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反映出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現行教材為我們選擇了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最好的作文范例,但畢竟很有限。作為教學者,不能把學生拘泥于教材所限定的某一小范圍之內活動,特別要考慮那些能實現超越、發展的學生,考慮傳統的習作訓練方式給學生造成的逆反心理。改變以往那種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訓練模式。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把教材當例子”;學習空間;習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2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2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反映出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現行教材為我們選擇了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最好的作文范例,但畢竟很有限。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限定在教材所局限的范圍之內。小學生生活經歷少,知識面窄,視野不廣。作文產生逆反心理的想象往往比較嚴重。“把教材當例子”的作文教學,既重視教材又突破教材局限,重在擴大學生視野,訓練學生習作能力。為此,談點個人看法與同仁們共勉。
一、發揮好教材的例子作用,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樂于表達的能力
“高樓萬丈從地起。”要使學生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就必然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在每一個單元的安排上都有集中性、針對性,是訓練學生知識、思維等能力的優秀范例。要使學生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必須要學好教材中的“范例”,發揮好教材的“例子”作用。
例如,小學生大多喜歡小動物,與小動物很親近。小學語文教材安排了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如在教學《大白鵝》時,先讓小學生說一說自己認識的大白鵝,引導小學生主要說一說大白鵝的外形、動作和生活習性。然后可以播放一個關于大白鵝的視頻,讓小學生觀察后再次說說。因為小學生都缺乏語言表達,老師提出怎樣表達會更好,看看課文的作者是怎樣寫的。學生大都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從中獲得方法。
二、創新使用教材,實現突破,提升習作能力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當學生在學習了教材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基礎,積累了一定的素材、經驗之后。作為教學者,我們要有“放眼教材”的教學理念,不把學生拘泥于教材所限定的某一小范圍之內活動,特別要考慮那些能實現超越、發展的學生,考慮傳統習作方式給學生造成的逆反心理。改變以往那種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訓練模式,要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作用”,巧用教材,為學生服務。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有一個單元安排的幾篇課文都是寫“父母對孩子的愛”的。單元之后的習作要求學生用具體的事例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要有真情實感。大多數學生對“為別人獻血”“媽媽的賬單”等這樣的事請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經歷作參照,不知如何下筆。于是,我列了個“書單”提供了四、五年級語文課文中相關的幾篇課文讓學生自主學習。如《慈母情深》《學會看病》等。求知心切的學生課后都在如饑似渴地尋找學習內容。不僅讀懂了課文內容,還理解了生活中父母讓自己獨立做事的道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了習作的方法和素材,這樣做不至于使學生課后活動漫無目的,束手無策之下造成習作逆反心理,多方面利于教學的進行。
三、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廣泛接觸生活,提高習作水平和能力
“把教材當例子”的教學必須是在重教材利用的同時讓學生到廣泛的學習環境里去,接觸社會,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喜好和習慣,從而觸景生情,做自己喜歡的事,說自己喜歡的話。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習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生活的美好情趣,在教材學習的基礎上有了習作的習慣和能力,他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寫自己的所感、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放眼生活,深入到現實中去。
以往,我們的習作訓練都是在現行教材的安排下,把學生拘束在某個小圈子里,讓學生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地習作。逼得學生編造故事,憑空假想,寫出一些不實際無意義的東西來,時間長了,每當遇到作文時讓學生感到頭疼、懼怕、厭倦。這些做法實在值得改進。現在,根據學生的喜好,生活的經驗,寫自己真正的體會、認識、感知,習作訓練突出現實意義,靈活多樣。寫自己想寫的話,說自己想說的事,擴大視野,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和興趣。
四、交流互動,共同發展,實現突破、超越
“人多力量大。”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閱讀、欣賞、觀察、體驗之后,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不論是觀察方法,描述生活,欣賞作品,積累素材等,對學生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收獲。活動之后,我們常常及時組織學生交流。這樣做可以互相學習、彌補不足、糾正錯誤、增長見識、共同提高。在共同學習的空間里實現突破、超越。
參考文獻:
[1]黃美鳳.基于教材讀寫結合,重構寫作教學體系——淺談閱讀教學中對寫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語文教學通訊,2016(11).
[2]蔡莉瑩.“創造性使用教材”背景下我的讀寫結合實踐與感悟[J].作文教學研究,2012(6).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張學天(1972.3—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校管理及班主任工作。
課題項目: 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8]GHB1407。