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聞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海量的新聞撲面而來,雖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聞數量,但是卻降低了新聞閱讀的效率,新聞和新聞之間無法形成聯動,造成了信息孤島,另外由于新聞信息的同質化、碎片化,受眾在選擇新聞的時候也會面對更多的猶豫,新聞媒體只有通過新聞整合的方式,將各類新聞整合在一起,節約受眾閱讀新聞的時間,抓住新聞受眾的眼球,利用其獨立平臺和存儲空間的無限性,豐富和擴展新聞資源,提高競爭力,并給受眾帶來良好的新聞閱讀環境。
新聞整合,從內容層面上來看,是指將新聞的各類要素以及相關同類新聞聚合在一起的新聞形式,而從表現形式來看,則包括文字、圖片、超鏈接、視頻、音頻等多種媒介形式于一體的新聞形態[1]。從目前來看,新聞整合主要分為專題整合,聚攏整合以及觀點整合三類。
所謂專題整合,即將同類事件的相關報道進行專題整合,這樣受眾在閱讀的時候,不僅增加了閱讀的便利性,同時也延伸了新聞報道的內涵,引發受眾進行思考和分析。
所謂聚攏整合,指將各類新聞報道的相關背景信息進行聚攏,將信息有效提煉,完成長篇報道。該新聞整合類別實現了新聞的聯動性,減少了新聞報道的側重性,同時新聞報道也更加全面。
觀點整合,搜集各種媒體平臺新聞報道的觀點,將觀點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本平臺獨特創新的觀點。觀點整合有利于吸引受眾,引發思考,另外觀點整合也提高了內容質量,為平臺提供競爭力。
新聞整合不僅可以讓新聞媒體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實現新聞傳播的升級,讓效果最優化,同時也極大程度地便利了受眾的新聞閱讀,減少碎片化閱讀時間,提高了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思考性。新聞媒體平臺如何進行有效的新聞整合,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維度整合主要包括時間的維度,空間的維度以及多維度綜合整合。維度整合將新聞報道進行有效整理,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時這種整合方法對于新聞媒體平臺來說,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1.1 時間維度整合
時間維度整合,具體是指按照時間順序,對各類新聞資源進行有機排列[2]。具體來說,時間維度整合主要表現形式為節點模式和超鏈接模式。節點模式通常是以天、周、月為單位和順序,對新聞資源進行搜集和整合,如我們平時見到的“一周新聞匯總”等都是以節點模式體現的。而超鏈接模式則是將某一新聞報道之前的相關報道以鏈接的形式附在末尾或空白處,讓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全面了解。時間維度整合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實現了由點至線的突破,形成了新聞整合的連貫性。
2.1.2 空間維度整合
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式在新媒體時代已經不再被受眾所接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讓受眾接受新聞信息更加便利,而新聞媒體平臺只有突破空間上的限制,進行新聞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讓受眾隨時隨地接受新聞信息,才能占據優勢。空間維度整合主要表現為對新聞資源進行空間延展,突破過去媒體報道版面等限制,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優勢,可以采用專題等形式將各類新聞報道整合呈現給受眾,由此實現新聞內涵的拓展。
2.1.3 多維度整合
多維度整合是指在一篇新聞報道中,既包含時間維度和整合,又包含空間維度的整合。多維度整合有效地將兩者的優勢進行結合,互相補充,讓新聞的內容更加全面豐富,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聞的可視性,同時受眾接受的程度也會大大增加。在這樣的整合中,新聞內容橫向的擴展與縱向的延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網友既能開闊新聞視野,又能全面了解具體的新聞事件[3]。
2017 年5 月,時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媒體要在新形勢下立身,優質內容才是根本,尤其是主流新聞的移動新聞生產[4]。移動新聞生產一直都是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新聞媒體必須要融合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對新聞進行不斷整合,打造特色品牌效應。在進行新聞整合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素材的獲取,保證全面性以外,也要注意對素材內容進行重新編輯,提煉關鍵信息,也就是所謂的內容上的加減法整合。
減法整合的意思是去除新聞包裝,直接報道干貨。例如新華網的新聞報道方式,就會經常采用減法整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期間作完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新華網推出了一條微信《圖解: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8 句話真給力!》,得到了各大媒體平臺的轉載。這種整合方式突出重點,內容簡潔,受眾認可度也更高。
加法整合的意思就是對原新聞材料進行深層次的加工,整合觀點,為新聞報道灌輸新思想,對文字,圖片和視頻等進行有機融合,提升傳播效果。2017年4 月19 日至21 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考察,廣西日報新媒體除了對此次考察進行全方位報道之外,還整合了習總書記到廣西的每一次考察報道的素材,制作成了一個H5——《H5 丨一本珍貴的全媒體相冊,習總書記廣西情》[4],受到了廣泛歡迎。
目前大多數的新聞媒體平臺依舊還是聚焦在一些熱點新聞,很少有去關注邊緣新聞的。如果一味追求熱點新聞而忽視邊緣新聞,其實也是在變相降低新聞的新鮮度,減少了新聞報道的潛在受眾。因此,新聞媒體平臺如果想要創新,也要去適當關注一些邊緣新聞,一些公眾沒有關注的潛在新聞,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客觀評價新聞,探析更深層次的價值,將之挖掘出來進行整合報道。因此,新聞媒體要培養整體思維,按照不同的學科領域對新聞進行綜合交叉評價,改變以前的單一報道方式,實現新聞媒體的整合與創新,促進新聞質量的提升[5]。
只有充分的專業技能水平,新聞整合才能有質量的保證和提升。新聞媒體平臺在新媒體時代下,行業界限越發模糊,新聞編輯人員不能墨守成規,要順應時代需求,對受眾進行深度了解,對新聞素材進行深度挖掘的同時,也應該要加強自身人文素養,在采寫編方面不斷練習,凝練適應當下的語言符號,提升專業技能水平。
首先新聞媒體編輯要注重平時工作的積累,做好當下工作,不能突擊整合新聞,這樣不僅降低新聞整合的效率,也影響了新聞報道的質量。其次要善于運用搜索引擎去獲取新聞素材信息。面對海量的新聞信息,如果不利用搜索引擎有針對性的尋找,很有可能獲取的新聞素材不全面。在有限的時間和領域內,搜索引擎是新聞整合稱職的助手。最后,新聞媒體編輯還需要培養新穎思維,即用新穎的角度去將新聞素材串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此吸引受眾。
編排是新聞整合的一個重要環節,革新編排思路,是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整合的一個突破點。在新聞整合的過程中,編排不能局限在傳統新聞媒體的編排方式上,而是要不斷優化和創新,多角度的思考編排方式,在觀眾喜愛的基礎上,將圖片、文字等進行有機整合編排,形成新的報道鏈條,這樣不僅編排結構得到了優化,同時也會避免新聞的單調性和枯燥性,提升新聞的生動性。
新聞整合不單單是新聞素材的積累,還需要根據自身定位以及受眾分析,篩選出需要的信息再加以整合,新聞媒體平臺在進行新聞整合的時候,要注重方法和策略,提高新聞整合的效率,保證新聞報道的質量。在今后的發展中,要繼續發揮整合優勢,遵循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增強競爭力,促進新聞媒體行業的穩定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