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晨亮
網絡視頻新聞傳播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它能夠借助網絡平臺更為迅速地將資訊傳遞出去,不受時地局限。但電視新聞目前依然是主流媒體重要傳播渠道,它不會因為新媒體的出現而消失。從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做好電視新聞以及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研究工作,從而取長補短、互通互融。筆者剖析對比二者的優勢以及差異性,進而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所在。
電視新聞傳播是以電視為傳播媒介從而開展的新聞傳播活動。一直以來,它都是我國傳媒領域的業界代表,它所傳遞出的信息代表著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電視在視頻傳播領域的壟斷局面,催生出了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新形式。這種形式借助網絡平臺更高效地進行信息傳播,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受眾面也更廣,信息傳播的價值也隨之突顯出來。網絡視頻新聞傳播是集互聯網技術與傳播技術為一體的新型的新聞傳播方式,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必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越來越大,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地位。目前看,它與電視新聞傳播各有優勢,但作為面臨更大挑戰的電視媒體人,更應知己知彼,秉持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加強實踐探索創新,從而在日趨激勵的媒體競爭中覓得生機。
電視新聞以及網絡視頻新聞傳播都是新聞傳播的重要形式,它們依賴的傳播載體不同,因此傳播效果也就大不相同。
1)從電視新聞傳播的優勢來看。電視新聞傳播是新聞傳播中最為重要形式之一,它的傳播內容具有網絡媒體無法比擬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擁有固定收視群體,保持較高收視率。首先,從傳播的性質入手分析,電視新聞具有較強政策性、真實性以及專業性,這與其媒體性質、新聞來源都是大有關系的。網絡視頻新聞則不是這樣,風格更偏向于輕松娛樂化,更為注重輿論熱度,觀眾對內容的真實性往往存在疑慮。在信息五花八門、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下,評論上的專業性也有所欠缺,迎合觀眾情緒、分析片面化的結論更多。其次,從傳播的內容入手分析。電視新聞的內容有著很高的權威性,尤其是時政新聞、主題報道,對政策方針的權威解讀、對百姓生活狀態的真實呈現,無不彰顯主流媒體的擔當與責任。這就要求記者既懂國情政策,又要對新聞事件及新聞現場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從而把信息準確地傳達給觀眾。網絡視頻新聞的內容呈現則比較繁雜,特別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機,拍攝一段視頻發到網上,成為新聞傳播者。個別人為了制造輿論熱點,在問題事件的調查的中不夠細致全面,往往斷章取義,導致網絡視頻新聞的內容就很容易發生虛假宣傳、粗制濫造等情況。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權威性及可信度,不利于網絡媒體環境的健康發展。最后,從傳播的受眾情況入手分析。由于電視新聞的內容權威性強、可信度高,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宗旨,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電視新聞傳播的受眾群體相對穩定。網絡視頻新聞往往以某一條“勁爆”新聞博人眼球,追求瞬間點擊量攀升,但如果只想著蹭熱度,不在新聞內容和主流價值觀引導方面下功夫,恐怕也難以為繼。
