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儒
摘 要:高校教學改革工作要從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角度進行更多的改革嘗試,為祖國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創新型的專業人才。教學向創新素養的培養進行意識和精神的重視和轉變,要深入到每一個學科的教學改革工作中,要用創新素養的培養引領高校各學科的教學改革,使教師進行創新教學意識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教學改革;創新素養;大學教改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78
圍繞著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的教學改革工作,要從創新的角度尋找更多的人才培養路徑。創新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化的長期性的工作,在從傳統教學向創新引領性教學轉變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其次要深入研究相關的教學教法,努力在創新素養培養方面走出一條更富實效的創新路徑。
一、培養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素質,是高校教學改革工作的核心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改革工作從基礎教育階段向高等教育階段進行延伸。隨著素質教育改革收獲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和具體的改革實效,我國在創新創造能力方面表現出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在強調創新發展的國際大環境背景之下,高校教學改革工作要從注重傳統的知識技能傳授的教學向培養學生進一步具備創新創造能力的方向進行轉變,以適應當前國際國內大環境對于創新人才的需求。作為高校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能夠充分認識到傳統以知識和技能傳授為目的的教學方式的弊端。對于我國傳統教育的特點和弊端,具體體現在學校過多強調學生的書本知識和書面應試能力,而對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重視不夠。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我國傳統教育,可以說影響深遠,根深蒂固,反映在高等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教學思想、考試制度、評價標準和教學方法等。
多年來在如何進行高等教育,以什么樣的理念來進行高等教育等問題方面,我國學者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探索,尤其從西方國家學習來更多的先進經驗,給我們國內的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多新的經驗范本。比較教育研究告訴我們,我國傳統高等教育的弊端非常明顯,忽視對學生將基礎知識和技能向創新解決問題角度進行轉變能力的培養,這也導致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成績優異的學生到了美國高校就讀的時候卻表現平平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我國大學的教學改革工作要從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嘗試從教學方法創新,從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和激發,從考試制度改革等各個方面進行教學和制度創新,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創新更多具有本土化的教學新模式,讓創新教育教學,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
通過查閱關于創新創造能力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創新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情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應用的角度,而且要從創新應用的角度改變原有死板的課堂授課模式,讓學生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中心,培養他們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重視綜合實踐訓練,加強學校與企業等單位的合作,培養學生利用多門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各展所長,并充分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必須通過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設計更具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以靈活高效作為教學工作創新的重要特征。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創新編排,促進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要讓學生能夠帶著科學研究的意識和探索的精神進行學科的專業學習,并鼓勵學生融合各學科知識和相關技能進行創新創造,能夠有效地解決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因此,高校教學改革工作要緊緊抓住培養學生創新素養這一核心點,從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的實際行動中進行有效的轉變,并且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科學研究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建立起來較高的成就動機,以創新創造作為自己專業學習的更高要求。
二、教師要在創新素養教學改革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要培養創新的人才,而如果學生自己不想創新,或者認為自己沒有創新的可能,那么教師的創新教學改革舉動也難以收到實效。所以,教師作為主導者,要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要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也有創新的可能,而且創新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成就體驗,提升學生的自尊感,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實現。所以,在創新教育方面,教師要掌握更多的專業研究資料,并且采用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宣講和行動上的指引。
1.教師要注重塑造學生具備創新型的人格特征。高校教師作為學科教學的主導者,在學科專業能力方面受到學生的尊敬,而且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也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教師如果在教學中能夠將自己的創新品質融入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并且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給學生帶去更多創新的指引,那么,學生也容易在思想和行動上具備更多創新素養的特征。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平衡的控制結構,經常鼓勵學生闡釋適當的歸因,并對準確的歸因進行強化,從而使學生成為內部控制者,表現出更強的自信心、自我責任定向、較高的成就動機。另外,教師要有足夠的敏感性,發現那些在學習中比較被動的學生,了解他們之所以被動學習的原因,從而加強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學習中的主動性,并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成就動機,促進他們創新素養的提升。
2.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促進大學生創造動機的形成和保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領導者,在學科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受到領導者的重要影響。創造活動和其他任何活動一樣,都以動機的形成作為動力。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手段、方法,善于激發學生創造性動機的形成和發展。其一是在課堂上通過精心講授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讓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架構,并能夠從問題解決的角度增強他們內在的問題解決動力。通過開展學科創新成果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帶著創新的意識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借助自己專業所學去尋找解決現實問題更加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