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若詩
摘 要:眾所周知,大眾傳媒不僅僅存在于社會生活的范圍,同樣存在于公共事業領域,并對公共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通過對國內外相關學者研究內容的探討,利用實際走訪調查狀況,發現大眾傳媒對公共事業管理的影響和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現實情況提出合理的意見建議,推動大眾傳媒參與公共事業管理發展。
關鍵詞:大眾媒體;公共管理;趨勢分析;影響分析
大眾傳媒是大眾傳播媒介的簡稱,其含義之一就是指向受眾傳遞信息的載體和渠道,它是社會信息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開始走進公共事業管理領域,并對公共事業管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深遠。在公共事業管理中,掌握和利用好大眾傳媒,通過媒介將公共事件進行及時、真實和公開地報道,可成為社會抵御公共突發事件的提前反應,依靠傳媒及時有效地信息傳播,可將社會恐慌進行有效的疏導,從而減少危機事件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和損失。
一、大眾傳媒的定義及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一)大眾傳媒的定義
大眾傳媒,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具有大量受眾(大眾傳播)的一類傳播媒體,它同時具備第三產業、知識產業和信息產業的共同特征。大眾傳媒中包含的元素多種多樣,流行元素、古典元素、政治元素、娛樂元素、民族元素等眾多元素都被大眾媒體所涵蓋,大眾傳媒極具包容性,影響深遠而廣泛。
(二)大眾傳媒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大眾傳媒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不管是國家政府還是人民群眾都對大眾傳媒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當下我國的大眾傳媒存在著多元共存、以人為本以及高速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多元共存是大眾傳媒興盛的重要原因,不管是政府部門、企業單位、平臺機構還是群眾個人,都可以利用大眾傳媒進行交流言論,對于時事政治、經濟信息、就業現狀、娛樂休閑、健康保養等等一系列的話題都被允許包含在大眾傳媒的大框架之下,多元性極強。同時,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相關內容和信息都可以相互共享、相互借鑒,不管是農村、城市,還是沿海和內陸,在大眾傳媒的引導下,所有的空間距離被最大限度的縮小,多元共存,多方參與,多樣發展。
大眾傳媒不管發展到任何階段,歸根到底都是要為人服務,滿足人們的需求,通過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短時間內將人們所感興趣和關注的新聞和消息及時的傳達給各種人群。當下不同的大眾傳媒都會依據自己的用戶群體針對性地發展,集信息、娛樂、生活、學習為一體,“以人為本”,不斷拓寬傳媒的寬度和廣度。
高速信息化是大眾傳媒發展的必然,這是基于國際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大網絡平臺、新聞媒介、直播平臺等都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更新而將高速信息化植入其中。高速即消息的及時性以及引導性,信息化即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而達到高度數據化,高度生活化。總之,大眾傳媒的存在發展會伴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并用不會被淘汰。
二、使用大眾傳媒管理公共事業的問題
(一)信息種類良莠不齊,信息發布不準確
從自上而下的角度來看,大眾傳媒的開放性導致的現實情況是,部分虛假信息混淆視聽,給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帶去一定的蒙蔽性,導致公共管理政策的規劃出臺受到一定的影響,政策內容存在偏差。從自下而上的角度來看,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有所差異,對于大眾傳媒中的信息判斷和處理能力千差萬別,部分不法分子通過傳播媒介歪曲公共管理政策和制度,給人民群眾的理解帶去阻礙,導致部分民眾抵制政府公共事業管理政策執行,抑制了公管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信息化系統不完善
一般來說,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度會通過政府網絡平臺和各大主要新聞媒體進行全國范圍的傳播,過程中在大的方向上不會出現過多問題,但是由于信息化系統的不完善,信息化平臺的不統一,不同記者編輯的解讀也千差萬別,導致獲得信息的受眾群體在一定程度上被相關媒體所引導,甚至是偏離了公共管理事業的初衷。
(三)法律監管不到位
由于大眾傳媒一般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傳播,當下我國并沒有相關的網絡法律政策和體系,只有相對具有強制性要求的法律規定,使得網絡違法事件頻頻發生。很多不法分子通過網絡隱匿身份,利用傳媒媒介大肆傳播虛假信息,使用大眾傳媒將“黑、黃、賭、毒”信息傳遞給民眾并將部分人員拉下水,嚴重的危害了社會的公共管理,給政府的工作開展帶去了巨大的困難。
(四)受控范圍小
