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桃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四中學,蒙自 661100)
素質教育改革大大推動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步伐,創新教育的風波又一次有利地促進了教育改革的大發展。在這個教育大變革的背景下,農村學生的教育也備受關注。由于工作調動,生物教學工作發生了極大轉變,學生由極個別的擇優農村生組成的城市生生源變成了極個別的城市生組成的農村生生源。初中生物學習是學生開始生物學習的基礎階段,為學生以后的生物學習打下基礎。探究初中農村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生物。
農村學生生物能力上的差距主要是:①生物課堂學習效率低。課堂上不能完全的集中精神聽課,講小話、睡覺、開小差;討論交流時不發言等。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差。基本生物概念不理解,生物知識間相互關系不了解等。如:“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這個知識點,通過細胞結構功能學習及實驗操作還是不能理解。又如,一學期結束了,有的學生不清楚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等。③生物知識應用能力差。如給出一份血液化驗單,讓學生分析回答,幾乎沒有人能分析出來。這是生活常識問題,學生居然看不懂。
造成學習能力有差距的原因,不同個體原因不同,總的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兩大方面:
主要是農村學生學習環境差,表現為以下幾點。
1.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有所欠缺。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農村的經濟也在迅速的騰飛。但是,農村由于各種歷史、地理、交通、環境等因素,導致發展慢于城市。農村對小學教育的投資并不象城市一樣。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并不是很完備,音體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都不完備,更不要談生物實驗室之類。
2.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小學有的教師一人帶幾門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其次,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且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有合同編制的教師在農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存在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再次是農村地理位置偏僻,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客觀原因,對知識層次相對高的人來說不是理想的生存環境。農村的工作可能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過度和跳板,不可能是一生的落腳點。故很多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農村工作,也有些優秀的教師外流或轉業。
3.家庭教育薄弱。父母學歷不高,不能處理孩子的學習問題。農村中,父母是大學畢業的幾乎沒有,大部分是中、小學畢業,在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中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從來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其次,農村打工族數量日益增加,很多是母親成了留守家長,一人操持家務已經不易,更談不上家庭教育。更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留給老人,雙雙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再次,農村家長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很多家長孩子上學至今沒有接待過一次老師家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了解不多,加上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與孩子平等交流與溝通認識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訓斥、打罵為主,走入家庭教育的誤區。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造成厭學情緒的原因大概包括:
①學習壓力。應試教育太過于注重考試和成績,家長又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時會無形的給孩子一些壓力。②孩子對待學習的認識和態度。一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學習,只是用獎罰的手段來鼓勵孩子學習。③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好對語文、英語感興趣,有的邏輯推理好,對數學感興趣。④老師、家長對待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做法。對學習好的同學會特殊對待,而這樣做有時會打擊到一些學生的自信心。⑤不良的學習習慣。可能和家長、老師都是有關系的;和社會風氣、周圍的環境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⑥一些學生對待學習比較懶散,自己不肯用心去讀書,認為讀書是一件很苦的事情。⑦另外一些學生,由于一次考試失敗,或是在考試的時候出現緊張、頭痛記憶力減退等考試焦慮的癥狀。這個學生有可能以后就會對學習沒有興趣,不想讀書等等。
我校的占地面積還可以,校園內有人工培植的風景林木和各種花草,校園周圍的田野或小河、人工河、湖中有充滿生命活力的生物。這些都可供師生觀察和進行實驗材料的采集,也是參觀實習和生產實踐的場所,為上好生物課和不斷改革生物教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開展制作生物標本、觀察動植物生活習性、綠化環境等豐富多彩的生物實踐活動,通過學生在課堂內外親自動手、動腦、動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生物之美在于生命,而生命是動態的,單靠語言的講解,學生恐怕難以完全理解。如果我們能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圖片、動畫、影視片段來展示教學內容,教學效率會大大得于提高,也有利于突破重難點。例如,用flash 和powerpoint等軟件來制作動態圖解和幻燈片圖表能很好地解決以下問題:光合作用的過程、細胞分裂過程、血液循環過程、尿的形成過程等。以上一類圖解動畫使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形象、簡潔,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地掌握知識重點,突破難點。
1.讓學生悅納老師
如果學生討厭某一老師,他也會討厭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儀教態,學習必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來剖析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并給予滿足,樂于疏導學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學生感到老師可敬、可親、可信任,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
2.幫助學生獲得尋求知識的新奇感
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又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和閱讀量,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與學生一同讀書、評書,使學生讀有所值,讀有所樂,逐漸學會從知識中尋找到可令他們感到新奇的、喜歡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3.促使學生的興趣向學習轉移
厭學學生并非沒有其感興趣的知識,只不過是興趣中心不在所學習學科知識上;或興趣面不廣,只對某些學科感興趣;有的是興趣的穩定性差,興趣中心不斷轉移;老師在了解學生的興趣中心和特點后,要引導學生擴大興趣范圍,并把興趣中心轉移到學習上來。
4.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通過對教學方式方法的改善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結合實際對學習材料補充其趣味性,給學生創設一種知識的饑餓感,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從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奧的、邏輯性強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給學生創設取得成功的機會和階梯,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功感,在不斷的滿足中不斷提高。
5.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特別是成就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一個有強的學習動機的學生絕對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通過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成功教育,讓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為提高民族素質、實現自我價值而學習的決心。可通過舉行各種各樣的比賽,在比賽中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學生成就動機。
6.加強學生心理能力特別是抗挫能力的培養
當前學生多為順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與壓力卻很大,教師要時常注意對他們進行對挫折的認識與抵抗的教育。比如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調整自己過高的期望值和目標,盡量減少挫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心理防衛機制,遇到挫折時會找到適當的方法(如升華法、補償法) 減輕心理緊張。在教育方式上,教師可在學習、生活中有意設置一些挫折活動,讓學生得到鍛煉;或者通過主題班會、活動課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知識的講授,引導他們積極鍛煉自己的意志。另外,還可通過心理咨詢機構,為學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詢服務。
盡管農村的學生在生物學習道路上比起城市學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是,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大背景下,為農村中學生物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設了莫大的改革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思考、新的選擇、新的問題,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理智、勇氣、信心來實現巨大的改變,只要有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廣大一線生物教師深入領會、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堅持不懈地改革和實踐,我們必將迎來農村生物教育的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