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
關于轉型背景下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融合”分析與研究
張銳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35)
結合轉型背景下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要求,對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融合”問題展開了分析,提出了層次清晰、循環漸進的課程體系,通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完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漸進融合,為關注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融合;漸進融合
多年以來,電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優秀人才。但是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背景下,電子自動化專業的傳統學科式課程體系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為推動專業轉型發展,還要通過“課程融合”推動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因此,還應加強轉型背景下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融合”分析,以便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互聯網+制造業”的智能生產,完成全球化工業網絡的構建。對于電氣自動化專業來講,工業自動化裝備作為智能制造執行載體,需要得到專業人才的開發、設計、生產和制造,各階段都要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實現信息高度集成,要求人員不斷進行新領域的探索,開展更多的實踐工作。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應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鍛煉,促使學生能夠更好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電氣自動化專業還要打破傳統封閉式人才培養模式,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完成“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建立,實現“工學交替”組織教學,推動專業實踐教學改革[1]。因此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還要結合專業特點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培養,需要完成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能力與崗位、學習與工作等方面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F階段,電氣自動化專業盡管開設了實踐課程,但是理論課程與實驗、實習、實訓等實踐課程的聯系依然不夠緊密,所以需要加強“課程融合”路徑的探索。通過不斷完善課程內容,則能促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更好的激發,將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更好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加強對專業課程的整體認知,繼而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業精神、創新能力。
在“課程融合”過程中,還應從專業課程教學體系角度出發推動實踐教學改革,順利實現專業轉型發展。具體來講,就是要以課程群為單位實現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有機結合,在工程實踐中完成合適項目的選擇,實現知識點的循序漸進融入。例如在項目開發中,可以將軟硬件設計圖紙與程序和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實現對當前行業新工藝和新技術的反映,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對學生崗位操作技能進行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工藝流程和生產組織形式,在實踐中較好地運用理論知識。采取該種方式實現“課程融合”,可以使教學體系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擴展,完成循序漸進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2]。教學體系可以劃分為三層,最底層應為理論課程與基本型實驗課程的結合,以小型項目為載體,對學生實驗基礎技能進行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專業基礎性原理知識,并將知識與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中間層需要以課程群為單位,即結合之前學習的課程內容和新的課程內容完成項目設計,引導學生開展開放性、綜合性實驗,促使學生獨立設計能力得到提升。最后一層為面向實踐的綜合性項目,需要以完整項目為教學內容,對系統軟硬件設計內容進行講解,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調試和運行方法,培養其研究創新能力。課程教學內容需要與學生崗位能力、職業能力等結合在一起,根據崗位需求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以便在適度進行理論內容講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教學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工作要求,成為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
在實際建立課程體系實現“課程融合”前,還要明確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還要深入行業進行調研,結合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開展討論會,深入分析課程設置問題和過去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教學改革目標。針對電氣自動化專業,還應保證實踐課程目標與崗位能力要求一致,實現課程結構優化,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來講,就是要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包含基本能力、專項能力和核心能力,促使學生達到初級、中級和高級等不同崗位能力等級[3]。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未來將從事電氣設備安裝維護、機電設備使用維護、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等工作,專業課程需要將強電和弱電結合在一起,并實現軟硬件設計、電工與電子等各種專業技術的融合。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應制訂培養學生解決電氣工程技術與控制問題的能力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繪圖技術、智能儀器使用操作方法、裝備制造技能、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方法、配電維護調試方法等各種方法,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工作能力。
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對實踐課程體系進行完善,需要按照工程項目開發模式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在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中,包含“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拖動控制線路安裝與調試”“電氣測控與儀表”“設備控制編程與實現”等多門重要課程,可以實現軟硬件技術和強弱電內容的結合。結合課程內容,可以設計相應的實踐項目,通過模塊分解提出各個環節的任務,并在完成任務基礎上實現項目總結,更好地開展課程教學。具體來講,就是將課程劃分為多個單元模塊,各模塊由不同層次項目構成,從而推動實踐教學的工學一體化發展。在進行小型項目設計時,需要將課程知識點與工業過程結合在一起,比如在講解壓力這一工藝參數時,可以將壓力測量系統設計為課程載體,研究壓力信號采集、濾波處理、傳輸和顯示問題,更好學習相關知識和掌握系統軟硬件設計方法。在開展中間層次課程時,則要完成綜合設計型實驗課程的設計,要求學生完成壓力測控系統的研制。設計該系統,要使用處理器對采集到的壓力模擬量進行PID運算,得到相應控制參數,實現變頻調速器的控制[4]。通過研究,可以進一步學習強弱電知識,培養獨立設計能力。最后,需要完成綜合性項目實踐課程的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底層開發技術,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在各層次課程教學中,學生將參與到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和崗位教學等不同教學活動中,職業崗位技能逐步得到培養。
課程的融合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因此在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應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促使教材與課程相互匹配。在專業轉型背景下,還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進行實踐課程專業知識分解,完成課程目標和內容的共同制訂,從而實現專業課程模塊和實踐項目的合理設計。在此基礎上,則要完成工作機制的建立,在專業實踐教學體建設中納入校企合作模式,有組織、有計劃開展課程體系建設工作,促使實踐、實習教學基地得到規范運行。結合課程教學效果,還應實現課程體系不斷完善,進一步實現“課程融合”。在實踐教學中,則要逐步引導學生適應知識分解練習,然后實現知識綜合運用,更好地從畢業到就業轉變,感受企業氛圍和順利進入崗位。想要達成這些目標,還應拓寬校企合作渠道,完成“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使更多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參與生產實踐,提高生產技能水平,促使學生培養能夠與企業崗位目標較好地聯系在一起。采取該種措施,則能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得到提高,確保教師以典型項目為基礎,將崗位需求轉化為能力點,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此外,還要通過見習為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提供途徑,為學生接觸行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實現畢業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在專業轉型背景下,電氣自動化專業還應盡快完成實踐教學改革,堅持需求導向與工學結合原則,根據社會對電氣自動化人才新要求實現課程內涵和實踐教學新方法的探索,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實現“課程融合”,完成層次清晰、循環漸進的課程體系建立。在實踐工作中,則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對實踐課程體系進行完善,逐步實現課程的融合,繼而更好推動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
[1]顧宏亮.基于“綜合職業能力本位”的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201.
[2]曾樹華,石紀虎,黃明高,等.現代學徒制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17(9):68-71.
[3]劉新竹.“課程融合”視域下民辦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漸進式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4):135-136.
[4]殷培峰,傅繼軍.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改革的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8):146-147,149.
2095-6835(2019)01-0076-02
TM76-4;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1.076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