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遠東律師集團事務所,哈爾濱 150090)
1.合同管理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政府的宏觀管理
合同條款的明確是指導市場發展的依據,市場通過合同條款的法律效力進行約束與管理,以便于市場發揮作用。在建筑市場實施合同管理有利于規范市場,使建筑市場管理更加規范,有據可依。政府通過編制或認定的標準合同文本、相關法規,來進行合同管理、合同監督。
2.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合同管理對項目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所有建設項目工程都要求承包商和發包方簽訂書面合同。各項施工要求按合同協議書執行。如果忽視合同管理,就不能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從而增加工程風險管理的難度。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合同管理的關鍵環節,才能有效地把握整個工程的具體情況,保證工程按質量、按數量完成。
建設單位要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開展合同簽訂工作,并且建設單位合同簽訂人除了法定代表人之外,其他人一定是具有法人委托書的法人委托人,所有出席合同簽訂的人都要對自己的企業負責任。合同簽約方在簽約前一定要認真調查對方的信譽是否良好,財務狀況是否滿足履約要求,并且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所簽訂的合同一定要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則,雙方必須經過公平的協商之后才能進行合同的簽訂。
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劃分的主要依據是風險的防范控制等級大小,相關工作人員對建設工程的合同進行管理時,需要對信用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對履約風險進行測試與評價,同時還要提前制定好各項措施來解決合同履行過程中有可能存在的爭議等。為了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這些工作,工作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守規范的流程。如果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風險能夠通過以上工作來避免,那么這種風險就被稱為可控風險。如果合同管理因為受到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合同不能按照計劃履行,這種風險就被稱為不可控風險,不可抗因素一般包括政治、經濟、政策的變化以及自然災害等。
外部環境風險和內部管理風險劃分的主要依據是風險防范控制的具體范圍。在一般情況下,合同管理工作在進行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不同性質的風險,這些風險往往是由社會大環境以及合同的具體內容帶來的,如果這些風險不能進行規避,就需要由合同雙方來共同承擔風險帶來的損失和責任。
內部管理的因素一般包括合同管理工作體制尚未健全、管理流程缺乏規范性以及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符合標準等,外部環境因素則包括一些不能人為控制的影響建設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因素。一般情況下,外部環境因素包括經濟社會、政治社會以及法律法規的變更等。
目前很多建設工程合同都出現過合同簽訂雙方權利義務不等有失公正的問題,通過調查很多建設施工合同的文案可以發現,其中很多的條款都是由建設單位制訂的,普遍存在以自我為核心,只重視明確施工單位義務,而對自己的義務要求條款少之又少,特別是對建設單位本身出現違約等情況時應做出什么賠償和處罰寫的并不具體,這樣很容易引起承發包雙方在合同實施過程的矛盾和爭議。
目前,有些承發包雙方在簽訂完合同之后,并不認真履行其中的相關條款,不僅在后續工程施工過程中任意修改,還違反其中的約定。建設工程合同違約的情況常有發生,比如建設單位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向施工單位支付工程進度的資金,更有甚者在工程竣工后仍用各種理由搪塞拒絕向施工單位支付工程尾款等,正是由于建設單位這樣不守信用的行為,造成如今建筑行業嚴重拖欠工程款的不良現狀,既給施工單位造成嚴重損失,同時也嚴重損害了施工工人的權益,給建筑市場帶來了極為不良的風氣。所以,合同履行過程中,也要求施工單位合同管理人員及時做好相關的變更、索賠記錄和資料,確保記錄和資料能及時、真實、完整、有效的反映出施工單位合法合理的訴求,然后力爭依靠合同手段以簽證、索賠等方式獲得補償,在雙方協商無效的情況下,最終還可以通過調解、訴訟、仲裁等手段來解決爭議。
綜上所述,無論是建設單位還是施工單位,建設工程合同對維護其自身權益都具有重要意義,它的建立也是維護建筑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未來,建筑行業相關部門還應根據合同法對建設工程合同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