所謂受控范圍是指大眾傳媒在公共事業管理中對于信息的處理和傳播所受到的控制范圍,即制度能夠控制的范圍。受控范圍小是大眾傳媒的一個特點,也是政府部門工作的一大難點。在大眾傳媒中,時不時的會出現一些不法非議,影響政府公共管理事業的正常運行。例如,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QQ中,會經常性的出現憤世嫉俗,辱罵國家和法律,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毒雞湯”等言論和文章,讀者通過閱讀被感染,有時會被“同化”,盡管表面不說,但內心會形成一種認可。
三、使用大眾傳媒管理公共事業的建議
(一)加強信息的真實性
信息的真實性是政府開展公共事業管理工作的基礎所在。政府相關部門要聯合各大媒體網絡平臺,建立“信息處理小組”,專門針對各種實時性網絡信息的真實性進行評估和驗證,最大程度上保證各種信息傳播的真實性,為民眾獲得的信息加以把關和控制。此外,大眾傳媒的各種平臺和媒介,可以設置專門的“詞匯驗證”、“信息驗證”,對于一些敏感的字眼進行限制和規定,只有經過后臺人員的把關驗證通過之后才可以加以公布或者是屏蔽,將虛假信息的發布扼殺在搖籃里。“網絡警察”也是近兩年比較活躍的群體,也可以利用和整編這個群體,在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加以善用,維護網絡正常秩序,推動政府利用大眾傳媒為公共事業管理服務的步伐,以維護社會穩定發展。
(二)構建統一的公共管理信息化系統
大眾傳媒的出現拓寬了信息傳播途徑,社會傳播信息的權威性也受到了一定影響,而在社會公共管理中,要想讓民眾更好地參與公共管理,讓民眾了解正確的公共管理政策,建立統一的公共管理信息化系統十分必要。建立統一的公共管理信息化系統,將其作為公共管理政策宣傳、傳播的唯一途徑,從而更好地方便公共管理的開展和實施。政府部門應當結合實際構建完善的公共管理系統,在公共管理系統中設立專門的窗口負責公共管理的相關工作,將公共管理相關政策及時地公布在信息欄中,讓民眾通過這個窗口去了解公共管理相關政策。
(三)加強監管,保證信息的高價值
網絡的自由性、虛擬性使得那些虛假信息傳播行為越來越猖獗,而這些虛假信息的存在會影響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而要想促進公共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相關部門就必須結合大眾傳媒環境,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健全的法律法規為公共管理提供依據,營造一個良好的傳播環境,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對那些惡意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和懲處。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出臺類似于《工商管理法》、《民法》、《商法》等法律類似的具有效力性的《大眾傳媒網絡秩序規范法》,使得大眾傳媒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讓網民和各大媒體平臺都可以通過了解相關法律限制自己的行為。同時,網絡環境的凈化和信息的處理,能夠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性,為社會和民眾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服務于工作、生活和社會的發展。
(四)提高國民素質,加大受控人群
具備廣泛公眾參與性和公民意識的社會,能夠為傳媒充分發揮其功能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傳媒介入公共政策的成敗,也取決于其所在的生態環境能否有根本的改善。為了更好地利用傳媒進行利益表達、影響公共政策,公眾必須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需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增強法律意識和民主意識。二是提高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加強大眾傳媒意識。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還要根據大眾傳媒以及公共管理的特性,加大大眾傳媒受控人群的范圍,嚴厲打擊各種虛假違法言論的制造者,嚴格要求各大媒體平臺和媒介規范自身平臺的運營發展和平臺會員的言論行為,盡可能地將所有國民的網絡行為都控制在網絡法律和監管的條例之下,改善網絡風氣,營造和諧的網絡氛圍。
四、結語
總的來說,利用大眾傳媒幫助政府開展公共管理事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兩者的有效結合和關系的不斷完善,必然會大大提高我國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和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極大地推進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庭諾.新媒體新聞領域大眾自傳播的局限性及發展路徑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8,4(21):30-32.
[2] 韓永麗.自媒體時代鄭州城市形象傳播策略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4(21):124-125.
[3] 金培.自媒體時代大眾傳播理念的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8,4(21):15-16.
[4] 周家齊.分析大眾媒介的危機傳播管理[J].傳播力研究,2018,2(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