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郭鵬飛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為大學課堂教育帶來一系列新變化,“慕課”“網上公開課”等線上教育形式深受學生喜愛,但如今課堂上“低頭玩手機”成為普遍現象,此舉不僅打擊了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方式改革迫在眉睫。國內學者張學新曾提出“對分課堂”的方式,實施效果顯著;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藍墨云班課”模式也逐漸在教學中得以應用,但還未完全普及。為了進一步探討兩種模式在教學方式改革中的作用,本文探索性地將“對分課堂”與“藍墨云班課”結合應用到《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就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展開研究。
教學改革,就是以促進教育進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針對教學內容、方法以及制度等方面進行的改革創新過程。已有對教學改革的研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的研究,比如意識形態的轉變、新經濟環境;另一類是從微觀層面,針對高校具體課程改革進行的研究,比如對《管理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等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的探索性研究??偠灾?,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學科、各課程都在改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式,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就教學改革的范圍和方式而言,不同學者的研究有所差異,一種觀點認為教學改革應該在新理論、新政策的指引下,經過較長時期的規劃和專家論證,形成改革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最終在大范圍內推廣應用。而另一種觀點卻認為教學改革應該立足于高校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材施教地進行改革創新。針對《市場營銷》課程而言,在教學方式改革中應該注重實踐性教學、體驗式教學以及模塊化教學方式的創新,培養全面型營銷人才。
在《市場營銷》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深受互聯網影響的“千禧一代”個性化特征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新的課堂需求;學生參與課堂的意愿比較低,聽課效果差。而“對分課堂”和“藍墨云班課”這兩種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更有效地發揮兩者在教學方式改革中的作用是研究的重點,因此本文創新性地將兩種模式應用到《市場營銷》教學課程中,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學生的客觀評價,為進一步推動市場營銷教學方式改革奠定基礎。
對分課堂將課堂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把傳統的“講+聽”模式擴展為“講授+作業+討論”,基于這三個模塊可以靈活開展幾個環節的教學活動。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有:一是靈活性,對分課堂給予教、學雙方充分的自主權來決定上課的形式,及時做出調整;二是科學性,采用“知識+能力”雙考核標準地對分課堂更具有科學性。綜上所述,對分課堂簡明易用,便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而對分的形式有“隔堂對分”與“當堂對分”兩種,在《市場營銷》課程中應該有效結合兩種形式,按照“教、學、思”三項內容進行課堂設計:
1、教師講授,教師有所取舍地對市場營銷學的基本概念知識以及重難點進行必要的講解,讓學生形成對知識探索的欲望。
2、學生內化吸收。要求學生完成一份“亮考幫”的作業,把重點營銷知識和案例素材拿出來分享或者考驗別人,同時尋求他人幫助解答自己難以消化的知識。
3、小組討論與交流。在《市場營銷》課堂上,學生依托“亮考幫”進行互動交流,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傾聽學生的討論,為后期“答疑解惑”做好準備。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可以開展課堂互動反饋、實現即時溝通分享的APP,它的主要特點有:一是即時性,老師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線對市場營銷課程知識進行溝通交流,解疑答惑;二是便捷性,“藍墨云班課”方便教師管理自己班課和學生、發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批改作業、組織討論答疑、開展教學互動等,極大地促進了課堂管理效率的提升;三是智能評價,通過云班課實現對學生學習進度的跟蹤和學習成效的立體評價。
“藍墨云班課APP”充分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對教學方式、地點和內容等進行改革,通過有趣的線上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讓老師從傳統教學模式中釋放出來。就《市場營銷》課堂設計而言,具體有:
1、創建班課,師生共建班課、分享資源、推送信息,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2、課堂教學,在線完成考勤簽到、隨機提問、頭腦風暴等活動,根據教學內容實時推送有價值的營銷案例、資訊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課后作業。在線發放作業,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同時激勵學生就他人提交的營銷作業進行互評,提升自己的“經驗值”。
