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逐漸成為現代人獲取信息資源的一種手段,同時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學習資源也提供諸多便利條件。然而,由于受個別因素所影響,導致網絡平臺中雖具有海量信息資源,但其中卻摻雜著良莠不齊的信息,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順利發展,并逐漸削弱高職院校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文章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改進對策,以期能夠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普及,高職院校學生對于網絡的應用頻率逐漸增加,但由于網絡平臺中的信息資源良莠不齊,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較大的消極影響。這不僅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會誤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因此,應怎樣改善目前這一現狀,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是目前高職院校應著重考慮的問題。
一、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在當前全球信息化時代發展過程中,新媒體的產生為現代人對信息的獲取方式提供諸多便利,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宣傳也提供很大幫助。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形式不同,相比較于傳統媒體的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等形式,新媒體形式中網絡媒體、電子媒體等更能滿足現代人對輿論信息的需求。在當前新媒體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需求逐漸增高,他們逐漸開始獨立思考,并適當表達自己對某一事件的思想看法與觀念。而新媒體中具備的自由性、開放性、共享性特征,剛好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在此平臺中暢所欲言,對自己的想法盡心闡述。這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對自身心中的不滿進行宣泄,將不良情緒全都拋去,進一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雖然新媒體時代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平臺,但由于新媒體平臺缺乏合理的信息監管機制,導致網絡平臺信息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的“三觀”造成一定的沖擊。由于新媒體傳播信息具有多樣性,但缺乏較高的規范制度,在傳播過程中經常會摻雜一些暴力、不良的信息,對高職院校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帶來負面影響。同時,網絡信息平臺中難免會摻雜一些攻擊性較強、惡意的語言,誘導著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這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在這種環境中成長,不僅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還極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犯罪,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犯罪幾率。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知不全面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由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視,在教育過程中,仍舊采用簡單的與學生在課后聊聊天、說說話的形式進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所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在面對教師時,都存在有敬畏、懼怕的心理,在面對教師的心理咨詢與談話時,極少會有將教師作為朋友或傾訴對象而進行交流。故使高職院校大學生經常會將自身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藏于心里,無從發泄。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并未給予足夠重視。
(二)預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管理機制不合理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先進的網絡平臺中儲備著海量信息資源與輿論信息,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信息資源提供有效途徑,其獲取方法相對便捷,但資源內容卻比較繁雜。在當前智能手機盛行的社會發展下,高職院校學生在獲取信息資源時,都會通過智能手機中先進的社交軟件與平臺獲取信息,如微信、微博等,并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動態。然而,雖然新媒體傳播信息速度較快,具有較高的時效性,但由于網絡平臺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導致網絡信息中存在良莠不齊的信息被快速轉載,并被高職院校學生快速獲取。長此以往,高職院校學生因經常獲取大量不良信息內容,使學生心理認知和判斷能力都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最終無法判斷資源安全性。而在面對這一情況,相關高職院校并沒有指定合理、有效的預防監管機制,無法及時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調整,嚴重降低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三、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進對策研究
(一)通過新媒體平臺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
與當前新媒體時代特征的共享性、時效性、自由性特征相比,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局限性較強,主要體現在時間限制與空間限制兩個層面,在一定程度上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阻礙。而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很多高職院校學生都會通過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進行宣泄自己的多種情緒,將自我情感和內心狀態表達出來。因此,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師可利用這一優勢,在網絡中創建教育平臺,利用網絡中便捷性和靈活性特質,將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與資料編輯成話題和文章,發布到網絡中的教育平臺。同時,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參與到話題當中,經過瀏覽和了解相關話題和文章,發表自己對此篇文章的見解與意見,有利于增加同學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進而增進彼此之間的良好情感。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教師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情況,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從而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二)加強新媒體教學設施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改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相關專業教師可通過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氛圍中,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積極性。首先,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搜索生活中與心理健康問題相符合的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并將其制作成5~10分鐘的教學短片,在其中配有音頻、文字、圖片等生活實例。在課堂講解中,將課前制作好的教學短片通過多媒體教學設施將其進行播放,以這種先進、新鮮的教學形式抓住學生目光,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更加深入了解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從而盡量減少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
(三)完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預防管理機制
雖然新媒體網絡平臺中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但由于當前網絡信息平臺具有開放性特征,使大量不良信息流傳于各個網絡平臺中,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完善學生心理健康防御機制,加強對學生獲取信息的監管力度,減少不良信息被學生獲取,保障高職院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首先,高職院校可從相關政府部門入手,結合政府部門完善網絡信息監管機制,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對產生的輿論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在確保無誤之后進行發布和傳播。其次,各大高職院校還應加強校園內的網絡監管機制,對本校的校園網絡平臺管理機制進行完善。將實名制管理技術融入進校園網絡平臺中,要求學生必須實名參與發言、評論,凈化校園網絡平臺信息資源的同時,培養學生自我約束意識。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呼吁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預防管理工作當中,鼓勵學生在瀏覽網絡信息時,發現不良信息及時進行舉報和揭發,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道德品行的培養,從而為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媒體時代發展中的開展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改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高職院校應積極利用當前新媒體平臺,及時掌握住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動態。同時,加強新媒體教學設施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此外,高職院校應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全方面降低高職院校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幾率,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關琳,范小燕.新媒體環境對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及策略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03):44-48+107.
[2] 韓田思.新媒體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分析[J].學周刊,2019(17):131.
[3] 許崢嶸.新媒體環境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分析[J].校園心理,2018,16(05):383-386.
[4] 張苗玲,程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選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5):166.
作者簡介 :景娟娟(1986.04- ),女,漢族,甘肅定西人,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社會認知心理與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