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培養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健康成長。中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數量龐大的年輕群體,他們的認知發展還不夠完善,需要教育的正確引導。然而,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若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為引導,中職生很容易形成人格障礙,不利于個人的社會生存及與人相處,因此,中職生人格障礙與家庭教養方式密不可分。
關鍵詞:中職生;人格障礙;家庭教養方式;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9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83
一、中職生人格障礙形成原因
人格強調的是心理屬性,具有相對穩定性,指一個人相對固定的待人接物及行為方式,除了受制于固有特征以外,其形成還會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人格在經歷重大事件后也會發生些許改變,因此,人格也具有可塑性的特點。人格障礙是指相對固定的非正常的為人處世方式,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受不利于健全人格形成的環境的長期影響,發展為人格障礙,輕則影響個人的與人溝通及相處方式,嚴重的人格障礙者甚至會給其他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及不良的社會效應。
人格形成于兒童時期,在成長中伴隨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不斷改變及完善。研究表明,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對于異常人格形成的影響報道數量還較少。中職生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通過研究中職生人格障礙者父母養育方式的特點,為家長提供參考依據,從而喚醒家長,使家長從內心深處開始重視家庭教育,讓每個人在陽光下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中職生人格障礙與家庭教養方式的相關性
每個人都在家庭中成長,接受來自家庭的教育,受到家庭成員潛移默化的影響。
首先,父母與子女的接觸程度及教育方式不同。通常母親與子女接觸較多,教育方式更加委婉,而絕大多數父親由于事業原因,與子女接觸時間較短,教育方式也更為嚴苛。若養育方式不一致,子女容易產生心理偏差以及思想沖突,對思想及行為養成產生不利影響。有些父母過于嚴苛,為了顯示出對孩子的教育,會在公共場合甚至外人面前不留情面,批評孩子的錯誤言談或舉止。中職生還處在比較叛逆的年齡階段,表面上看父母在教育孩子,實則會讓孩子感到反感,也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為人格障礙埋下了隱患。有些父母過于寵愛孩子,即使孩子犯錯家長也不會批評教育,任由孩子自我發展,看起來是愛孩子的表現,實則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不利,容易讓孩子形成不為他人著想、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聽取他人有益建議等種種不良品質。父母過多的庇護并不利于孩子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應當勢均力敵,把握好嚴格和溺愛的度,幫助孩子在健康良性的家庭環境中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使其發展成為具有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高的“四有青年”。
其次,父母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以身作則。如今,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學校的教育是根本,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培養的作用,因此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現代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行為,單方面認為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殊不知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模仿自己父母的行為,并以此作為自己不當言行的理由。因此,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說話用語和行為方式,為孩子起到榜樣作用,讓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斷力,有益于其健全人格的培養。
此外,父母應當輔以語言教育。我國現行的中職生培養方案多為全日制培養模式,多數學生家住在外地,造成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接觸較多,而與父母接觸較少。因此,父母應當在注重自己言行的基礎上,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情緒變化,積極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這樣不僅能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緒,還能增加信任感、增進親情,拉進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如果對于孩子的錯誤家長只是一味地指責和咒罵,不但會使父母與孩子間的關系逐漸疏遠,還會使孩子情緒進一步惡化,久而久之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因此,為預防人格障礙,父母要選擇恰當的養育方式,多給予一些正面的鼓勵與引導,少一些消極的責罵,在兩者間找到一個平衡,這樣有利于家庭和諧氛圍的構建,也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發育。
認知學結果表明,中職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還不夠成熟,正處于學習及養成的關鍵階段,如果缺失正確的教育引導則會造成人格障礙,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作為家庭教育主要實施者的父母,應當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時刻關注孩子心理狀態變化,因勢利導,在這關鍵時期幫助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否則人格障礙一旦形成則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家長養育方式的選擇對中職院校學生人格培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建人,凌輝,周峰.大學生人格障礙癥狀水平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5).
[2]黃上上,安靜.父母教養方式、依戀及童年期創傷經歷與大學生人格障礙傾向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5).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曹麗霞(1982.10— ),女,漢族,甘肅定西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中職學校教育學教學研究。
課題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甘肅中職生人格障礙現狀調查及矯正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ZZ10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