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朋輩心理互助是富有創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高職心理咨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相對應地,如何開展高效心理健康教育成為高職教育面臨的重中之重。朋輩心理互動具備推廣性強、實效性高等特征,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滲透具有顯著價值。
關鍵詞: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朋輩心理互助;價值
近些年,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快速發展,是緩解學生心理壓力、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良好渠道。但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諸多內容,加上每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具有不同個性特征與思想理念,具體實踐中面臨一定挑戰,而朋友心理互助應用可以較好地改善現狀,所以強化朋輩心理互助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至關重要。
一、朋輩心理互助概念與特征
朋輩心理互助,指的是專業程度不高的心理工作者通過學習、監管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同齡受助者提供人際互助的過程,其中“朋輩”含有兩層涵義,即朋友與同輩,他們無論是生活模式還是價值理念亦或是年齡特征均存在一定相似性,甚至所關注問題及日常問題解決方式也較為相近。朋輩心理互助特征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一是自發性特征,個體處于集體中會自覺邀請其他成員幫助自己解決心理問題,這一行為的產生具有自發性;二是義務性特征,某種程度上說,朋輩輔導是生生互助的具體行為,是樂于助人的現實行為,該行為不存在功利性,因而無從獲取利益,具有顯著的義務性;三是相互性特征,實踐中無論是受助者還是輔導者均扮演著不同角色,心境與環境是影響角色變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彰顯出一定的相互性;四是實效性特征,朋輩心理互助強調同齡人互助,互相之間的個性特征、情感體驗、生活模式系啊美相對接近,因而推行心理輔導更具優勢,能夠取得滿意效果。
二、高職學生朋輩心理互助效用機制
(一)有效促進和諧咨詢關系構建
心理互助離不開和諧咨詢關系的支撐,即助人者應與受助者構建和諧的咨詢關系,為心理輔導實施鋪墊良好的基礎。朋輩心理互助強調以生生互相輔導模式促助人者、受助者良好互助關系構建。面對同齡學生,受助者能夠暢所欲言,大膽傾吐想法,探尋與總結受助者面臨問題及問題成因,從而提出針對性建議,幫助受助者解決現實問題。
(二)有效促進同理心形成
同理心作為心理品質,較為注重他人感受與內心情感,即能夠換位思考,從當事人視角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走進當事人內心,感受其內心世界并科學反饋于當事人本人的互動模式。同理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職學生,助人者在傾聽受助者生活經歷、心理狀況過程中存在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受助者經歷過相同感受,實際的朋輩傾訴過程中,可以較為全面地體會當事人心情,理解當事人思想與行為,當當事人發覺自身諸多方面感受得到朋輩理解與認可,心理障礙逐漸得到消除。
(三)有效促進榜樣效應發揮
朋輩心理互助所選取助人者以學生同齡人為主,生活環境與學生相似,具有高度接受程度,其理論知識、學習態度、學習方式、道德品質均是值得受助者學習之處。社會學習理論表示,對個體而言,以模仿他人行為促自身發展是切實可行的學習模式。助人者心理、文化水平、實踐行為對受助者有著直接影響,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榜樣作用,受相關因素影響,受助者更傾向于接觸實際事物進而進行行為轉換,所以助人者榜樣作用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四)有效促進討論展開
心理互助除了注重幫助,更為重要的是強調領悟,實踐中助人者扮演著引導者、幫助者等角色,而非局限于傳播者角色,需要營造良好的互動環境,通過良好交流溝通引導受助者領悟真諦。社會影響理論提出,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此種影響程度并非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會隨著理念、態度、知識、行為的不斷接近而加深。青春期階段,高職學生信任對象主要集中于同輩團體,進行人際交往過程中,個體越來越質疑家長、教師,但對同伴極為信任,在他們看來,同輩更懂自己,更值得信任,互相之間樂于提問、討論,毫無保留地分享自身真實體驗,朋輩心理互助與學生這一特征相適應,為其提供了良好機會。
三、朋輩心理互助滲透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一)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
朋輩心理互助具有獨特特征,無論是可信程度還是有效性均得到證實,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落實到具體,一來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培訓提升朋輩心理互助應用作用,這一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也會得到相應拓展與提升,為實際教學提供良好條件;二來朋輩心理互助本質上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滿足學生心理需要具有促進作用,故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能夠提升教育針對性,由此可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朋輩心理互動價值。
(二)與高職學生心理需求相適應
