好道德文明表率。在這一方面筆者深有體會,這學期筆者新接個班,這個班存在亂丟紙屑、果皮雜物的壞習慣,雖多次強調,但收效甚微。一次午休后,筆者走進班級上課,看到地面上扔了許多紙屑還有喝過的飲料、奶瓶。筆者沒有說教,默默地撿起垃圾,班級漸漸的安靜下來,學生驚訝的看著筆者,然后也紛紛撿起身邊的垃圾,放進垃圾桶里。地面一下子變得整潔了,筆者打開教室的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看著學生稚嫩的小臉,筆者說:“大家看我們的教室多干凈整潔,坐在這里我們學習心情多愉快呀。以后我們自覺保持衛生,每星期選出一個衛生小標兵,在光榮榜上得一個大紅花。”從此以后,學生們在筆者的引導教育下,都能很好約束自己,教室一直保持的很整潔,這就是以身作則產生的榜樣力量。
學生在學校期間,僅僅依靠老師的教育、宣傳是不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呱呱墜地,朦朧睜眼,呀呀學語,蹣跚而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在模仿家長的舉止,家長的示范作用,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觀念的塑造,起到決定性作用。加強同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爭取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對于個別學生不道德行為,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向家長真實反映學生在校情況,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校外表現。既要尊重家長,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社會實踐是個大平臺,讓道德教育走進現實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道德教育。傳統道德教育是狹隘的課堂式說教,將施教的場所僅僅局限于教室,效果不甚理想。道德教育要以社會現實為基礎,讓學生以學校家庭生活為平臺,親身體驗生活知識和技能,例如:參加學校組織的小交警活動,宣講基本的交通規則,了解常見的交通標志,使學生在實踐中樹立遵章守紀的品德。假期隨父母到大自然中去,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讓學生對社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對人生有更高的追求。
小學生的道德教育,是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的大事,直接關系到國家民族持續發展。社會、學校、家庭應該高度重視起來,全方位關心小學生成長,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能夠實現中國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