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新
( 江蘇省邳州市邢樓鎮大堌小學,邳州 221300)
微課是新型的教育平臺,它利用網絡對教育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在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其載體的特性是具有很高的教育優勢。小學數學引入“微課”理念已經經歷過多次實踐,促進作用明顯。本文結合微課技術及促進影響優勢,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路徑進行探索。
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是多元化的,除了要培養學生們科學的思維,更要讓學生具備綜合素質,微課結合了數學知識、習題探索、思維訓練等課題,讓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及精神面貌有了翻天覆地地改變[1]。
“微課”打造的是不一樣的課堂環境,小學數學從原來的傳統課堂脫離出來,建立了學生可以按照自己興趣選擇不同的課程專題,學習時間、空間都發生了改變。微課之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微課中引入了大量的網絡教學資源,這些教育資源是新穎的、充滿興趣點的,如,學生們可以通過PPT、影像資料掌握數學的計算規律、圖形的特點,進而達到興趣思考、學習的目的。因為微課有一定的針對性,且能夠被學生選擇,所以它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與培養很關鍵,可以說,微課是搭建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最佳“溝通橋梁”,它既能夠與傳統課堂有機結合、有效配合,還能夠利用教學資源的優勢,讓學生逐漸養成數學學習的興趣、形成知識理解能力。
以往小學數學課堂是完全由老師掌控的,微課加入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顯提升。例如,小學三年級上冊在開展“24 時記時法”教學時,老師便在課堂上引入了“微課”,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不同樣式的鐘表、時鐘,讓同學們去觀看,而后給學生們下達任務,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鐘表樣式,把它調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時間,學生們按照小組依次報時。學生們可以使用計算機操作微課,也能把知識用于表達自己語言和情感上,學生們對于時間的認識會隨著訓練逐步加深,對于自己的報時和其他同學的報時都會反復思考、記憶,由老師教,變成主動學,可以說,微課可以發揮的教學潛力是無窮的。
微課具有的“科技感”是小學生們喜歡的,學習內容與高科技的結合不僅能讓學生們感到新奇,更可以讓學生們擁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以“平行和相交”一課教學為例,上課前一天,老師讓學生們尋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的“平行”和“相交”現象,并在課后以微信群的方式分享,有的學生找到了鐵路的軌道;有的學生把家里的梯子展示出來;還有學生用翻繩體現出了毛線的相交,學生們各自發散思維,在微信群中表達自己對于平行和相交的理解。課堂上,老師把前天微課中的內容與學生們分享,學生們對于兩條線平行和相交的理論理解更加深刻了,“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是另一條的平行線”,學生對該理論的記憶速度也非常快,因為微課結合了生活現實,并且從多個方面為學生印證了此概念[2]。由此可見,微課提出的主題科目和習題內容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影響是很大的,只要設置題目得當、與教學主題相互配合,就能夠在課前、課中、課后等階段有效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養成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能力。
根據微課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影響,筆者認為,未來小學數學學科在引入微課理念的時候,既要注重理念的成熟性、又要確保方式方法的科學性。
首先,微課的形式要追求新穎、迎合學生們的興趣想法。如,多媒體課堂、PPT、影像資料,甚至其他學科資料等,只要符合教學內容主題,就可以靈活地用微課把教學知識“翻譯”出來,供學生們賞析。
其次,微課可以開展聯合教學,老師可以利用微課轉變課堂環境、優化教學資源,學生也能在網絡上尋找線上課堂、或以互聯網為平臺尋求老師的一對一幫扶教學,家長也能以微課為平臺,向老師和學生了解當前教學的進度和情況。總的來說,在微課的平臺上,任何教學行為、表現及方法都能被無限放大、有效共享,教師、學生、家長有了解需要就能夠通過微課平臺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信息或知識。
最后,微課要與小學數學教學交互配合、發揮促進影響。要及時觀察了解學生們在微課學習中的表現和想法,如果學生不適應或是被微課形式所干擾,而不能靜心學習,則要適當降低、縮減微課在課堂上的使用比例。微課雖然形式新穎但也是為教學服務的,如果未妥善使用,也是會干擾或影響正常課堂教學的。因此,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即便是優勢顯著、影響多元的微課,也要理性選擇、按步驟推行使用,并密切觀察了解其教學效果,否則會得不償失。
“微課”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是當前教學的發展趨勢之一,隨著新理念的介入,教學在理念設計與學習、模式創新與建設、課程安排與設置等多個方面都要發揮微課的優勢影響,嚴謹規避微課中對教學產生不穩定影響的干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