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豪,林貴忠,楊燕華
構建科技競賽體系 促進良好學風建設——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例*
劉文豪,林貴忠,楊燕華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
從學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科技競賽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提出構建大學生科技競賽體系,實現以科技競賽促進良好學風形成的舉措。通過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科技創新競賽情況為例,對科技創新競賽在學風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進行探討。
科技競賽;學風建設;團隊協作;就業水平
通過調查研究,目前學風建設中的最大問題在于學生對本專業學習主動性不足,很多學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根本不了解這個專業,而是憑借著家長的建議、專業的名稱以及個人的興趣作出選擇,而沒有考慮及預測專業學習的難度。理工科學生如果大一時懵懵懂懂,基礎課程掌握過差,到了大二、大三時,專業課程慢慢增多,學生漸漸對專業課產生畏懼心理。網絡游戲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風靡也讓同專業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更多學生沉浸于虛擬的網絡世界,團隊合作精神與創新創造能力日漸缺失。
促進學風建設的措施有很多,常規方法如召開學風建設大會或學業警示大會、任課教師嚴抓考勤等,但往往出現“教師著急學生不急”的現象,學生開會后問題認識提高不明顯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加強學風建設關鍵在于如何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認識,讓大家清楚學習的重要性,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1]。此時以科技競賽為抓手的學風建設體系,為建設優良學風打開了新思路。
科技競賽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對專業理論的感悟力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能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開闊視野,不斷更新知識架構,同時能培養良好的師生情誼,讓師生關系更和諧。對學校來說,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能營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大學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促進高校師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
科技競賽作為當代大學生的重要育人平臺,應該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全覆蓋的競賽體系,形成校級(院級)競賽、省部級競賽、國家級競賽等三級競賽體系。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始終以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為導向,以育人為中心,以競賽活動為載體,結合學院中心工作,積極探索、認真組織、創新建設。目前,我院科技競賽包括3個層次:①初級層次為社團內部比賽,多為本專業學生參與,規模較小,活動較多,目的是培訓社團會員,提升專業知識。②中級層次為校(院)級競賽,該層次競賽以汽車零部件拆裝大賽、“華為種子計劃”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和AutoCAD、Solidworks繪圖比賽為主。學校各專業在校生可自由組隊,目的是讓學院乃至其他兄弟學院的學生盡可能參與其中,為更高一級的比賽選拔優秀人才。③高級層次為國家級或省部級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和全國機器人大賽等多項全國性競賽,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走出去,通過競賽去提升自身水平。2018年我院科技創新競賽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省級以上獲獎55項,學生獲獎188人次,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2項,國家級二等獎12項,國家級三等獎10項。
學院積極貫徹落實學校學生工作“一院一品牌”精神,以科技創新競賽為載體,協同華為“種子計劃”項目,結合專業教學特點,在學院教師的大力支持下,精心打造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平臺,搭建“團委學生會-黨員干部-競賽梯形隊伍”學生組織,積極組織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逐步形成大學生科技創新事務管理模式。學院通過搭建“高年級帶低年級”的梯級隊伍,形成強有力的競賽團隊架構;通過鍛煉協會學生干部的組織管理能力,組建能干的競賽組織幫手。
學院已形成重點扶持專業性的國家級競賽,已初步形成一個社團一個國家級品牌競賽的格局,鼓勵學生們多參加,多獲獎,為學校爭榮譽的總體思路。
為了更好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競賽,形成“人人參與競賽項目”的學術氛圍,學院通過運用學院團委學生會微信公眾號、青年之聲、易班等網絡媒體,多渠道、多樣化地落實科技競賽的宣傳活動,在競賽宣傳、報名、賽事進程報道上突破傳統方式,有力發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競賽。在全員動員參與競賽的同時,不忘加大科技競賽項目的培訓力度,力圖達到使科技創新競賽成果讓更多的學生受益,為社會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工科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果。2018年學院成立了創新實踐平臺,以增強機電工程學院的學子對專業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其具備相關專業軟件知識和操作實踐能力。該平臺通過機器人協會、汽車協會、機械創新協會的相互配合,發揮協會各自擅長領域對學生進行專業介紹和培訓,讓學生能更早地接觸專業知識并提高他們的操作實踐能力,充分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目前,創新實踐平臺專業技能培訓在學院大一年級覆蓋面已達到100%。
