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龍 遼寧傳媒學院廣電影視系動畫專業
不同學者對于翻轉課堂有不同的定義,筆者對于翻轉課堂的定義持開放的態度,通過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翻轉課堂的定義進行了解,筆者傾向于將翻轉課堂定義為一種教學模式。所謂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嘗試將知識分享放在課下,將知識的內化放在課堂上,課堂進行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進行討論的形式,并且借助互聯網媒體的形式完成的,這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個性具有重要作用。
策略最早出現于心理學領域,之后被引入到了教學學的領域。筆者認為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相同,都涉及教學行為方式的研究,并且具有較強的執行性。較教學方法而言,教學策略應用更加廣泛,并且層次也相對較高,可以將教學策略視為一種戰略布局。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傳統社會形態和教學觀念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承擔著傳道受業解惑的責任。教師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和教師角色一同產生的就是學生角色。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課堂上的客體,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客體。在翻轉課堂教學形勢下,教師角色和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一些轉變。學生在科協利用充足的學習資料,自覺的進行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已經不是主導者,而是與學生一起內化知識的合作者,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充分獲取知識,給與學生必要的指導。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實踐就會被大大縮短。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在課下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在互聯網上下載課程資料,進行自主的學習,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化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消化吸收知識,并且進行一定的答疑活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知識。能夠讓學生在課下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課堂上消化吸收知識的效果。
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和傳統的教學策略的區別在于翻轉課堂的課件是在課前制作完成,學生也是在課前利用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翻轉課堂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出質量較高的學習資源,增強視頻資源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在制作課堂資源的過程中還應該保證課程素材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學生在自主聽課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教學科中的知識點展開的。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也應該緊緊圍繞知識點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對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室應該明白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在上課過程中,需要完成兩點工作。第一點工作就是讓學生將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及時的進行反饋,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知識點進行重點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更好的去消化吸收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只有做好有的放矢,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的課堂主導者的角色,在翻轉課堂上真正去扮演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課后任務主要就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有時間去進行知識點的補救,完成自己的課程知識體系。在實施翻轉課堂后,教師應該發揮翻轉課堂自身的優勢。在課后歐為學生制定課后補救策略。課后補救教學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內容后,針對那些重點和難點內容,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重點難點視頻講解資源,讓學生能夠在課后通過觀看上述視頻資源的方式進行課后知識補救,這樣往往能夠充分發揮課后時間的價值,讓學生能夠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諸多的優勢,在實際開展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前、課中、課后明確自己的職責,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翻轉課堂能夠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