高職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逐步由自我期轉向友伴期,結合需要層次理論,青春期學生在追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的同時對社會需求表現出強烈欲望,所謂社會需求就是關愛、尊重等,他們渴望得到同輩關愛與尊重,在同輩團體交流過程中,高職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滿足心理需要,從這個層面來說,心理互助即相互尊重、關愛滿足心理需求。受年齡個性等相關因素影響,相較于父母、教師,高職學生更愿意選擇同齡人交流互動,朋輩心理互助顯著優勢之一就集中于互相之間存在依賴關系,互相尊重、理解、互動,這一環境下,助人者能夠更為親近受助者,專注傾聽、深入理解、科學勸導、理性分析、誠信安慰,切實感受受詛者感受,有效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重塑信心,同時深化友誼、提升自我調節水平,促進助人的同時實現自助。
(三)有利于發揮高職學生主體作用
現階段,高職院校能夠緊隨潮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現實中對學生自我發展與教育不夠重視,就以面臨心理障礙學生問題解決來說,高職院校僅僅安排專業教師實施一兩次輔導,心理障礙是長期累計而來,一兩次輔導即便是深層次輔導也難以解決學生問題。對于,高職院校應轉變心理健康教育重點方向,即尊重學主體地位、豐富學生專業知識,而新輔導模式的朋輩心理互助應用在提升教育質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心理輔導方式,既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也重視學生潛在能力激發,多渠道深化學生心理健康認知,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參與、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所以,朋輩心理互助滲透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還體現于改善當前教學現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
(四)推動助人自助目標實現
高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實現助人自助,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在芭芭拉看來,處于青春期階段,朋輩互助在青少年自我學習與發展方面發揮著顯著影響,這里所提及的青春期指的是由早期至后期,早期通常集中于10-15歲期間,后期通常集中于19-23歲期間,通過與朋輩學習互動,青少年知識技能、價值觀均會得到相應提升。高職學生多處于青春期后期階段,加入朋輩心理互助,不僅對自身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樹立發展目標起著積極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自我價值認知、積累更多有效互助經驗。所以助人自助存在兩層涵義,一是樂于助人過程中掌握自我幫助,二是樂于助人過程中對自己也起到了幫助作用,可以說,心理互助即助人自助。心理互助提倡多角度、多方面幫助他人解決心理問題,使受助者通過互助形成一定的健康心理認知與心理學方法,日后能夠自主緩解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不斷提升心理素質,而非簡單的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五)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發揮著顯著優勢
朋輩心理互助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所發揮作用不容小覷,與其他心理輔導方式相比,朋輩心理互助在諸多方面具備顯著優勢:一是,面向全體高職學生,該方式推行原則在于每位個體均需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幫助,每位個體均具有幫助他人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因而面對對象較為廣泛,實踐過程中能夠面向所有學生尤其是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二是,及時發現問題,站在現實角度來看,該方式是健康成熟的心理危機防范機制,主要原因在于朋輩年齡相仿,性格相似,生活環境接近,彼此之間互相依賴,極為緊密,若個體因心理問題作出反常行為,同輩將會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避免心理問題繼續滋生,從而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朋輩心理互助具有重要價值,主要體現于拓展教育內容、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等方面,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與影響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日常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應多渠道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在此基礎上結合朋輩心理互助特征要求制定適宜的教學策略,切實提升朋輩心理互助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任寧.朋輩心理輔導及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4).
[2] 侯云飛.朋輩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07).
[3] 魏寧,蘇永發.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
[4] 段雅莎.探討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創新體系的構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7).
作者簡介:王浩(1990.05- ),男,河北任縣人,陜西警官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