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教師工作幸福感,眾多的國內外研究學者的調查表明,教師工作幸福感的高低和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高低成正比例關系。本次調查研究通過對X學院教師工作幸福感的問卷調查,運用文獻研究、訪談、統計分析等方法,探索性別、年齡、職稱、教學類別、學歷、兼職/專職等六個因變量對教師工作幸福感的影響。并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等五個需求層次中分析出學校組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介入策略,從而達到增強教師工作幸福感的目的。同時也能夠給X學院以及其他高校的學校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經驗。
關鍵詞:教師工作幸福感;需求;介入策略
一、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最近幾年來,“以人為本”的思想漸漸漸深入人事管理,學校在管理時倘若能夠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便能夠保持教師對學校的認可度和忠誠度,同時就會增強幸福感,教師就能夠更加努力工作,就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教師幸福感是當前教育管理組織學研究的熱點領域。教師幸福感是指教師的教學活動及其相關生活活動滿足其生理和精神需求的程度,特別是教師作為職業人員的滿意程度。人的態度對人的行為影響極其重大,大批的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指出,員工的辭職、工作怠慢的情況、工資薪酬及身心健康情況等大都和他們的工作幸福感的高低有著緊密的聯系。
教師工作幸福感是衡量高等學校組織管理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國外的教育管理調查研究人員對此做了大量的實驗及研究。X學院作為一所公立理工類高等院校,承擔著著為國家建設培養高級人才的任務,因此,豐富對X學院教職人員幸福感的研究,分析X學院教師工作幸福感情況、研究其影響因素、探索多種組織管理方式增強教師工作幸福感,將對X學院的教師隊伍及整個學校組織的發展提供參考,同時也會給我國的高等院校的組織管理帶來嶄新的策略,從而使組織工作有理可鑒。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教師工作幸福感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時代因素之下,是因為教師具有與眾不同的屬于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土壤。只有綜合考慮到這些獨特的因素,所得出的結論才會有更深刻的參考價值。
現實意義:第一,教師工作幸福感度體現著高等院校的組織管理情況。知識經濟是這個時代的重要內容,人才競爭則又是知識經濟競爭時代的重要方面,要想占領知識經濟時代的高地,就必須牢牢抓住人才這個制高點。第二,教師工作幸福感的高低是高等院校開展組織管理工作所遵循的重要參照。第三,本文通過探究教師工作幸福感,高校管理者就能夠了解到教師的消極情緒,從而制定針對性策略解決問題,維持教師的身心平衡,提升教師的成長潛能。
二、工作幸福感相關概念
在教師工作幸福感的定義上,大致有總體性概念、歸因性概念、結構性概念三種類型。總體性概念是指工作幸福感是一個相對單一的意義,歸因性概念就是分析教師工作幸福感的高低所形成的原因,結構性概念把個體對他的工作組成成分每一方面的感受和評價作為關注的焦點。
本次調查研究在綜合考慮上述觀點的基礎上,采取了主觀幸福感的概念,也還有一部分借用了著名研究人員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大致是含義一致的。它們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教師的生理需求滿足、、教學活動的活躍、受到尊重,有歸屬感、自我實現等。
三、教師幸福感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情況概述
我們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調查教師工作幸福感的整體情況,采用不記名的調查方式,嚴格保護調查對象對象的隱私,確保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填寫,保證問卷的效能。本次調查,我們隨機向X學院各個院系的教師隨機發放了215份問卷,回收問卷212份,其中無效問卷有12份,無效問卷主要是基于有三個以上缺失值來評判的,實質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3%,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被調查者特征如下表1所示:
(二)教師工作幸福感的整體情況
該問卷采用等級計分制,研究對象根據所選選項判斷出得分,得分是1-5的整數,分數越高則表明教師工作幸福感越強,3分是一個臨界值,低于3分說明幸福感較低,高于3分表明幸福感較高。以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為依據,對湖北工程學院教師工作幸福感調查的五個需求得分的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
從表3-3中我們可以看到,X學院教師每個需求層面的得分都高于3分,這表明教師的整體幸福感狀況是比較高的。幸福感最高的是愛與歸屬需求(3.57)這一層面,這表明教師與同事以及其他學校群體的關系是比較融洽的,同時學校通過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讓教師擁有了較好的歸屬感。幸福感最低的是安全需要(3.29)這一層面,這說明教師對學校的安全保障、科研配套設備、住房政策等感到不滿意,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具體到各個小項中,我們發現教師在工資收入(2.92)、校醫院服務(3.16)、教師與行政人員關系(3.12)、教師評價體系(3.07)等方面上滿意度較差,而在家人支持(4.03)上滿意度最高,幸福感最強。
四、增強教師幸福感的策略
(一)關注教師基本需要