2)從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優勢來看。同電視新聞傳播相比而言,網絡視頻新聞傳播有著更新快、使用率高以及與受眾互動活躍等優勢。首先,網絡視頻新聞的更新速度快?;ヂ摼W在信息傳播的時候不受時地局限,這就給了網絡視頻新聞傳播更大的自由。比如說,熱點事件通過網絡視頻上傳以后很快就能發酵開來,人們在關注的同時也能及時補充相關信息,這就推動了新聞的即時更新。電視新聞傳播則要受到時地限制,它只能在固定的時段進行新聞傳播,那么它的更新速度則明顯慢于網絡視頻新聞傳播。其次,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使用率非常高。當今社會發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移動網絡的普及也已經鋪展開來。人們隨時隨地都能利用智能手機上網,從而獲取相關資訊,他們接觸網絡視頻新聞的機會就更大。同時移動網絡終端還能及時接收各種熱點新聞推送,這都提高了人們觀看網絡視頻新聞的頻率。最后,網絡視頻新聞與受眾的互動非?;钴S。網絡平臺能夠給受眾以充分的表達見解的機會,比如說,網絡視頻新聞普遍都設置了留言區、彈幕評論等。根據這些反饋,網絡視頻新聞制作人員能更加精準地把握觀眾的心理需求與反饋。這樣,他們就會有針對性地去調整他們的新聞傳播活動。這既能夠提高網絡視頻新聞的生產質量,還能有效提高觀眾的滿意度。而傳播效果恰恰是衡量一則新聞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標準,我們要對此充分關注。目前,電視新聞傳播在互動上還有所欠缺,還沒有即時接收觀眾意見反饋的平臺,對于觀眾的反饋只能通過后續的收視分析等手段進行把握,有著一定的滯后性。
電視新聞傳播與網絡視頻新聞傳播分別是不同的新聞傳播方式,它們之間主要有著以下幾點差異。首先,在新聞信息來源以及傳播使用的手段方面存有差異。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新聞信息主要是通過記者的實地采訪與調查得來的,這種傳播的單一線性更為明顯。電視新聞往往因為節目時長的限制,更加注重成果的鋪陳,不太注重過程和細節的展示,新聞感染力和代入感不強。網絡視頻新聞往往都以長鏡頭為主,更加注重呈現某一事件的過程,而缺少對事件起因、背景、結果的交代。從目前網絡媒體的從業人員結構來看,他們很多都是兼職或自媒體工作者,跟電視新聞記者相比他們的專業性還有所欠缺。其次,受眾體驗上存有差異。電視新聞傳播有著非常固定的時間段,并且我們需要借助電視來進行觀看。而網絡視頻新聞傳播則不受時地局限,我們通過移動網絡終端隨時隨地就能進行觀看。在受眾體驗上,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使用感明顯更好,它能夠更充分地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最后,從新聞審核上來看。由于電視新聞有著更為嚴格的審查和把關制度,那么它在內容審核上就更加嚴謹。而網絡視頻新聞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往往疏于對新聞的甄別和審查。
電視新聞傳播以及網絡視頻新聞傳播都是新聞傳播的重要途徑,它們在傳播效果上各有千秋。國家提出媒體融合發展之路,為電視新聞與網絡視頻新聞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加之資料查閱參考,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推動電視新聞傳播以及網絡視頻新聞傳播的深度融合?;陔娨曅侣剛鞑ヒ约熬W絡視頻新聞傳播各自的優勢,我們要以融合發展的眼光,推動二者在各個制作環節有效整合。比如說,目前很多傳統媒體都建立了“中央廚房”,打破部門之間的藩籬,集中新聞資源和采訪力量,規范新聞制作流程,讓新聞產品在電視和網絡平臺雙向傳播。使二者的優勢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從而實現最佳新聞傳播效果。我們可以在電視新聞傳播的時候開辟網絡平臺直播,這樣就打破了傳統電視媒體的時地局限。網絡視頻新聞傳播也要多去學習電視新聞在政策把握、選題策劃、節目制作上好的經驗和做法,從而給人們提供更高水準的新媒體產品。電視新聞工作人員與網絡視頻新聞工作人員也要加強交流,彼此學習,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第二,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新聞事業創新發展。電視新聞作為傳統媒體代表,正在經歷著傳播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雙重滑坡的巨大壓力。但不管媒體技術如何發展,內容為王的新聞鐵律不會改變,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放平心態、放低姿態、改變語態,摒棄以往的“高舉高打”改為“貼地飛行”,摒棄以往“宣教式”新聞語態改為春風化雨式的娓娓道來,持續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上下功夫,以更多接地氣、沾露珠的新聞作品奉獻廣大觀眾。網絡視頻新聞則要進一步加強行業規范,在新聞品位和內容質量上的嚴加把控,堅決抵制虛假宣傳、粗制濫造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