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塽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以往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再能夠持續保持,供給側改革逐漸向基礎領域延伸,制度創新壓力不斷增加,高等教育受整體社會發展態勢的影響,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作用在行業企業基礎管理與運營工作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其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也在傳統方式下逐漸開始創新探索。
2015年,教育部出臺文件《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強調各高校應從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出發,加強對高校轉型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應用型本科是既區別于研究型大學,又不同于高等職業技術類院校,以本科教育為主,注重基礎教育,強調應用型和技能型,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人才。主要培養技師、工程師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學科設置方面,以市場為依據,注重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情況,根據所需的技術崗位,設置學科和專業;在學科內容方面,注重實用性,培養學生掌握相關技術應用和實踐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應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與指導下,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需要,考慮自身的優勢資源(所處地域、優勢行業或專業、骨干校企合作單位、特色師資等),透徹了解當地對于特定專業人才的具體需要并逐步加以滿足,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積極參與當地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建設工作。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一個國際級灣區與世界級城市群開始逐漸顯露出來。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是世界級的金融、貿易、物流匯集中心外,同時也已成為國家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重點地區。香港匯聚多所世界級高等學府,深圳擁有多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從而成為世界上久負盛名的科研創新基地,廣州聚集了大量的高層次教育科研資源,建立多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其他灣區內的重點城市在高等教育領域亦屬各有千秋。
目前,在雄厚的高等教育與職業培訓力量的基礎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應用型本科教育建設逐步展開,相當數量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專業基本成型或初具規模。但就整體來講,區域內的應用型本科建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制度供給不足、區域協同仍不充分、區域優勢未得到綜合體現等等,現就其基礎性工作之一——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關鍵點進行初步的探討。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新時代高教40條”)(2018年)的相關要求,結合對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特點的摸索,結合德育培養的具體要求,堅持“以本為本”,立德樹人,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專業管理人才為方案的總目標。
根據《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年)對于相關專業的具體規定,遵循其“定大類、保底線、留空間、有定量”的四大特點,落實基本要求,保證專業知識領域及知識單元(核心及選修)的達成,同時充分利用標準空間,充實特色課程與教學方案,力求突出應用型本科“粵港澳大灣區”與特定專業方向兩大辦學特色。
為不和當前已有的傳統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方式上相混淆,在保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架構的構建實現的同時,重點在專業特色方向上做文章。充分發揮學校建設優勢與特點,以傳統專業設置為基石,利用灣區已有的特色資源與行業優勢,結合前沿技術與管理特點,突出不同的培養方向,以適應不同的行業一線企業崗位的要求。
認真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對探索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與產教融合模式的指導意義,發揮地域優勢,發揮粵港澳相關行業協會的指導與協作作用,有力吸納灣區骨干企業參與,實現教學資源、學生學習與實訓、師資建設等方面的全局整合,并通過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過程設計加以體現。
立足傳統產教融合模式積累的豐富經驗,在建設上進行有益探索,進一步深化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逐漸修訂以往傳統的校企合作方式,不但要請企業領導、專家走進校園走上講臺,請師生走出校園實訓實習,更要在體系構建上力求匯集人才源、創新源、技術源與信息源為一體,請求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行業協會的協助,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聯動、人才供需精準對接、資源集聚融合發展”的局面。
在編制中試圖避免當前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能力需求達成與課程體系構建脫節的現象,以中辦國辦《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7年)中對于“四大能力”(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闡述與要求為依托,從通用能力(溝通協調等非正式能力,批判性分析、創新、書寫與表達、基本計算等通識性能力)與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解構入手,思考檢驗課程設置對能力培養的滿足程度以決定取舍。
同時,作為應用型本科的學生,一線崗位實際操作能力、基層運營崗位的管理能力、對于行業現場管理的快速適應能力等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方案應通過粵港澳三地的專業體驗式課程、各級實訓課程、實習等教學環節的設計來保證實踐環節貫穿始終。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與實施中,根據多方共辦的特色思考相關問題,請行業專家全程參與。尤其是實施環節,建議適度打破原有方案執行時的連續性,嘗試進行課程體系分解、專業課程教學過程階段化的思路,在某一能力培養路徑中的課程體系或某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涉及粵港澳三地的不同條件與環境要求,可以請三地不同的教師分課程甚至同課程分段教學以達成預期效果。
應用型本科自身的特色決定其勢必將采取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非常好的新技術驗證平臺。除了微課堂、雨課堂、綜合多媒體等綜合教育信息技術和翻轉課堂等教學組織方式的應用外,建議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以下方式嘗試使用當前的前沿高等教育技術與方式:
1、小班教學、改變傳統教室構建主動學習空間;
2、MOOC;
3、電子平板、iBooks、電子書包等;
4、學習反饋大數據分析。
先進的教育技術與方式不一而足,還可以考慮打破學期限制,綜合利用假期時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應首先從這八個維度思考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工作,逐步完善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