高等院校的發展應該要形成“以師為本”的理念,教師是高校最為寶貴的財富,應當對高校教師的基本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注。這些基本需要,具體來講包括工作之外的休息時間、學校的工作環境、圖書館藏書及網絡資源、薪酬福利、工資收入差距、獎懲公平性、校醫院服務、校園衛生等。生理需要是高校教師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滿足了高校教師最基本的需要,才有可能促進教師其他方面的發展。
(二)重視教師安全需要
教師的安全需要并不單單是指教師的生命安全,僅從生命安全來理解顯然是片面的。教師的安全需要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還有財產的需要、職業安全感的需要等。從本次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X學院教師在財產安全和職業安全上存在許多問題,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感。比如偷盜事件、科研配套設施不齊全、科研服務項目管理不到位、擔心被辭退等問題,這都反映出教師的安全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本次調查研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一些辦法,就生命財產安全而言,有兩點辦法,一是要增加監控攝像頭并保證監控攝像頭能夠正常運作,二是加大校園保安巡邏力度并且處罰不作為的保安人員。就職業安全感而言,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購買先進的科研設備,同時要加強對科研經費運用的監督,嚴厲懲治挪用科研經費的人員,加強對科研項目的監督與管理。此外,要多給教師參加科研研討會的機會等。學校還應該提供合理的住房政策,讓教師能夠感受到所從事職業的歸屬感。
(三)打造和諧教師關系網
首先,可以和大學生社團一樣,教師也可以成立教師社團。高校教師也都有自己的嗜好,同樣他們也需要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自己的愿望。為了滿足高校教師的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可以成立一些文化社團、體育社團、生活社團、舞蹈社團、親子社團等。安排一定的時間把教師組織在一起,開展活動,展示自己,既有利于調整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做到勞逸結合,又能夠拉近和同事以及其他校園全體的關系,同時能夠展現教師的才藝等。再者,提倡教師運用新型媒體開設內容豐富的平臺。課堂上的授課一般以介紹為主,內容大都比較落后不能及時更新。教師可以運用新型媒體豐富教學形式,講授一些時下熱門的話題或者是本學科的新型研究成果,這樣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更多學生的關注,同時起著活躍校園文化的作用。最后,就是要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要把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他們需要活動來放松自己,來和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學校也可以借助這樣的機會把學校的教職工凝聚在一起,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四)開發教師潛力,促進教師增能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校教師最高層次的需要,高校教師能夠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抱負,完全發揮出個體最大的潛力,并且能夠完成與自己的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所有事情的需要,同時是一種創造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強調教師的內在價值和能力,強調每一個教師都要受到尊重。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責任是相互的,要強化每一個人對高校教師的責任感,高校教師也具有歸屬與被包容的權利,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高校教師的歸屬權利要得到尊重,高校要能夠包容每個教師的個性,高校教師具有參與與被聆聽的權利,學校是所有教師的學校,讓每一一個教師都具有參與決定學校事務的權利。教師還具有自由表達的權利,高校應該努力營造鼓勵表達的氣氛,讓教師們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見。
從高校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應該熱愛自己的事業,不應當把它僅僅看作是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教師要悅納自己,也要自覺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同時要去發現教師職業的美和光輝之處,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參考文獻
[1] 張美蘭.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調查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2] 邱秀芳.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實證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6).
[3] 張中偉.教師幸福感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1(9).
作者簡介:李城玉(1994- ),男,河南信陽人,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2017級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