參加科技創新競賽,大部分都是學生的興趣使然,其他未參加競賽的學生同樣會被調動起科技創新興趣。而學生只有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感興趣,才能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萍几傎愂菍I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最好平臺,參賽的學生因比賽的壓力以及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會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應用于比賽現場。這不僅是對專業知識的最好檢驗,而且是讓學生快速掌握學以致用能力的途徑[2]??萍几傎愑兄谔岣邔W生的基本素養,營造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學習氛圍。專業知識課是各項競賽的理論基礎,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學生逃課的概率也將大大降低。
科技競賽一般以學生社團為載體,以社團活動的形式組建起來,能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很多學生可能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打造學院內部的科技興趣小組、科技創新團隊、學術基金團隊、創新競賽團隊,形成學院科技競賽成員小組化,擴大學院的競賽圈,全面輻射整個學院的競賽氛圍。由指導教師統一管理,研究生輔助協同指導,大一上學期通過舉行新生專業教育,加深新生對機械類或車輛專業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參加科技競賽及獲得獎項促進學業進步的重要性。大一下學期組織學生參觀獲獎作品,引導學生自學競賽要求的各項專業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大二本科生組織簡單技能比賽,從學科傳授的進度為基準,設置相應難度的科技競賽,鼓勵全體學生參加競賽,感受競賽氛圍。形成了由高年級帶低年級本科生攜手競賽,研究生參與過程指導的模式,以保證賽事經驗的傳承。
科技競賽吸納了一批專業素養強、責任心和事業心較強的教師,他們專業理論知識豐富,許多甚至有比賽的實戰經驗。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能夠深入一線了解學生,學生能夠理解教師指導的理念,無形中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科技競賽主要是各類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個人能力,為提高學風建設的水平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實踐表明,參賽學生的作品經過專業教師的指導后,學生會更有獲獎信心,同時也能夠讓教師更了解作品的進度,給予全面的指導。
就業率是評價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科技競賽對學生的就業率以及就業質量具有顯著提高的效果??萍几傎愂歉鞣N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這些自主學習的各項能力是現代企業所亟需的,對畢業生找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3]。一些有競賽經驗的畢業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明顯占據較大優勢,面試的成功概率會更大,薪水會更高。有的學生在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過程中,自主設計的產品能獲得企業關注,有些直接與企業簽約,更快走向工作崗位。
在研究生招生復試時,導師更傾向于參加過科技競賽的學生,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學生個人能力會更強,更有實力應對科研的挑戰。2019年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中大部分都參加過各類競賽,面試時獲得了印象加分,取得了研究生入學資格,考上了“雙一流”大學繼續深造。大學生科技競賽與高校學風建設之間互相影響,相得益彰??萍几傎悶楫敶髮W生提供了一個學以致用的實踐平臺,其能夠培養大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促使學生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展現自我價值。這既是學生成長的自身需要,也是學校評分標準之一,更是未來人才型社會的需求??萍几傎惻c職業道路發展也息息相關,學生應積極參與,不能將其隔絕在自身發展之外。在今后的學生工作中,要以科技競賽為抓手,形成以賽促學的優良氛圍,推動科技競賽各項工作更好地開展。
[1]杜玉紅,趙地,李蘭.大學生科技競賽在促進學風建設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12):88-90.
[2]褚新建.科技創新競賽對新建本科高校學風建設的引領作用——以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15(22):93-94.
[3]鄭瓊娥.基于“雙創”思維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以安溪茶學院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2):79-8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4.036
2095-6835(2019)14-0084-02
劉文豪(1992—),男,湖南汨羅人,碩士研究生,教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度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工作研究課題重點資助項目“新時代理工科大學生學風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編號:xsgz201903)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