4、考核評價。利用“藍墨云班課”可以對學生的課堂預習、考勤簽到、課堂表現以及隨堂測驗等情況及時統計,最終以“經驗值”的量化數據表現,輔助教師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為了檢驗“對分課堂”與“藍墨云班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否顯著提升了教學質量,本研究在實施教改的市場營銷班內開展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35份,剔除無效問卷13份,剩余有效問卷322份。調查結果顯示:
在一項有關被調查者對傳統課堂與加入“對分課堂”和“藍墨云班課”等新元素的現代課堂的態度調查中,有12.42%的人認為傳統課堂較好,有87.58%的人認為現代課堂較好。在傳統課堂、“對分課堂”與“對分課堂”+“藍墨云班課”的進一步比較中,發現有12.42%的學生認為傳統課堂較好,有19.57%的學生認為“對分課堂”較好,有33.85%的學生認為“對分課堂”與“藍墨云班課”相結合的課堂較好。說明現代課堂已經深入人心,“對分課堂”和“藍墨云班課”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學生中的反饋普遍較高。
就積極性而言,有60%的學生認為,“對分課堂”與“藍墨云班課”提升了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學習效果而言,有70%左右的人認為,在“對分課堂”和“藍墨云班課”相結合的模式下,個人的學習效果更好,且表示未來希望繼續使用這種教學模式。這說明學生能夠很好適應兩種教學模式,學習效果更好。
“對分課堂”和“藍墨云班課”的合理結合其實是對兩種模式的再設計?!皩Ψ终n堂”通過課堂對分、小組互動、班組互動提高了學生在“藍墨云班課”上的主動性,而“藍墨云班課”以移動終端為媒介提高了“對分課堂”的趣味性。二者相結合能夠實現優勢互補,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藍墨云班課”的核心是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通過合理利用移動終端提高教學質量?!皩Ψ终n堂”主張將課堂時間按照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分為兩部分,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著“課堂講授—內化吸收—課堂討論”三步展開。對于“藍墨云班課”來說,其成功實施的關鍵在于是否能有效利用移動設備。而對于“對分課堂”來說,關鍵節點在于課堂是否被科學合理地設計。
本研究專門對移動終端設備的使用情況和“對分課堂”的討論環節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調查。其中有5.28%的人否定“‘藍墨云班課’通過在手機端討論答疑,使學生互幫互學,相互促進,達到對章節內容的深入理解”。有26.09%的人保持中立。在“你對‘對分課堂’或‘藍墨云班課’的意見(或者建議)?” 的調查中,有學生反映“藍墨云班課”比較麻煩,希望能夠優化系統,這說明未來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優化流程。就對分課堂的討論環節而言,僅有118人愿意積極當眾發言,有120人對“我能夠與同學開展有效交流”持否定或中立的態度,這可能與中國式教育“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基因有關。另外,這與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也有很大關系。
本文就如何完善 “對分課堂”與“藍墨云班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提出如下建議:
(一)合理高效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首先,提高校園網絡的穩定性。通過后臺系統的優化,操作流程的簡化,提高“藍墨云班課”的使用體驗。其次豐富“藍墨云班課”的應用形式。比如教師可以發布教學任務,制作學習視頻,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料,設計趣味性學習活動,并通過互動與反饋答疑解惑,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同時還應該與“對分課堂”有效結合起來,以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二)采用合理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首先,教師要積極聆聽學生的想法,虛心接受學生的建議,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激發和培育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效能感。其次,精心設計課堂內容與課堂活動。課堂內容要密切聯系生活,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還要靈活有趣。最后通過設置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來激激勵學生。
(三)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提高運用智能化教學工具的能力。“對分課堂”和“藍墨云班課”否定了傳統的“被動式教育”,但這并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教師需要把控好教改的每一個節點。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改變傳統觀念,適應新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設計每個課堂環節,最重要的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同時“藍墨云班課”是依托于智能設備實施的,所以教師要積極學習和運用智能化教學工具,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