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香 張洪菊 孫繼明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成為教育過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教育研習就是為了適應這一要求而設置的一種新的教師職前教育實踐課程。作者認為,教育研習是研究性學習的衍生物,是與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并存的實踐模式,應在制度化和細致化中落實成紙面文字,形成觀點表達出來。
關鍵詞:教育研習;認識;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05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50
教育研習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一個研究課題,是適應社會發展和研究性學習的結果。隨著新課改的出現,教育理念的更新,研究型教師成為一種要求,教師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研究者,應面對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不斷思考,善于總結,轉化為經驗認識,揭示教學規律,用豐富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際。
目前關于研習眾說紛紜,周躍良和楊光偉認為,教育研習是師范生教育科研的起步階段,是入門練習。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把課堂教學和教育調查作為研究對象,有利于強化師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識,增強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更快地實現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化。葉紀林認為,教育研習是指師范生完成中小學教育實習后,針對教育實習中的不足和缺陷進行補缺、補差、再提高,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技能結構,提高心理素質;對教育實習中遇到的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提高對職業道德的理性認識, 進一步體現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筆者比較認同謝國忠的觀點。他這樣界定教育研習:教育研習是指師范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的教育理論對教師職業專業化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等進行分析、探討和研究,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按照這個理解,我認為教育研習可以分解為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研習是伴隨著研究性學習的出現而產生的,而研究性學習是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之后因創新教育而出現的。我們的社會進步、個人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應試教育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才是教育的靈魂。要想創新,先要探究、研究、思考,只有不斷地深入事物本質,不斷地持續探索,才能發現他人所未見的規律,才能打破常規,有所突破。創新的基礎是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創新。
其次,研習是與見習、實習并存的實踐模式,它的本質是實踐,是對教育理論的思考。見習,是在學生對實際情況不了解時,帶學生去實習地點認識現實,增加對專業的了解,開闊對專業領域的認識。實習,是將理論外化為具體實踐,在具體的專業實踐中消化所學的專業知識,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研習的層次較高,是在見習、實習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研習,是對所學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思考,是反思、總結、提高。
再者,研習應該制度化。研習,顧名思義是思考,很容易流于形式。給學生布置思考的任務毫無意義,如果學生不思考,根本無從考查,學生思考過,又從哪方面證明呢?應將研習上升為一種制度,按照一定的規章和流程來操作,使研習真正落到實處。比如有研習動員、研習主題、研習過程、研習結果、研習結果分析。在以上各個環節都有相關的規定和要求,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要有一定的約束,才能使研習真正地進行下去。
最后,研習的目標和內容應該具體化。研習本就是有關思維的活動,很抽象。如果不將研習目標細致化、研習內容具體化,無從談研習。比如這樣的研習任務就很抽象:(1)了解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教育教學經驗。(2)了解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智能水平與政治思想品德狀況等。怎么了解?通過哪些途徑?了解之后如何處理?如何反映了解的程度?形成什么樣的文字?這些問題都沒有觸及,研習僅僅是落到口頭上。研習是學生的研習,首先應是學生感興趣的點,學生找到了這樣的興趣點,再與自己的指導教師確定主題。主題確定之后再自行設計或通過與指導教師溝通,采取一些恰當的方式進行研究,可以是做調查問卷,可以是訪談,也可以是個案分析,最后形成一定的認識。教無定法,研無定法,研究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研究的結果也可以千姿百態。但不管是研習目標,還是研習內容都應該落實到紙面上形成文字,哪怕是一點感想,或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都可以。
研習剛剛起步,需要我們思考的內容很多。我們沒有可以借鑒的模式,沒有可以依托的教材。但我相信,研習會在所有教師的關注、努力之下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包燕琴,林一鋼.師范生教育研習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2).
[2]韓翠萍,李靜,黃淑珍.高等師范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趙桂香(1980.10— ),女,漢族,河北昌黎人,講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張洪菊:(1963.8— ),女,漢族,河北樂亭人,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學。
孫繼明:(1981.2— ),男,漢族,河北昌黎人,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計算機與課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